2013年2月15日 星期五

由『勞保年金改革方案』看見政府變成謊言專家及詐欺集團

憂勞保年金改革 勞保局湧人潮
勞保勞退給付定存於銀行還低,還有人要繳勞保嗎?

龍年最後一個上班日,大家忙著準備過年,但也有人忙著到勞保局排隊,因為行政院日前公佈的勞保年金改革方案,未來將繳多領少,讓很多勞工朋友擔心退休生活沒保障,打算先領了,還痛批政府亂搞,本來年金就不多了,還要減少,退休生活不知道該怎麼過。

小年夜早上,勞保局才開門兩個小時,已經叫號叫到100多號,許多人都想趕在年前最後一個上班日,來算自己勞保年金到底可以領多少錢。

擔心退休生活沒保障,因為根據行政院提出的年金改革方案,未來投保費率將逐年提高到19.5%,等於保費加倍,但給付金額卻恐怕打8折,也難怪勞工心急,勞保局裡,不只年屆退休的勞工,三五成群,一起來諮詢,也有人還沒到達請領年資,但已經不願再等。

為勞工抱不平,4月底年金法案送到立法院,藍綠激烈攻防勢必難免,勞團也揚言,不惜發動抗爭,新年過後,改革大戰才要開始。

由『行政院勞保年金改革方案公布後民眾關心問題 Q&A』看

Q1為什麼要改革?改革方案的內容是什麼?
A:一、勞保因為長期採低費率高給付,98年年金實施後,加上高齡化及少子化的趨勢,讓勞保財務嚴重失衡;為了讓制度永續經營,避免過度加重下一代的負擔,必須從制度面改革,才能化解危機。
二、改革方案內容如下:
1.政府編列預算訂定撥補原則;
2.合理提高未來勞保基金的投資運用效益;
3.年金「年資給付率」:
【甲案】仍以現行1.55%計算,等到每人領取年金總金額超過一次給付之次月起,再改按原領年金金額的70%發給;
【乙案】按平均月投保薪資3萬元以下以1.55%計、逾3萬元部分以1.3%計;
4.「平均月投保薪資」採計從現行最高60個月,每年增加12個月,逐步增加到最高180個月的平均來計算;
5.「費率」採漸進調整,於104年調至9%(不含就保1%),其後每年繼續調高0.5%,至125年調整至上限19.5%;
6.「退休年齡」仍採現行規定到115年達上限65歲。


少領也只是淹蓋勞保經營與制度問題
疑點
  • 為什麼 “高齡化及少子化的趨勢,讓勞保財務嚴重失衡” ? 勞保財務結構是由雇主 70%、勞工 20%、政府 10% 繳費構成之勞保基金系統來給勞工來支付勞工勞保退休給付,屬於勞工退休資產,錢已經先繳了由政府代管,不先了解勞保基金怎麼支出反找不相干的理由搪塞,高齡化及少子化若不是勞工退休也用不到勞保基金的錢根本無關,怎會把勞保基金經營不善推給不相干的因素?
  • 新的改革是越年輕繳的多領越少,是加重下一代的負擔,怎會是 “為了讓制度永續經營,避免過度加重下一代的負擔” 呢?
  • 依實際勞工個人投保等級 20 當例子,勞保費合計月繳 3400 NT,30年資年復利4.025%累計勞保金儲備約是 2368786 NT 勞退給付月領 19530 NT,若65歲退休可領 10年到 75歲,國人男性平均壽命 76歲,近期勞保又調高,勞保基金根本不可能倒;怎會調高至上限19.5%?這等於勞保費漲了 116%,那還有勞工要繳勞保嗎?
  • 勞工個人投保等級 20 當實際計算例子,若依過去30年之年定存利率計算,將勞保費合計月繳 3400 NT都存進銀行定存,30年之累計含息之勞保費將達到 2524219 NT,遠高於勞保一次勞退給付 1890000 NT 及 10年月領勞退給付 2342600 NT,若勞保局好好經營,只用在勞工退休給付福利上,勞保基金怎可能會倒?
  • 將勞保費由 9% 調高至上限19.5%,意味每年勞工非退休之社會給付將占一半支出?
  • 所以由勞工勞保費合計月繳累計含息計算很清楚看見勞保經營的嚴重兩大問題,不去檢討改革勞保經營缺失,卻去調高勞保費淹蓋經營缺失,很奇怪啊?
    • 勞保基金經營不善,政府一直無法講清楚,勞保新制以來,沒有太多勞工領勞退給付,錢為什麼不見了
    • 勞保給付有多少比率花在非勞工勞退給付部份啊?這不是原先勞工與雇主繳勞保要承擔之勞工社會福利,怎不見勞保改革方案將非退休福利如生育給付、傷病給付、失能給付、職災醫療給付、預防職業病健康檢查支出移至政府社會福利支出呢?這支出會讓勞保的帳目不清,也讓政府一直被懷疑挪用勞保退休給付。
    • 勞工投保等級 20 實際例子計算,可發現勞保基金經營不善及勞工非退休之社會給付產生之勞保支出與虧損是相當嚴重的,馬總統若去相信勞保局提出之改革那不是『笨』嗎?屬下淹蓋經營不善之事實都不能查覺,如何當一位好總統?
Q2:不是說政府會負最後支付責任嗎?為什麼政府不能足額撥補勞保的虧損?
A:勞保是由政府辦理的社會保險,日前政府已明白宣示會負起勞保最後支付責任,不可能讓勞保倒閉,所以改革方案裡已規劃由政府每年編列預算撥補一定金額(第一年200億元,以後視經濟狀況調整)來挹注勞保基金,但不會是一次補足,而是視國家整體財務狀況採逐年補撥的方式進行。




疑點
  • 為什麼在主計處歲出看不見政府每年編列預算撥補一定金額 ? 
  • 由過去累計虧損預估計算,每年200億元要補上150年以上,政府每年編列預算撥補金額太少會發揮不出作用,初估至少每年要補上350億元。
  • 國家整體財務狀況採逐年補撥的方式進行,條件不清楚,是否只是騙騙勞工? 

Q5:「領少」是怎麼一回事?勞保年金的「年資給付率」會減少嗎?
A:年金「年資給付率」的【甲案】仍是用現行每年1.55%計算,等到每人領取年金總金額超過一次給付之次月起(平均是第8年以後),再改按原領年金金額的70%發給。如果用領取22年的平均餘命來計算,總領取的年金金額比原來的制度大約打了8折。【乙案】是按平均月投保薪資3萬元以下以現行1.55%計、逾3萬元部分以1.3%計;所以平均投保薪資在3萬元以下的退休勞工年金金額不受影響,超過3萬元的退休勞工,只有超過3萬元的部分減少為1.3%,可保障平均投保薪資較低的弱勢勞工,兼顧社會保險所得重分配的功能。初期對勞保財務的節流效果雖然較有限,但隨著日後平均投保薪資逐年上升,「年資給付率」1.3%的適用範圍將漸進擴大,長期而言,具有漸進調整勞保財務的效果。



問題嚴重
  • 少領勞保退休年金是很奇怪之改革, 依30年年資實際計算11年月領勞退給付累計之例子計算,就已經遠低於30年含息之勞保費金額,再少領勞保退休年金,那還有勞工要繳勞保嗎?
  • 政府應該問勞保局為什麼勞保基金的經營,到最後勞工要退休時才發現錢不見了? 為什麼無官員追究勞保經營不善之職責?
  • 少領勞保退休年金是無法解決勞保經營不善虧損不補及挪用去當勞工非退休福利支出之事實,勞工非退休福利支出應該由主計處編列社會福利去支出,不應該一再延用錯誤制度
  • 2015 勞工繳的綜所稅約 3100億,而勞保保費收入約2400億,勞保基金投資收入約228億,勞保現金已付約1450億(其中有幾百億屬於勞保社會普通事故保險支出),而政府支出給勞保及就業補助才 686億,普通事故保險包含生育、傷病、失能、老年及死亡五種給付應由勞工繳的綜所稅來支出, 不應該由勞工保險來支出。勞委會定的法規是壓榨、挪用勞保費主因,造成政府支出給勞工福利過低主因,而且,勞工保險條例第2條規定未經全體勞工同意。更何況政府仍虧欠勞保上兆未分期攤還,不該再壓榨、挪用勞保費。(勞工須要求勞保局每年更新勞保基金收支財報,由勞工直接監督)。
  • 真正害勞保是『勞工保險條例第2條規定』, 普通事故保險包含生育、傷病、失能、老年及死亡五種給付應由勞工繳的綜所稅來支出。2012 勞工繳的綜所稅約 2900億, 而政府支出給勞保及就業補助才 685億, 普通事故保險包含生育、傷病、失能、老年及死亡五種給付應由勞工繳的綜所稅來支出, 不應該由勞工保險來支出。勞委會公務員定的法規是壓榨勞工,造成政府支出給勞工福利過低主因。這規定未經全體勞工同意
  • 兩黨勿再欺騙勞工了,勞工正醞育下一次台灣的革命,嚴格檢視兩黨勞保改革方案。

Enhanced by Zemanta

2013年2月14日 星期四

Google 與 Amazon、Apple、Yahoo、eBay 線上購物業務競爭將在 2013 大幅上升 ( 2013 Google PLA and Online shopping will have a strong growth )

Google 跨足經營線上購物,威脅 Amazon 霸主地位
Google PLA will become a killer web apps to Online retail

網路四大巨人Google、Apple、Facebook、Amazon為了爭奪市占相互角力,其中又以Google和 Amazon 之間的競逐最為人注意,倒不是因為兩家公司都大動作投入平板市場,而是Google 已經悄悄進軍 Amazon 的核心業務:線上購物。

產品陳列廣告(PLA)奏功

Google去年9月將美國地區的產品搜尋服務 Product Search,改成全面付費廣告Google Shopping,先前的產品搜尋功能採免費制,不僅容易出現誤導訊息且充斥垃圾廣告,Google 看準握有大筆預算的廣告商捨得花錢宣傳進而改變作法。

根據2012年第4季財報,這項服務已經發揮效用,助單季廣告營收一舉衝高至 13億美元,且當季的搜尋點擊率中,付費陳列產品就佔了約28%。
Google的成功對Amazon相當不利,Amazon尚未投入資金使用 Google的產品陳列服務,產品只會出現在非贊助的自然搜尋結果,換句話說,商品很難有機會露臉。

Google提供完整購物服務
Google Shopping page may take over as Online front page

根據數位廣告公司Marin Software調查,公司的委託廣告商過去花在Google平台上的廣告費為40億美元,但自從全面收費制上路後,廣告主花在Google Shopping的商品陳列費用竟然多了600%。

Marin Software發現,Google提高了搜尋結果上付費產品的能見度,成果也反映在產品的點擊率,尤其在假期,陳列廣告點閱率較去年成長210%,曝光率提高60%,因此廣告商都相當樂於付費。

當初Google宣布改收費制時,評論人士和競爭對手都不看好,認為消費者搜尋的客觀性會受影響,但Google在這方面做了相當多的努力,反而使消費者更容易接受贊助商品陳列。廣告商也是如此,過往業者不需花一毛錢就能登上搜尋結果,因此不會在乎產品陳列效果如何,花了錢後反而關心廣告的呈現,也更用心處理。

Google正盡其所能讓廣告商在他們的平台上行銷產品,那麼這對Amazon有何影響?網路購物者習慣到Google或Amazon找尋商品資訊,為了保住搜尋市占,Google必須吸引使用者,甚至可能把自家網站打造成一塊不僅可以搜尋也能購物的新天地。

外界猜測,Google未來可能包下「搜尋」和「結帳」程序,將剩下的處理存、出貨交給零售商,合作結成完整的電子零售網,Google執行長佩吉(Larry Page)不願表明是否會發展完整結帳服務,但未來將持續改善及簡化購物服務,提供使用者更好的體驗。

目前看來,Amazon產品目前無法在Google網站陳列上取得優勢,且面臨Google線上商務不斷壯大,Amazon不再是消費者線上購物的優先選擇,線上零售龍頭的地位正備受威脅。


Google、Facebook、Apple 和 Amazon 超級大混戰:群雄割據

Adobe: Google PLA Spend Nearly The Size Of Yahoo-Bing Spend (US)
四個帝國 Google、Apple、Facebook 和 Amazon 主導世界市場,偏居一角的微軟幾乎沒有插手的餘地,過去的手機大廠 Nokia 勉強保住一座小島,黑莓機母公司 RIM 更慘,只有一塊礁石!

這場戰役的獲勝關鍵在於:誰能對網路消費市場擁有最大影響力、掌握整個消費過程的每個步驟,並且把利潤都收進自己的口袋。

Apple、Google 大戰,已經開始很久了

要從 Google 手上分走搜尋引擎這塊大餅當然不容易,但其他大咖會非常樂意在其他部分試試看,而 Google 最大的威脅毫無疑問會是 Apple。
Google's Android Crushes Apple's iOS In Smartphone

簡單來說,最主要的戰場就是 AppleiOS 系統,以及 Google 的 Android 系統爭霸戰。根據市調公司 IDC 的調查,2012 年 Android 系統手機的出貨量占了第三季智慧型手機銷售量的四分之三。

Google 的態度對 Apple 來說簡直就是宣戰。Android 推出時 Jobs 大怒,揚言要不計一切代價搞垮 Android;Apple 推出的 Siri 就是攻擊的一部份。而 Apple 今年決定 iOS 系統不再採用 Google Map 也是為了可以擺脫 Google。

網購戰場的武器還在不斷升級

在上面那張割據圖中,跨海則有另一個王國:微軟,和他最順從、但是絕望的手下 Nokia 和新的手機操作系統。微軟打造了新的 Surface  平板電腦,為自己創造一個全新的平台,急著找回過去的榮景。

在行動裝置上,Facebook 目前還保持中立,但在網路購物市場這場大戰裡,它的角色就不只是旁觀者而已了,要打贏這場仗代表他要從 Amazon 嘴裡搶肉吃。

在美國推出的 Facebook gifts,可以挖出各種使用者的資訊、他們的品味和交友關係,在生日等時機鼓勵他們互相送禮。為了大力推動這項服務, Facebook 也推出送禮的配套系統 karma 並且和超過一百間公司合作,包括 Starbucks 和巧克力公司 Lindt。

而 Google 推出的新服務讓消費者可以在一天之內找到並且收到商品,Google 沒有挑戰電子商業巨頭的倉庫戰術,反而轉向貨運公司和零售商;但如果 Google 真的想取代 Amazon 的話,它還是需要後勤支援。

群雄割據戰的關鍵字:搜尋!

現在大家開始漸漸跳過 Google 搜尋直接到 Amazon 消費,估計大約有 30% 的美國網路消費者在 Amazon 找商品。

據說 Facebook 也正設計讓使用者透過社交網路搜尋產品,Zuckerberg 就曾說感謝那些在網路上找朋友或找其他東西的人,讓 Facebook 每天都有十億筆搜尋記錄。

Apple 在迎戰 Google 的同時也準備發動對 Amazon 的奇襲,要爭奪最大數位內容供應商的寶座。在發表 iPod 之後,Apple 藉著iTunes 進攻數位音樂市場,用軟體推銷硬體或者剛好相反,但也成功和 Amazon 分庭抗禮。

電子書市場對雙方來說都是一場硬仗,去年 Amazon 在全美電子書下載量占三分之二,Apple 只有 5%,但是 Apple 靠著給出版商更彈性的講價空間慢慢扭轉市場。但 Amazon 壄在數位音樂市場靠著音樂工具 Cloud Player,想辦法削弱 iTunes 的佔有率。

在影音的部分,兩者都在和從 DVD 出租商轉型成影音串流廠商的 Netflix 角力。

The Rise of Product Listing Ads: 2012 & Beyond

在2012年10月,谷歌成功地轉變谷歌產品搜索在美國的商業模式建立在產品陳列廣告(PLA)。雖然這更優質的購物體驗,面對批評和表揚,當它被宣布2012年5月,廣告商看到了解放軍的活動進行了大量的成功。 In October of 2012, Google successfully transitioned Google Product Search in the US to a commercial model built on Product Listing Ads (PLA). Though this enhanced shopping experience was faced with both criticism and praise when it was announced in May 2012, advertisers have seen PLA campaigns perform with a great deal of success. In fact, by the end of September 2013, over 100,000 retailers had inventory in Google’s new shopping model just in time for the holiday season.


One month ahead of the transition, the impression share of PLAs to standard text ads was 3.9% to 96% respectively. By the end of December, PLAs were receiving 60% more (6.1%) of the total impressions. This rapid growth in impressions share was not only due to more online retailers deploying PLA campaigns, but also the increase in product related searches during the holiday season.

However, the steady increase in click share from 2.1% in January 2012 to 6.6% (210% growth) in December indicates that shoppers are finding these PLAs, rather than standard text ads, to be more relevant to their search queries regardless of seasonality. The enhanced shopping experience and increase in relevancy is further supported by the gradual increase in click-through rate (CTR) from January 2012 through December. As seasonality became more of a factor in Q4, CTR for PLAs surpassed that of standard text ads in November and December.

This trend has far reaching implications as standard text ads cost more per click than PLAs during Q4 2012. For retailers, this means that PLAs are not only cheaper, but they perform far better than standard text ads during the busiest shopping season of the year. Of course, with the increase in PLA adoption by online marketers and increase in clicks by shoppers during the holiday season, the share of spend by PLA campaigns jumped from 0.36% in October to 2.5% (600% growth) in December. In fact, in Q4 alone many retailers allocated as much as 30% of their total spend on Google towards PLAs. This speaks volume to the incremental growth in spend on Google as a result of the Product Search transition. In 2013, online retailers will undoubtedly allocate additional budget towards PLAs, continuing to build on the momentum gained in 2012.

分析

  • Google 的產品陳列廣告服務將使 Online 店面生態改變,Amazon、Yahoo、Apple、eBay 都會受威脅;
  • 以Google 的 search engine、Android、Google mobile apps、Gmail 的普及,Google PLA 結合 Google shopping 和網頁電子支付服務將使 Online 店面生意模式改變;
  • Google PLA、Google shopping 網頁服務及 Google Wallet 將是 Google 未來最大之收入成長;
  • Google 這種間接式 Online shopping 經營方式將受商家喜歡;
  • Google 也極可能因這種間接式 Online shopping 經營方式收購 PayPal;
  • Google 可以提供 Google 雲端平台幫客戶做更精確分析,其他公司如何競爭?
Enhanced by Zemanta

2013年2月13日 星期三

澳洲的生活、房價 ( City of Australia, Adelaide, Canberra, Perth, Melbourne and Sydney )

Adelaide, Australia

阿得雷德(Adelaide),是澳大利亞聯邦南澳大利亞州的首府、商業和文化中心,是南澳第一大城,澳大利亞第五大城,人口逾120萬。阿得雷德是一座印度洋沿岸的港口城市,位於阿得雷德平原上,弗勒里厄半島以北,聖文森灣(Gulf St Vincent)以東9.6公里處。她是一個轄域修長的城市,從海濱到山丘寬約20公里,長約90公里。今天的阿德雷得以其許多節日、葡萄酒、藝術和體育競賽著稱,有許多政府和金融機構及南澳大利亞州最大的中心商務區。許多這些機關位於市中心的北台地。

2008年6月,阿得雷德都會區共有 1,172,105 居民,是澳大利亞第五大城市。從2002年至2003年城市居民數提高0.6%,而澳大利亞全國的居民數增長1.2%。南澳州約70.3%的居民住在都會區,因此南澳州是澳大利亞居民最集中的州。大多數人住在環繞著府城阿得雷德的各衛星城市中。

24.6%的阿得雷德居民是在外國出生的,他們主要集中在西北和市中心附近的市區裡。富有的和教育比較高的居民主要集中在市區周圍的郊區裡,Burnside,Norwood,Prospect,Unley都是阿得雷德知名的高尚住宅區。阿得雷德約五分之一的居民是大學畢業生。

Canberra, Australia


坎培拉(英語:Canberra),澳大利亞首都。它是澳洲最大的內陸城市,人口超過34.5萬人,在澳洲所有城市裡排名第八。它座落於澳洲首都特區北端,雪梨以西南280公里、墨爾本以東北660公里處。

作為澳大利亞政治中心,坎培拉城內建有澳洲國會大廈、澳洲高等法院和眾多其他政府部門與外交機關。它也是許多全國性社會和文化機構的所在地,例如澳洲戰爭紀念館、澳洲國立大學、澳洲體育學會、澳洲國立美術館、澳洲國立博物館及澳洲國家圖書館。訓練澳洲陸軍軍團的鄧特倫皇家軍事學院和澳洲國防學院也設在坎培拉。
Hotel in Canberra
坎培拉居民人口以公務人員居冠,失業率、平均收入皆優於國家平均值,物價也相對偏高,其部分原因是由於相對受限的發展規定。聯邦政府是坎培拉最大的單一僱主,同時在州生產總值佔了最高貢獻比例。坎培拉的高等教育水平較高,境內人口結構也較年輕。

Perth, Australia


伯斯(英語:Perth)是澳大利亞西澳大利亞州的首府,也是澳洲第四大城市。根據2008年6月的人口統計,伯斯都會區的人口共有160萬人,是澳洲第四大城市,人口成長率高於國家統計的平均水平。


由於地處澳洲大陸西岸地中海氣候地區,溫和的氣候與天鵝河(Swan River)沿岸的別緻景色,使伯斯得以成為非常受歡迎的觀光旅遊目的地。

伯斯擁有廣闊的居住空間及高水準的生活質素,於每年的世界最佳居住城市評選中都是名列前茅,反映出伯斯無論居住環境,生活質素及社會福利等都是頗佳的城市。伯斯人大部份都是友善的,這態度亦得到肯定,曾於2003年獲得世界最友善城市首位,得到世界性的讚賞及認同。

傳統上,相比於澳洲其他主要大城市,伯斯提供較高水準的生活。原因是,一直以來,在伯斯都會區,各行各業的一般工資都是略低於其他大城市。但房地產價格卻遠低於這些東岸城市,造就了伯斯人擁有較佳的生活素質。但自2005年至2006年的兩年間,情況卻正在轉變。伯斯的房地產價格大幅度上升,而其他東岸城市的升幅卻極之輕微,在雪梨更有下跌的趨勢,使得伯斯與各城市的生活水準日漸拉近。

伯斯一如其他東岸的城市,一般屬於都會區內的職位都能提供,惟職位供應的數量普遍較雪梨及墨爾本略少。

西澳擁有極豐盛的天然資源 — 煤及金屬礦。許多採礦業及與礦物有關的行業,在伯斯都設有總部。雖然採礦的工程都在伯斯以外的區域進行,但伯斯是提供工程師及專業人材技術支援的主要來源。距離伯斯30公里以南之Kwinana的一所龐大煉油廠,所需的工程及化學專業人員是來自伯斯,亦為伯斯帶動了就業市場。此外,農業及旅遊業亦在伯斯的經濟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

Melbourne, Australia

墨爾本(英語:Melbourne,縮寫為:MEL)簡稱墨城,中文領域有時亦稱之為新金山,是位於澳洲東岸維多利亞州南部的一座城市。墨爾本是維多利亞州首府和最大城市,亦是澳洲人口排名的第2大城市。大墨爾本地區面積達到3400平方英里(8806平方公里),是全球最廣大的都會區之一。墨爾本中央商業區是整個大都會區的中心,經1993年的行政改制後,現時中央商業區人口約20,000。大墨爾本坐落於菲利普港灣旁,一直往內陸伸延。中央商業區位處港灣的北端,亦即是雅拉河河口灣。市民大多數居住在中央商業區周邊,大都會區截止2011年共有417萬人。都會區由墨爾本市及31個地方政府區域組成。


墨爾本被譽為「澳洲的文化首都」,同時亦是全國的文化、商業、教育、娛樂、體育及旅遊中心。墨爾本在服飾、藝術、音樂、電視製作、電影及舞蹈等潮流文化領域引領澳洲,甚至於全球該領域範圍都具備一定的影響力。墨爾本曾經舉辦過1956年夏季奧運會和2006年英聯邦運動會。

2008年,墨爾本獲得英格蘭羅浮堡大學的全球化與世界級城市研究小組與網路評為「第一級世界都市-」。2002年至2012年以前,墨爾本一直佔據由經濟學人選出的世界最佳居住城市的三甲位置。

Sydney, Australia


雪梨(英語:Sydney)位於澳洲的東南岸,是新南威爾斯州的首府,也是全澳洲人口最稠密的城市。都會區人口4,575,532人(2011年)。雪梨是歐洲首個澳洲殖民聚落,1788年由英國第一艦隊的船長阿瑟·菲利普於雪梨灣建立。雪梨環傑克遜港(包括雪梨港)而建,曾被稱為「海港城市」。雪梨是澳洲最大的金融中心,也是國際主要旅遊勝地,以海灘、歌劇院和港灣大橋等聞名。雪梨也曾舉辦多項體育盛事,包括1938年大英國協運動會、2000年雪梨奧運會及2003年世界盃橄欖球賽。

另外,雪梨獲全球化與世界級城市研究小組與網路 ( Globalization and World Cities Study Group and Network ,GaWC ) 列為第一級世界都市。

2003年9月,雪梨的失業率是5.3%。 2005年12月,在澳洲眾多首府中,雪梨以485,000澳元錄得最高的樓價中位數。 根據《經濟學人》全球訊息部的生活指數調查,雪梨是全球第6大最昂貴的城市。而瑞銀集團的調查則以收入淨值將雪梨列為全球第20位。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於2005年11月出版的報告,在西方世界中,澳洲擁有最多估價過
高的樓宇,樓價比證明租值的高出52%。雪梨經濟體系裏最大型、擁有最大部分在職人士的
行業包括財產及商業服務業、零售業、製造業、健康及社會服務業。 自1980年代起,職位從製造業遷移至服務及資訊行業。

現在,雪梨發展成澳洲最大的集團與金融中心,也是亞太地區的重要金融中心。雪梨是澳洲證券交易所、澳洲儲備銀行以及許多本國銀行與澳洲集團的全國總部。雪梨也是不少跨國集團的地區總部。二十世紀福斯在雪梨設有大型製片廠。雪梨期貨交易所是亞太地區最大的金融期貨與期權交易所之一,2005年有總值6,430萬澳元的合同交易。雪梨期交所是全球第12大期貨市場,以及第19大期貨與期權市場。雪梨是著名的旅遊勝地,2004年有780萬名本地旅客和250萬名國際旅客。



Enhanced by Zeman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