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8日 星期五

馬政府怎麼對的起勞工?馬總統真的這麼殘忍嗎?真想蓋括承擔過去所有問題嗎?

放任老闆逍遙 派80個律師告勞工
勞工竟以死讓政府注意問題嚴重,這就是KMT
政府幫勞工的方式嗎?  我很同情這些窮苦的勞
工,請大家為勞工出聲

Q:因老闆落跑,你54歲離開聯福製衣廠,為何10幾年後,又要上街陳情?
A:我原本在桃園客運做車掌小姐,22歲嫁人後就在大溪,邊帶4個小孩,邊做手工裁縫;28歲進聯福成衣部工作。那時聯福做的成衣都外銷,很出名,員工2千多個。我想賺錢,每天都做到晚上9點後才下班。
老闆賺到錢後,轉去南非、泰國和越南開廠。我們工人有錢賺就好,我做我的事,沒想太多。誰知老闆打算85年關廠,84年年終,他就每個員工只發600元。到85年8月底,老闆叫我們趕完貨,先休息一個禮拜,沒想到我們放假回來,老闆就關廠跑掉,能用的機器也搬光。我們的退休金、遣散費沒了。覺得老闆太絕情,全部守在工廠裡不走;還有400多個勞工帶著睡袋去睡老闆家門口,最後到八德段平交道臥軌。勞委會看這樣不行,叫我們不要抗議,由政府代墊退休金,看我們年資怎麼算,等工廠賣掉土地,政府再拿回錢。之後銀行派人到工廠叫我們簽名,承辦人員跟我說,要寫我兒子、女兒作擔保,證明我有拿到這筆錢。

竟要以死爭退休金

我那時55歲,也無法找工作了,就在鎮上賣檳榔為生。7年前,我得乳癌做化療,2年前又復發,我再做化療跟標靶。前幾年,我知道聯福工廠的土地被拍賣,以為勞委會有要到錢,卻沒有。法院6月寄支付命令來,我看不懂,拿去問鄰居,鄰居說我欠勞委會錢,不還錢,要查封房子,我嚇到好幾天無法入睡,覺得自己54歲被老闆騙1次,現在70歲又被政府騙1次,越想越不甘願,趕快連絡大家。我的身體狀況讓我每一次上法院、街頭,都是凌遲,但碰到這種事,再吃力,我也要出來說清楚。

15年前,勞委會說是幫老闆償還給我們這些勞工資遣費;15年後,八德那塊工廠土地賣給建商蓋房子,錢全被銀行分走。勞委會又說契約寫的是借,要跟我們討錢,花2056萬請80個律師來對付我們。政府沒良心,老闆有錢,不去討,反而找我要,那我的退休金、遣散費,找誰要?有的老員工已經不在,法院照樣對子女、親戚提告,合理嗎?為了這事,我跑了很多地方。後來決定在台北車站跳軌,勞委會才說訴訟暫緩4個月。
我這輩子卡土性,只想拿回權益,沒想到連要個退休金,都要以死來爭取。當年臥軌抗爭,我以為能替子孫開條活路,讓日後少年人勞動有保障。沒想到15年後,還被勞委會告,我到底錯在哪?

呷到7、80歲還要上街喊,實在不好看。我只要求老闆守規則,該給勞工的就要給。我老命能活多久,不知道,我絕不還錢,跟勞委會拼到底。

:當年 KMT 政府處理不當,到今天卻遇見馬總統這麼冷血?KMT 政府訂的制度及處理不善真的害死勞工;

勞委會也"擠爆" 搶試算勞保年金 2013/2/8 12:14

龍年最後一個上班日,不少人忙著準備過年,但也有人忙著到勞保局排隊,因為行政院日前公佈的勞保年金改革方案,未來勞保保費將翻倍,但退休後的給付最低會打八折,讓很多勞工朋友擔心退休生活沒保障,打算先領了。有人痛批政府亂搞,勞保年金本來就不多,現在還要減少,要他們老了怎麼辦?

小年夜早上,勞保局才開門兩個小時,已經叫號叫到100多號,許多人都想趕在年前最後一個上班日,來算自己勞保年金到底可以領多少錢。

擔心退休生活沒保障,因為根據行政院提出的年金改革方案,未來投保費率將逐年提高到19.5%,等於保費加倍,但給付金額卻恐怕打八折,也難怪勞工心急,勞保局裡不只年屆退休的勞工三五成群,一起來諮詢,也有人還沒到達請領年資,但已經不願再等。

畢竟是退休生活唯一倚賴的養老金,該不該現在就領,恐怕讓不少年屆退休的勞工朋友,這個年很傷腦筋了。

:過去政府勞保基金經營不善造成巨額之累計虧損,勞保虧損不是勞工多領造成的,勞保新制根本沒有多少人領到勞退給付月退,而是許多虧損未補;政府失職造成之虧損當然政府要賠;怎會在馬政府改革中用提高保費來解決?等於馬政府把『經營不善造成巨額之累計虧損』推給勞工與雇主,這不是另一件殘忍苛待勞工之『改革』?勞工本以為提高保費是增加福利,想到馬政府的改革,根本是坑殺勞工。

勞工每年總綜所稅占總稅收最大部份,卻落到一再被政府蹧蹋

台灣勞團五大訴求中, 講的不清楚,政府過去 25年 軍公教退休俸累計調高了 246%,而且每年政府補給退輔基金就是1360億,但從未調高對勞保費政府支出之提升,現在每年補上 350億 ~ 1000億支持勞保來補足過去累計之也很合理,因為過去 25年 政府自勞工抽到之綜所稅總合超過6兆,過去 25年政府支出給勞保及就業補助低於 1.25兆,既使每年補上 1000億連續20年,也不過兩兆,為什麼政府不願意提高政府支出給勞保呢?政府不能一再欺騙及苛待勞工,說政府沒錢,18% 加上 13% 及年終慰問金就超過1000億,為什麼政府又變的有錢了?
  • 勞工每年總綜所稅 2900億 ~ 3000億,政府每年支出給勞保及就業補助只有 685億,勞工支出根本不是政府負債,反而,是幫政府生財的,勞工卻落到一再被政府蹧蹋;
  • 勞保基金每年勞保費總收入是 2342億,勞保給付總支出 1448億 每年還有營餘 867億,怎可能會倒? 潛藏債務怎麼算出來的?  如果,按照勞保每年有營餘去推算,15年來,至少,政府未補虧損之勞保基金金額極可能超過上兆,政府為什麼不補虧損呢?
  • 所以,台灣勞工要求政府支出給勞保補助須提高,每年增加補助 350億 ~ 1000億去補過去虧損是合理的,因為勞保虧損不是勞工多領造成的,勞保新制根本沒有多少人領到勞退給付月退,而是許多虧損未補;政府失職造成之虧損當然政府要賠,如果,虧損當然政府不賠,最後還是勞工受害;

勞保擠兌潮 2個月領走768億

去年十月傳出勞保將在116年提前破產,引起了擠兌年金潮!統計下來,10、11月請領一次金的件數高達5萬8千件,有768億元被領走,這是史上第二高紀錄!不過今天勞委會說勞保提前破產是口誤,氣得立委揚言,要提前退休的勞工申請國賠!

拿著大聲公,抒解人潮,實在是因為勞保局擠爆了!早上10點不到,號碼牌已經拿到500多號,15個櫃台排不夠,連大會議室都變成臨時勞保講堂,這是去年10月擠兌年金的盛況!

去年10月因為傳出勞保將提前在116年破產,馬上引起年金擠兌潮,每天趕去請領1次年金的民眾擠爆勞保局,請領件數一公布,嚇死人,10月有3萬3千多件,是史上第二高,金額更高達436億元,11月有2萬5千2百多件,被領走332億元,都是平常的好幾倍,總計光2個月,就有5萬8千名勞工申請,勞保一次金被領走768億!

勞保年金改革不含勞保虧損補足不僅無法解決問題,反讓勞工認為政府苛待勞工,連繳費信心都動搖
馬總統你真的這麼殘忍嗎?若馬總統你不追查勞保經營
內許多問題只聽勞委會用漲勞保費解決勞保經營經營不
善之問題,所有罪名會掛在馬總統上,馬總統
要有勇氣改正過去勞保局之惡制度 - 偷
挖勞工退休給付支付應由稅收支出之勞工社會
福利補助.

    勞工感覺不公平原因,主因是過去25年勞工貢獻之綜所稅就超過6.8兆,政府體系卻給全民負債5兆,而勞保舊制修改成新制至今勞保累積太多虧損未補,經追查發現主因不是勞工勞退給付領太多,而是政府管理不善造成許多虧損,勞保新制根本沒有太多人領到勞退給付,然道單單不能逐年由勞工貢獻之綜所稅補一些至勞保基金,馬總統就這麼吝嗇給勞工福利嗎?因為過去這些制度是 KMT主導,怎能一再騙勞工?政府體系怎能把製造債務丟給全民,又一直收勞保費的錢,勞保虧損又一直不補,那不是等於政府體系是詐騙集團。

現在勞退給付年齡延至65歲,台灣平均男性壽命 76.2,平均根本領不到 11年,以目前勞保基金之經營每年有盈餘,20年內根本是不可能倒;調高保費不補足勞保累積虧損只會讓勞工認為政府一再欺騙勞工,一直壓迫勞工繳稅,卻不能多撥一些稅收逐年去慢慢補足勞保累積虧損,反觀,軍公教每年都由稅金去補一堆退休福利支出;

評論
  • 馬總統你終生都是勞工繳稅養你及家人,執政五年了才一個一個看見你的欺騙與殘忍,勞工是繳稅最大宗占總稅收 24.5%,還供應經濟成長 GDP,幫助公司營收及獲利產生營所稅、貨物稅,怎可以這樣對待供養馬總統你及家人之勞工大眾呢?或許屬下隱瞞許多不法讓總統以為做的是對的事,勞保改革卻是充滿陷阱之決策,馬總統你真要蓋括承擔過去所有問題嗎?
  • 勞保年金改革不含勞保虧損補足是無法解決問題,會造成雇主加上勞工繳勞保費之總和低於支付勞工約19年勞退給付總合,勞工退休年齡延後至65歲,國人男性平均是76歲,平均支付勞工勞退給付約11年,等於馬政府改革要騙取勞工8年累計勞退給付資產,若以勞退給付平均月領 13671,這改革將騙取勞工每人 131萬勞退給付資產,900萬勞工就是騙取勞工 11.8兆,為什麼馬政府改革是要騙大家勞保費?
  • 勞工真的很恢心,這整個政府體制一再要求勞工繳稅養你們,卻不願意多撥一點勞工繳的稅去逐年補足勞保累計虧損?勞退新制是打造勞工退休保障,原意就是勞工退休保障,而不是拿來護盤更不是拿來支付非退休及老年給付如生育給付、傷病給付、失能給付、職災醫療給付、預防職業病健康檢查支出
  • 由以下勞保個人繳費例子可推斷出政府極可能已經虧損或挪用許多勞保基金,極可能是極大的隱藏性基金挪用問題,這是嚴重欺騙勞工的:以30年年資計算,依照平均收益率是4.5%是複利,既使勞保繳的保費累計領月退都可以約支撐 10年
    • 例子 : 投保等級 20, 勞保費合計月繳 3400 NT, 30年資年復利累計勞保金儲備約是 2368786 NT 勞退給付月領 19530 NT, 若65歲退休 因此可領 10年到 75歲; 國人男性平均壽命 76歲,近期勞保又調高,勞保基金根本不可能倒;所以,勞保基金極可能有許多已經被政府挪用至非屬退休用途?須請勞保局提出正確支出細目數據。註:若以月復利計算30年資投保等級20之累計勞保金儲備約是2581913,若是過去歷史年定存利率計算,既使將勞保費放進定存含息計算30年資投保等級20之累計勞保金儲備約是4362825,因此勞保局問題嚴重,可以一次領回退休給付反推就知勞保基金經營績效絕不是4.1%,勞保基金用累計平均總收益4.1%來淹蓋歷年經營不善之虧損。因此,勞委會必有隱瞞馬總統部份,我不認馬總統願意承擔過去一切勞保基金經營虧損。更何況過去平均一年定存利率是 5.45%,所以肯定需要追查,勞保局抓住總統不敢追查引起勞工退保擠退,用調查局抓住整票勞保局高層就可以追查下去。
    • 道理很簡單,怎可能30年資勞保給付一次領取之金額遠遠低於過去年定存之累計總勞保費含息金額呢?所以勞保被挪用於非退休及老年給付部份是相當嚴重的,政府怎可以拿勞工老人退休儲備去支付其他社會福利,這勞保的錢90%都不是政府稅收支出啊!與25年前勞保大部份由政府稅收支出不同,因此這制度讓勞工極不安,因為挪用於生育給付、傷病給付、失能給付、職災醫療給付、預防職業病健康檢查支出比率太高,已經失去勞工原繳稅之目的,全世界民主國家勞工繳稅之主要目的是得到非退休勞工社會福利,台灣政府卻用勞保來支出,這是危害勞保存在之目的,也讓勞工找到可以集體拒繳綜所稅之理由。
    • 那政府逐步調高勞保費至19%目的是什麼呢?這更說明勞保給付也是必須是勞工個人帳戶制度,因為只有政府不能動用之勞保基金才安全,公教體系之操守是不可輕信,由十三所學校共二十五位校長、總務主任貪污事件推斷,這系統極可能操守及管理不善問題一堆。
    • 真正害勞保是『勞工保險條例第2條規定, 普通事故保險包含生育、傷病、失能、老年及死亡五種給付應由勞工繳的綜所稅來支出』。2012 勞工繳的綜所稅約 2900億, 而政府支出給勞保及就業補助才 685億, 普通事故保險包含生育、傷病、失能、老年及死亡五種給付應由勞工繳的綜所稅來支出, 不應該由勞工保險來支出。勞委會公務員定的法規是壓榨勞工,造成政府支出給勞工福利過低主因。這規定未經全體勞工同意
    • 政府常以“台灣面臨人口老化與少子化問題,未來繳費者越少、領年金者越多,減弱社會保險世代互助的能力,造成勞保財務沉重壓力”當理由調高保費,但實際上由勞保繳費累計資產平均4.5%收益率,可以支撐每位勞工10年月領勞保給付,勞保費只要調高至11%就足以負擔所有勞工支出,為什麼要調高這麼多?主因就是政府編列許多非退休及老年給付項目如生育給付、傷病給付、失能給付、職災醫療給付、預防職業病健康檢查支出,這是嚴重欺騙勞工。

Enhanced by Zemanta

2013年2月6日 星期三

2013 ~ 2016 美國能源版圖改變對世界之影響 ( Impact of US energy strategy is huge from 2013 ~ 2016 )

2013 美國頁岩油及頁岩氣對世界之影響

頁岩油及頁岩氣的廣泛開採和大規模應用,將對現有的以石油和煤炭為主體的能源消費結構帶來巨大衝擊和改變。圖為頁岩氣開採工地。
美國油消耗下降但美國原油產能增加

  頁岩油革命正在重新界定全球能源格局,正如國際能源署在最新的《世界能源展望報告》中所說的那樣,美國能源開發具有深遠意義,北美以外地區和整個能源行業都將能夠感受到其影響。隨著非傳統油氣產量的大增,美國能源產量的增長將加速國際石油貿易轉向,對傳統能源生產國以及由此產生的定價機制都會產生壓力。未來我們將一一感受這些變化。

  去年以來,美國頁岩油產量的爆發式增長令人驚訝。水平井和水力壓裂技術在頁岩油上的應用不僅僅是一項技術進步,而且是讓頁岩油正在經歷如頁岩氣一樣的革命,讓原油市場供需步入寬松時代,油價易跌難漲不再是傳說。

美國頁岩油產量大漲

  2012年,美國國內石油生產年同比增長接近100萬桶/天,增速遠超其他國家。如果不計算歐佩克(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和前蘇聯加盟共和國,過去三年全球石油產量的凈增長全部來自美國。這其中,頁岩油開採新技術功不可沒,與頁岩油產量去年出現爆發式增長有直接關係。

  據介紹,開採頁岩油與開採頁岩氣的技術基本一樣,技術上不存在瓶頸。實際上,因為技術與所用設備基本一樣,而美國國內油價與氣價走勢背離,氣價過低,天然氣價格跌至10年來的低點,美國運行天然氣鑽塔同比減少35%,導致美國頁岩氣產量增速放緩,令許多開採商轉向開採頁岩油。有越來越多原先準備開採頁岩氣的鑽機用于開採頁岩油,導致頁岩油產量在2012年出現爆發式增長。

  相關統計顯示,2012年前8個月內,美國國產石油滿足了國內89%的能源需求,年產量達到1991年以來最高水平。美國能源信息署統計,2012年美國頁岩油日產量達72萬桶,相當于其國內石油日產量的12.5%。與此同時,用于開採頁岩油氣田的水力壓裂法給美國石油業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繁榮,並由此重繪了美國能源地圖。

  美國原油對外依存度大降

  過去10年,美國僅向加拿大出口石油10萬桶/天,而每天卻進口900萬桶石油,一直是世界最大石油進口國。然而,由于石油開採技術的提高和頁岩油氣的開發,美國國內原油每日產量去年11月已達660萬桶,這一轉變對世界的能源格局會產生重大影響

  2005年,美國石油凈進口量佔其需求的比例上升至60%,美國石油產品的進口量超過出口近9億桶。從那時候以來,這一差額一直在穩步縮減,並在2010年11月完全消失,這在數十年來尚屬首次。美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也從2005年開始下降,直到2011年的45%。成品油方面,美國已經在2010年底從凈進口國轉為凈出口國

  2012年美國頁岩油產量呈現爆發式增長,正在加速降低美國原油對外依賴程度。2012年美國國內石油生產年同比增長接近100萬桶/天,增速遠超其他國家。統計顯示,2012年上半年,美國國內原油生產已經能夠滿足國內83%的能源需求,創下1991年來最高水平。

  美國總統奧巴馬承諾,在2020年前將美國的原油進口量削減一半,並加大原油開發力度以及支持新能源。自奧巴馬總統入主白宮以來,美國新開採了約6萬口油氣井,而且這個數字在2016年之前會繼續攀升。

  歐佩克驚嘆頁岩油威力
Shale oil surge up its production due to technology improvement

  鑒于美國頁岩油氣影響能源市場的分量,歐佩克去年在一份報告中承認,從頁岩層中提取石油和天然氣的技術正在顯著影響著全球能源供給格局。歐佩克早前的報告從未涉及過頁岩油產量將大幅增長的問題,該報告是歐佩克首次承認利用水力壓裂技術提取頁岩油的重要作用。

  歐佩克的這份報告預計,到2020年頁岩油供應將達到每天200萬桶,相當于歐佩克成員國中非洲第一大石油出口國尼日利亞目前的石油產量。到2035年,頁岩油供應將進一步提高至每天300萬桶。中期內,頁岩油生產將主要集中在北美地區,然而從更長遠的角度來說,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也將加入頁岩油開發的行列。

  鑒于北美頁岩油氣產量顯著增加,歐佩克的報告提高了來自非歐佩克成員國石油供應的預測。數據顯示,到2016年,來自非歐佩克成員國的石油供應將達到每天5660萬桶,比2011年增加420萬桶。報告指出,未來全球原油需求增長將主要來自亞洲的發展中國家。到2035年,全球超過90%的需求增長將來自亞洲

  5年後美國將成最大產油國

  國際能源署去年11月發布的報告預計,美國將在2017年取代沙特成為全球最大的產油國,該組織還預測美國距離實現能源自給自足的目標已經很近,而這在之前是不可想象的。國際能源署的此番預測與其之前發布的報告形成鮮明對比,此前的報告稱,沙特將保持全球最大產油國地位直至2035年。
US will become the top production country of crude oil

  國際能源署預計,美國石油進口將持續下降,北美將在2030年左右成為石油凈出口地區,而美國將在2035年左右基本實現能源自給自足。“美國目前大約20%的能源需求依靠進口,但以凈進口量計算幾乎達到自給自足的程度,這與其他多數能源進口國呈現的趨勢迥然不同。”

  這份報告表示,美國到2015年將以較大的優勢超越俄羅斯,成為全球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國,到2017年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生產國。隨著國內的廉價供應激發工業和發電行業的需求,美國到2035年對天然氣的依賴將超過石油或煤炭。

  花旗銀行預測,最遲2020年,最快2013年底,美國原油和汽油的生產量就將超過沙特和俄羅斯,成為世界領先的能源生產國。未來美國頁岩油及附帶的頁岩氣的產量增長將非常迅速,2020年至少將上升至每天200萬桶,帶動美國石油總產量快速上升。

在美國天然氣是否真的可以取代煤炭

Global Information, Inc.開始銷售GlobalData所發行的報告書「Changing Thermal Power Mix - Is Gas a Viable Substitute for Coal? (火力發電混合的變化-天然氣成為煤炭的有前途的替代能源嗎?)」

效率更高的發電廠和碳排放降低的期望,國內最近地下資源的相繼發現,使美國的天然氣生產開始急速成長。但作為煤炭的後繼,天然氣長期可靠嗎?

朝減產發展的煤炭生產部門,未來期待頁岩天然氣劇增,有幾個理由,天然氣公司應該謹慎進行。

首先第一,作為強力支援國內能源產業而受到歡迎,大規模的天然氣生產美國的最近的嘗試,國內的頁岩天然氣資源屬於一個比較新的的發現,至今尚未確實證明。

譬如,去年美國能源訊息中心(EIA)的年度能源供需預測(AEO)中,Marcellus 頁岩天然氣預估為400 tcf (兆立方英呎)的可開採的蘊藏量。另一方面,同一年的美國地質調查所(USGS)保守預估84.2 tcf 的蘊藏量。今年初發表的EIA的最新估計其預測值為中間值140.6 tcf 。

其次,天然氣與其他的石化燃料相比,由於碳排放較低受到歡迎,以天然氣作為燃料的發電廠依然產生相當數量的大氣污染的來源。GlobalData公司為了滿足二氧化碳排放削減目標,美國政府增強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商業化的投注力,持續擴大的頁岩天然氣產業部門的一部分,也藉此以削減為目標。

2011年,美國的發電用燃料明細中顯示,天然氣的市場佔有率超過41%。天然氣的能源生產今後也持續增產,2020年之前國內發電用燃料明細中,天然氣的市場佔有率將下降1.6%。這是由於政府主導再生能源構想。

美國供給將大增,全面改寫全球天然氣生態

1.  避開俄國

由下面這張表來看,目前全球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國已經由美國取代俄羅斯,這當然主要是受惠於從油頁岩開採天然氣的技術提升。左邊的已知天然氣蘊藏量仍然是俄國遙遙領先各國,但是根據IEA於2011年所作的預估,美國的油頁岩蘊藏的天然氣總量是下表中當前美國儲量的三倍,足夠美國使用一百年。隨著開採技術的提升,美國本土的產量將繼續攀升,這將嚴重衝擊俄國在天然氣生產的支配地位。

美國本土天然氣的大量開採,從根本上已經改寫全球能源業的生態。如下圖所示,美國進口的天然氣已經銳減,若照目前的增產速度,美國在兩三年內,極有可能就可以達成天然氣的自主,甚至會有餘量外銷。首當其衝的就是急欲建立天然氣領導地位的俄國,Gazprom目前仰賴歐洲市場,但是歐洲已經是個萎縮的市場,根據彭博社引述Gazprom的預估,今年銷往歐洲的天然氣總額是610億歐元,(而這數字在2008年時是640億)。全球天然氣趨勢的演變迫使Gazprom必須停止Shtokman開發計畫,為什麼呢?因為這個計畫有預計百分之九十的產量是要銷往美國!更糟糕的是,目前歐洲和中國都已經和美方探詢從油頁岩萃取天然氣的技術可行性,例如今年一月份時,中國中石化日前以22億美元,高於市場行情收購美國德文能源(Devon Energy)旗下三分之一油頁岩資產。根據IEA的預估,這兩地同樣蘊含大量的天然氣儲量。若是在開採技術上進一步突破,那俄國的天然氣恐將面臨去化無路的情況,因為即便是鄰近的高毛利的東亞市場,也將面臨卡達、印尼和澳洲等在近幾年都增加大量外銷產能,地理位置上也較方便。因此六月份時,俄國片面宣布中止俄日管線的鋪設,外界都解讀這是因為北方四島爭議下的俄國故作姿態,但背後隱含的涵義可能是日方對於分攤經費的興趣缺缺和實質效益低落。未來美國不但不會是俄國的新市場,反而會搖身一變成為外銷天然氣的競爭敵手!

未來,考量到俄國財政嚴重仰賴油氣收入,在石油暴利不再(開採成本高/油價穩定)和天然氣前景堪慮下,並不是理想的投資標的。

2.  能源原物料除石油外,未來皆大漲不易

大量低廉的天然氣對於整體產業的衝擊,並不僅只於相關國家,根據中國商務部報導,中國的煤價已經九連跌,進口相較去年暴增六成五,創下歷史新高。國際煤價的積弱不振,和美國對外傾銷剩餘煤礦有關。美國的煤礦,是美國少數可供自給的能源原物料。但隨著天然氣的大量使用且成本降低,煤礦過剩的情況越來越嚴重,由上圖煤礦進出口圖可看出美國對外出口的煤礦總值暴增超過一倍。而從其中,有危機也有商機,首先在能源原物料價格方面,過去一年來天然氣價格可說是一路崩盤,最低點於今年三月時跌了快六成,超低的價格會觸發需求,因此帶動了一波的反彈。因為天然氣價格仍處於相當低檔的位置,因此在當前這個價位我們並不看空天然氣。不過,長期來檢視能源原物料的遠景來看,除了石油因為同時是重要工業原料,市場需求殷切,長線具上漲題材。煤價和天然氣價格隨著供給大於需求,長期價格走揚不易,未來將僅剩跌深反彈或是因季節因素所帶來的溫和漲幅(冬季需求)。油價和天然氣價格的脫鉤現象會成為常態,而隨著天然氣價格下跌,將使天然氣相較石油更具競爭力(本來天然氣是昂貴能源),有助美國進行能源生產的轉型,對整體產業和經濟體宜正面看待。
知道了該避開的風險後,同樣有投資良機存在,例如我們從前年末就開始推薦的美國公用事業,雖然已於近期屢創歷史新高價位,但審視美國的能源生產,煤礦和天然氣加總比重將近五成且還在增加中,隨著這兩項能源成本的降低,未來幾年整體產業可望有更佳的獲利表現,未來若有拉回,仍具長線投資價值。

分析
  • 美國很快成為全球主要石油、天然氣、穀物主要生產國,美國將重振國力;
  • 但中東有戰爭時,美國極可能未必會再中東單獨出兵;
  • 煤價和天然氣價格隨著供給大於需求,長期價格走揚不易;
  • 由於,石油、煤價和天然氣都不是過份貴,太陽能未來需求不可能大好,所以太陽能沒有新應用不能投資。
  • 石油哈伯特頂點將因頁岩油被延後 20 年;
  • 台灣中油更是離譜竟讓汽油、天然氣價格遠高於美國幾十%;當油價分析人士指出台灣中油現在汽油油價是142美元/桶時的汽油油價,中油謊稱因國外合約價在 150美元/桶時的汽油油價,所以汽油油價變貴但因為美國大量生產石油,2013 ~ 2014 極可能石油價格跌破 75美元/桶,這時中油謊言將自動被戳破,台灣才認識到石油有許多操守問題造成汽油油價變貴幾十%,馬總統不清查中油操守與經營問題將葬送自已名譽。

由 Facebook 行動應用成長、營收及獲利看 Google 及 Facebook 戰爭 ( From facebook apps, revenue and profit to watch Google and Facebook war )

Facebook Vaults Ahead of Google Maps to Finish 2012 as #1 U.S. Mobile App

在書的數字媒體與另一個有趣的一年,我們現在可以開始我們回顧在2012年,為了幫助實現數字化的未來成為關注的焦點發生了什麼事。毫無疑問,勇敢的新的數字世界後,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前,我們看到了現行規範,以PC為中心的網絡通過移動渠道中斷. With another interesting year in digital media in the books, we can now begin our retrospective view of what happened in 2012 in order help bring the digital future into focus. There is little doubt that the Brave New Digital World is upon us and more than ever before we’re seeing the existing norms of the PC-centric web being disrupted by mobile channels.

雖然平板獲得高速成長,智能手機應用程序仍然在快速的媒體消費的主要驅動力,與廣大的移動互聯網接入,智能手機和4每5分鐘花在應用程序的智能手機出發生在後PC時代的範例。該應用程序的空間是非常有競爭力,它變得越來越重要,每天的媒體品牌,以確保他們雕刻出對消費者有價值的房地產的屏幕。While tablets are gaining steam at a rapid clip, smartphone apps remain the key drivers of media consumption in the post-PC paradigm with the majority of mobile Internet access occurring from smartphones and 4 out of every 5 minutes on smartphones spent on apps. The app space is highly competitive and it’s gett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every day for media brands to ensure they are carving out that valuable real estate on consumers’ screens.

據 comScore的最新手機Metrix的排名由觀眾展示的頂級移動應用程序,Facebook完成了從谷歌地圖上捕捉到的年排行最強排名第一的位置。當然,蘋果決定與蘋果在iOS6地圖取代谷歌地圖也造成了在使用谷歌地圖在10月下降,這在很大程度上是負責的位置互換。與此同時,谷歌地圖已經被抓的方式回到過去的數個月後的恢復在 iOS6,所以找的競爭升溫,我們前往到 2013 年排名第一的寶座。 The latest comScore Mobile Metrix ranking of the top mobile apps by audience shows that Facebook finished the year strong to capture the #1 position from Google Maps. Of course Apple’s decision to replace Google Maps with Apple Maps on iOS 6 also caused a decline in Google Maps usage in October, which is largely responsible for the position swap. Meanwhile, Google Maps has been clawing its way back the past few months after getting reinstated on iOS 6, so look for the competition for the #1 spot to heat up as we head into 2013.
Facebook apps jump up to number 1 used rate in mobile apps
儘管失去了榜首的位置,谷歌5,排名前六位的應用程序在應用程序市場保持了強有力的領導地位。無處不在的各種谷歌服務,除了有很多是原生 iOS 和 Android 上的應用程序,其實力或許應該不會令人感到驚訝。其他應用程序的排名四捨五入了包括潘多拉,iTunes中,Cooliris 的和Yahoo! Messenger。Despite losing the top position, Google maintains a strong leadership position in the app market with five of the top six ranked apps. Given the ubiquity of various Google services in addition to many being native apps on both iOS and Android, its strength should perhaps not come as a surprise. Other apps rounding out the ranking include Pandora, iTunes, Cooliris and Yahoo! Messenger.
Google is the number 1 internet Ads income, Facebook is the number 2

除了擁有頂級的應用程序觀眾排名,Facebook 的一貫排名第1的移動應用程序的參與。他們的應用程序目前佔23%的時間花在應用程序,,而姐妹應用程序 Instagram 的擁有另外3%的市場份額。各種谷歌應用程序結合起來,花費的時間佔10%,與 Gmail 擁有個人的最高份額為3%。這兩個領先的網絡公司超過1每3分鐘,花費在移動應用程序相結合。 In addition to owning the top app audience ranking, Facebook has consistently ranked #1 in terms of mobile app engagement. Their app currently accounts for 23% of time spent on apps, while sister app Instagram owns another 3% of the market. Various Google apps combine to account for 10% of time spent, with Gmail owning the highest individual share at 3%. These two leading web companies combine for more than 1 out of every 3 minutes spent on mobile apps.

2013年將呈現一個有趣的動態谷歌和 Facebook 應用程序至上的搏鬥,而其他的媒體屬性看,闖出一片新天地,或建立一個更加突出的位置。 Twitter的,Amazon或eBay找到自己的方式進入今年排名前10位的應用程序嗎?參與 Netflix 的應用程序扶搖直上人在自己的手機成為更舒適的觀看視頻?什麼將成為下一個 Instagram 的憑空建立一個數以百萬計的觀眾在短短的幾個月嗎? 2013 will present an interesting dynamic as Google and Facebook wrestle for app supremacy, while other media properties look to carve out a niche or establish a more prominent position. Will Twitter, Amazon or eBay find their way into the top 10 apps this year? Will engagement on the Netflix app skyrocket as people become more comfortable viewing video on their phones? What will be the next Instagram to come out of nowhere to build an audience of tens of millions in a few short months?

Facebook's revenue soars 40% in a year

Facebook's revenue in the final three months of 2012 grew 40% compared to a year earlier - to $1.585 billion. The latest financial report shows daily active users hit 618 million on average in December 2012, with monthly active users at 1.06 billion.

More of us are also going mobile. There are 680 million monthly active mobile users compared to 618 million active non-mobile users.

In a statement, Facebook CEO Mark Zuckerberg said: "In 2012, we connected over a billion people and became a mobile company. We enter 2013 with good momentum and will continue to invest to achieve our mission and become a stronger, more valuable company."

再探 Facebook Q4’12 財報: 行動裝置廣告營收成長率高

美國的超級財報週上場,在科技業可以說是幾家歡樂幾家愁,本季最具戲劇效果的莫過於各廠財報公布前夕, Apple 成長趨緩、成長不若各方預期下,導致公布前、後累計股價跌幅高達 30% 以上。而 Facebook 的表現也不差,受行動廣告溢助下營收大幅成長,除了先前的相關的數據外,我們再來看看 Facebook 中財報中其他值得注意的數據。

此次 Facebook 同樣受益於行動裝置的收入,讓它此次的營收再度獲利,圖中全年度的營收就可以明顯看出,行動裝置的的占收入的比例相當的高,也可以看出來其實從 2010 開始已是這個趨勢,雖然其他的收入有所成長,但仰賴主力的仍是在行動裝置上,在 2012 年依舊占有近 85% 之多。

不過值得觀注的是,由於會計年度的改變,Facebook 此次第四季的財報統計其實是四個月,而非一般的三個月,所以不能排除營收金額創下新高與於多了一個月的量有著關係,因此下一季的表現如何,值得觀察。

而用戶平均貢獻度來看也是逐年成長,且在第四季會大幅拉升,貢獻度最高不意外是在美國與加拿大地區,其次為歐洲。

淨利方面總算在連兩季虧損後再度獲利,全年度加總雖然沒有虧損,但比起往年的成績,總是覺得讓人覺得遜色不少。

不過就如前篇所說,在廣告的收入增時,同時也在破壞著用戶的使用者經驗,因為新一代的廣告是插入在動態消息的頁面中,中斷了使用者的閱讀頁面,效果雖好,但也可能造成反感,不過就活躍用戶的數據來看,從下方的圖表中可以看到,無論從每個月、每天或行動裝置來看,其黏性都維持的相當好。也是說,短時間內其社群網站的龍頭地位仍難以挑戰。

由於行動裝置占營收比例相當高,因此在各種手機上廣植 Facebook 的 App ,並提供各平台均一的使用方式對 Facebook 較有利,為自家推出專屬手機與各手機廠直接競爭其實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依此點來推測 Facebook 應不會在自家手機上著力才對。

最後來看看 Facebook 的員工的成長,看來也是隨著 Facebook 的拓展而逐年增加中,不過以其在全球的使用者數量來說,這樣的員工數量其實應也還好。

分析
  • Facebook 若營收及獲利可以持續成長,等於是在搶 Google 廣告生意;
  • Facebook 應該多與 Amazon 及 Apple Inc., 合作,增加 Music Social network apps 能力,這樣 Facebook apps 占有率將再增加;
  • Facebook 也可以加強 mobile web chatting 能力提出像 Line、Webchat 這樣 apps ,加強 Facebook apps 占有率;
  • Google 2012 Q4 營收是 144.2億美元,Facebook 2012 營收是 15.85 億美元,Google 營收是 Facebook 的 38 倍,Facebook 如何將 visiting rate 轉成營收是挑戰,Facebook 確實可以促進人們注意及了解分享的事件,但怎麼增加營收與獲利呢?
  • 台廠如何與 Facebook 合作能獲益? Google 正逐步轉變成部份是設備廠商角色,Google 眼鏡推出後就會更清楚 Google 扮演網路之神外是否會有像 Apple Inc., 積極於硬體廠商角色。
Enhanced by Zeman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