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日 星期日

Intel (INTC-US) 戰略 - 超薄筆電 & 伺服器

Image representing Intel as depicted in CrunchBase
Image via CrunchBase

五大利多因素撐腰 超薄筆電今年可望大展身手 目標40%市占率

去年超薄筆電 ( ultrabooks ) 熱熱鬧鬧地佔據了好一陣子的新聞版面,邁入 2012 年,超薄筆電的魅力還在嗎?

去年 Intel ( INTC-US ) 率先發表了它們的超薄筆電,引發了一陣熱潮,打著「終於,科技跟上了你的期望」口號,Intel 發表了厚度不到一吋、開機快速,備有長效電池的超薄筆電。其他電腦製造商也紛紛跟著在今年的 CES 大展上展出自家的超薄筆電,Intel 表示已經授權超過 75 種筆電設計,今年就將會面世。目前市面上大約有 20 種超薄筆電。


LAS VEGAS, NV - JANUARY 10:  A Toshiba Ultrabo...不過,《CNNMoney》報導,Intel 對此並不擔心。Intel 發言人 Jon Carvill 表示,他們說法始終一致,2011 年只是要開始打入市場,2012 年才是大量生產的開始。他表示,雖然 2011 年超薄筆電銷售數量還少,但已經達到他們內部預期了。

但距離每賣 10 台筆電就有 4 台是超薄筆電的目標還有一大段距離,Intel 必須要更加努力,但應該很快就可以看到 Intel 的動作了。自 2003 年起,每年 4 月,Intel 就會展開大規模的廣告宣傳,包括電視和網路廣告,斥資將高達上千萬美元。

廣告行銷還將配合 Intel 最新處理器 Ivy Bridge 的發表,這個萬眾矚目、新世代的晶片,將可改善超薄筆電的繪圖功能、電池壽命,並且可以支援微軟今年將會發表的 Windows 8 作業系統的觸控螢幕功能。

LAS VEGAS, NV - JANUARY 10:  A Compal hybrid U...與此同時,各家電腦製造商則盡其所能的壓低超薄筆電的價格,目前最便宜約為 800 美元,但多數則為 1000 美元上下,IDC 分析師 Bob O'Donnell 認為,超薄筆電沒有大賣的原因就是因為太貴,他認為 700 美元將會是消費者轉向的關鍵價位。

超薄筆電價格降不下來的主因在於使用了固態的 Flash 硬碟,這種硬碟可以讓開關機速度快上許多,但價錢也較傳統硬碟貴很多。因此有些電腦製造商現在已經準備要在超薄筆電上安裝雙硬碟「dual drives」,將 Flash 硬碟和傳統硬碟二合一,估計這樣可以節省約 100 美元。

另外,有些消費者不選擇超薄筆電是因為嫌棄目前主要款式的 13 吋螢幕太小,不過 Gartner 分析師 Angela McIntyre 表示 14.9 吋以上的大螢幕機型今年夏天將問世。

撲天蓋地的廣告宣傳、最新款 Ivy Bridge 問世、大螢幕機型推出、售價更低、支援 Windows 8 作業系統,這五大因素或許能夠刺激超薄筆電在 2012 年大賣,實現 40% 市占的期望。

IDC 估計,今年超薄筆電銷售將達 2500 萬台,多數的銷量將集中在今年下半年,Windows 8 發表之後。

IHS iSuppli:英特爾去年全球半導體營收市占衝10年新高

根據 IHS iSuppli 最新公佈的研究報告,全球半導體供應商龍頭英特爾((US-INTC))2011 年再度拿下全球半導體營收市占冠軍,且創下該公司近 10 年營收市占最高的紀錄。IHS 將其歸功於 2011 年英特爾核心晶片銷售佳績的激勵,以及併購策略奏效。

英特爾在 2011 年的半導體營收市占較上(2010)年的 13.1% 成長 2.5 個百分點 至 15.6%,這也是至少自 2001 年以來,英特爾營收市占最高的一年;2001 年英特爾的半導體營收市佔為 14.9%。

根據 IHS 的數據,過去 5 年英特爾市占率徘徊在 11.9% 至 13.9% 之間。IHS 研究機構電子與半導體首席研究員 Dale Ford 表示,英特爾在 2011 年相當風光,公司獲利成長新聞常佔據媒體版面。全球個人電腦微處理器需求不斷飆升,帶動公司營收成長。

另外在消費性與無線通訊產品部份,市場對英特爾 NAND 快閃記憶體需求亦同樣攀升,為公司營收注入一劑強心針。英特爾的營收功臣還有英飛凌(Infineon)的無線解決方案事業群(WLS)。英特爾在 2010 年買下英飛凌此一事業單位,助英特爾重回手機晶片市場,擴展現有的 Wi-Fi 與 4G WiMAX 服務。

綜合各事業群強勁成長,英特爾得以輕鬆迎戰後來居上且過去幾年不斷逼近的全球第二大半導體供應商三星半導體(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005930-KS)。

近幾年三星半導體的氣勢旺盛,威脅到英特爾的領導地位。
下表是 IHS 製作的 2011 年全球半導體營收市占統計結果: 英特爾獨佔鰲頭 從這份排名統計來看,英特爾在 2011 年營收成長 20.6%,表現遠優於其它多數前 20 大半導體供應商。

可與英特爾營收成長幅度媲美的是排名第 6 的高通(Qualcomm)((US-QCOM))與排名第18 的安森美半導體(ON Semiconductor)((US-ONNN)),兩者營收年成長率都有超越 40% 的驚人成績。

後兩者營收之所以有這麼好的表現,多歸功於有效的事業擴展以及併購關鍵事業部門。
2011 年,英特爾全球營收市占成長 2.5 個百分點至 15.6%,高於2010 年的 13.1%。這樣的升幅助該公司創下 2001 年以來市占成長幅度最高的紀錄。

至於三星半導體,其在 2011 年的表現同樣是可圈可點,過去幾年,三星的全球營收市占成長飛快,並與英特爾愈拉愈近。2000 年三星營收市占為 3.9%,到 2010 年已達 9.2%。2011 年三星營收成長僅 0.6%,全球營收市占維持在 9.2%。

高通盈收年成長率亮眼 在前 10 大半導體供應商名單中,高通盈收年成長率高達 41.6% 的亮眼成績尤令人印象深刻,助其攻上 2011 年全球半導體營收市占衝上第 6 名的佳績,優於 2010 年營收市占率第 9 名。高通自 2000 年以來營收年年成長,但 2010 年營收市占下滑,因為當時全球半導體公司多已自 2009 年那波金融危機後復甦,業績強彈,獨漏高通。所幸高通營收與營收市占在 2011 年大幅回升,推升其在半導體全球營收市占的排名,同時也成為全球最大的無晶圓廠(fabless)半導體供應商。安森美,盈收年成長率更漂亮 在全球前 25 大半導體供應商當中,安森美的年營收成長表現居冠。2010 年該公司在半導體營收市占排名第 26 名,但 2011 年排名大幅躍進至第 18。這同時也是前 25 大半導體公司當中排名進步最大的公司。日亞化工(Nichia Corp.)(5393-JP)營收表現亦佳,這家著名的發光二極體(LED)製造商去年營收成長 34.1%,助其攻下全球營收市占排名第 23 位。

2011 年半導體營收數字低於先前預期 但仍維持成長 IHS 所做的 2011 年營收與營收市占研究報告當中,全球半導體營收成長 1.3%,略低於該機構先前在去年 12 月預估的 1.9%。

IHS 研判,2011 年第 4 季表現不如預期是拖累半導體全年營收數字的主因,去年第 4 季營收低於上年同期 5.9%,然市場整體尚能保有獲利。至於 2011 年全球半導體市場的壞消息,就是 IHS 調查的 302 家晶片供應商當中,僅 5 成(52.6%)報獲利且營收成長。
整體來說,母公司在北美地區的半導體公司,其 2011 年營收出現大幅成長,成長幅度為 7.5%。相較之下,日本地區的半導體公司營收則多下滑,萎縮幅度為 7.2%,主要原因是 2011 年日本關東大地震及其後續負面效應重創日本半導體,致其損失慘重,影響全年營收表現。

英特爾推新伺服器處理器 搶150億部連網裝置商機

因應雲端世界資料流量驚人的成長速度,晶片大廠英特爾(INTEL)((US-INTC))今(7)日發表Intel Xeon處理器E5-2600系列,英特爾表示,新款處理器不僅是伺服器與工作站的核心,也將受全球領導廠商採用,包含宏碁(2353)、華碩(2357)、DELL((US-DELL))與廣達(2382)等廠商,皆將陸續打造新一代儲存與通訊系統。

根據研究機構預測指出,2015年前將有150億部聯網裝置,及超過30億的聯網使用者;到2015年,全球資料中心IP傳輸流量預計將維持33%的年成長率,每年增加超過4.8 zetabytes,是2011年的 3 倍以上,英特爾表示,此預測代表每位聯網使用者每天將產生超過4GB的資料流量,相當於一部 4 小時的高解析度電影,將使每年儲存資料的需求增加幾乎達50%,為擴充因應這樣的成長,全球雲端伺服器數量將在2015年前預計會達到現在的 3 倍以上。

英特爾副總裁暨資料中心與聯網系統事業群總經理Diane Bryant表示,雲端運算與聯網裝置的成長,改變企業透過IT產品與服務產生獲利的方式,企業想掌握這些創新,就須因應市場前所未有的需求,提供有效率、安全且高效能的資料中心基礎架構。

帶動IT擴充的關鍵需求包括效能、節能、I/O頻寬、以及安全。
全新Intel Xeon處理器E5-2600系列擁有整合效能、內建功能、以及成本效益的最佳組合,專為因應這些需求而設計,並成為新一代資料中心的核心,強化伺服器、儲存以及通訊等系統。


英特爾((US-INTC))近月股價表現 [自動UPDATE]





Enhanced by Zemanta

2012年3月31日 星期六

馬總統被高軍公教花費及年年成長之健保開銷搞的政策荒腔走板

關中:要讓軍人退出退撫基金

考試院日前討論到公務人員退撫基金經營議題,考試委員關切軍人退撫基金收支失衡,考試院長關中則說,「一定要讓軍職人員退出退撫基金,否則將拖垮退撫基金」。

考試院日前討論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運作。考試院長關中認為,退撫基金先天體質不良,本應由金融保險職系人員來管理,現在卻由人事行政職系人員負責處理;應講求經營績效的專業經營,卻由行政導向的機關來運作,無法與市場做密切連結。

關中說,要解決退撫基金的問題,內部要建立獎勵機制,使經營者能有更開創的作法,否則「有功無賞,打破要賠」,誰要冒這個風險;另外,關中也認為,要應付燃眉之急,一定要讓軍職人員退出退撫基金,另由政府編列預算支應。

關中指出,等到副院長到任後,考試院將積極與行政院恢復政策協商的機制,短程內「一定要讓軍職人員退出退撫基金,否則將拖垮退撫基金」;中程則要將退撫基金轉型成行政法人,使它更靈活,更重視績效;長程目標則應回歸專業,由政府金融機關主管。

全國有62萬名軍公教人員參加退撫基金,退撫基金管理委員會副主委蔡豐清受訪指出,去年軍人退撫基金首度出現收入小於支出,實際退撫支出佔退撫收入比率達107%,也就是說,收100元進來,卻要支出107元;教育人員退撫基金支出收入為75%,公務人員則為61%。

如果是從退撫基金84年成立以來累積情況看,蔡豐清說,軍職累積支出占累計收入比率為72.5%,公務人員為30.7%,教育人員為45.5%,「軍職人員的問題最大,公務人員則相對穩健」。

蔡豐清說,退撫基金軍、公、教是分戶獨立,不可能挪用公教的錢給軍人,不過,軍人退休給付條件與公教不一樣,軍人退撫基金100年度就面臨支出不足,軍人是不是還要與公教一起參加退撫基金運作,國防部應該去思考。

蔡豐清指出,軍人平均是44歲退休、教育人員是53歲,公務員是55歲退休,軍職退伍除役制度與一般公教不一樣,軍職人員退休早、領取退休金的時間長,造成軍人退撫基金虧損。

財部緊急滅火:討論證所稅 不一定課徵

「證所稅復徵」重創台股,財政部昨天首度以正式新聞稿說明立場;最新說法是,我國雖沒有「資本利得稅」之名,不過現行稅制早已針對不同型態財產,課徵資本利得稅,例如證券交易稅、最低稅負制等。
財政部還強強調,「資本利得稅」雖然列入財政健全小組「稅改」討論議題,但「納入議程討論,不表示一定要課徵特定稅目」,外界不宜過度解讀。

值得注意的是,財政部長劉憶如下周一(四月二日)將赴立法院財委會專題報告「資本利得稅之影響」,屆時劉憶如說什麼、怎麼說,預料都將影響台股走勢。

昨天上午十一時四十八分,財政部以簡訊通知媒體,將發布「資本利得稅之研議」新聞稿,說明官方立場,這是證所稅復徵風暴以來,財部第一次提出「書面」說法,趕在股市交易時段中公布,也凸顯官方「滅火」、「消毒」意味濃厚。

不過,財政部只重申「討論不代表開徵」,「資本利得稅有實無名」等老調,並未清楚說明政策立場,「證所稅課不課」股民仍然霧煞煞,這紙新聞稿「滅火、消毒」效期有多長,仍有待觀察。

財政部強調,針對不同型態財產的資本利得,我國已有不同的租稅負擔設計,其中,證券交易稅已是政府稅收穩定的重要來源之一。

財政部說,民國七十九年一月一日停徵證所得稅時,同步將證交稅率由千分之一點五,提高至千分之六,八十二年再降至千分之三;近四年以來,證交稅稅收平均約一千億元,去年高達一千二百六十五億元,約占總稅收的一成,重要性可見一斑。

另外,營利事業的證券交易所得,以及個人買賣未上市、上櫃股票的證券交易所得,也都已經納入課徵。

財政部說,外界將稅改焦點集中在資本利得稅的改革,許多人因此擔心,課徵資本利得稅將衝擊資本市場(股市)。目前財政部的做法是,將資本利得稅列為財政健全小組,「稅改」部分三項討論議題之;但納入討論,不表示「一定要課徵」,外界毋須過度解讀。

財政健全小組廿八日召開首次會議,資本利得稅被列為稅改「榜首」,引發投資人聯想「證所稅恢復開徵了」,台股「聞稅色變」周四大跌百餘點,行政院、財政部與金管會都跳出來信心喊話,但股市仍然驚恐不安。

股票股利擬納入健保補充保費 法人:金融股雪上加霜

二代健保補充保費擬將股票股利收入加入,引發市場極度關注,法人指出,屆時配套措施應會把股票股利納入的比例限縮,否則將造成大股東或大戶的棄權棄息賣壓,尤其對今年將配發股票股利比重高的金融股來講,更是雪上加霜。

禮正投顧總經理毛仁傑說,股票股利列入二代健保補充保費項目,是相當公平的,領股票股利多的人多繳一些健保費,但研判屆時按股票股利收入繳納健保費的比例,一定要限縮,大股東及投資人才不會出現棄權棄息賣壓,否則這對股市的衝擊比證所稅復徵更大。

毛仁傑說,大股東及投資人如果棄權棄息賣出股票,需要繳納千分之三證交稅、手續費及冒中間股票價差風險,這些費用可能高於健保費課徵費用,對大戶來講實在不划算,政策應不會冒這種為健保費而大失證交稅稅基的大風險

平均每年成長 4% 之健保成本


逐年成長之軍公教退休俸及軍公教花費




另一份資料是這份 ( 不過我選擇相信上次主計總處的新聞:2011 軍公教退撫支出 3030億 )

根據台灣主計總處的資料,2011年軍公教退撫支出讓台灣政府一年激增4,700億債務,將近興建一條高鐵的費用。而縣市政府也面臨類似的問題,縣市政府每年花在支付公教人員薪資的人事費用高達4,632億,又是另一條高鐵的預算,占地方政府歲出的46%,這表示地方政府財政支出將近一半都被公教人員吃掉。

  台灣高達16個縣市憑自有財源根本發不出公教人員的薪水,得靠中央政府挹注才發得出薪水,人事費用不但是政府財政沉重的負擔、更嚴重的排擠地方的建設,逼得地方政府不得不年年舉債因應地方建設需求。

分析與評論
  • 全世界民主國家都是有繳稅就有相同的社會及退休福利,軍公教人員也應該跟勞工有相同的社會及退休福利,不能變成特權族群,否則,台灣財政加速破產;軍公教人員每月也是按比例扣繳勞健保費,就應該跟勞工有相同的社會及退休福利,不能有差異,稅收多餘部分就可以支付軍人24小時待命之『軍中待命加給』。2012台灣一年近2兆歲出,大部分都是軍公教人事及退休相關花費,已經超過稅收 6% ~ 11%,不可能可以再延續錯誤之制度,國家沒錢,支持不下去。
  • 我建議廢除95%替代率之軍公教退休俸制度,改成與勞工一樣之勞工新制,依照薪資撥制退休儲金之比率及年資來決定退休俸替代率比率,早退休人員退休俸替代率比率及可能降至 25%;
  • 由於政府退休法制不公,軍公教、公營行庫退休人員,可分別領到十八%或十三%之利息補貼,己造成社會資源之配置不公。而五十四歲之平均退休齡,比歐、美、日、韓更早退離勞動市場的軍公教、公營行庫退休人員,又可挾其優勢人際關係、社經地位,再去卡年輕世代的工作機會,更造成世代間基本生活與發展機會的不公平分配,這是我們社會安全的極大隱憂。
  • 20萬年薪養百萬年薪貧窮過勞基層勞工供養平均薪資較高且享有95%替代率退休俸 之軍公教人員,造成政府許多間接增稅方式,民間投資率負成長,勞工工作機會減少。
  • 95%替代率之軍公教退休俸制度及逐年成長之健保制度是政府財政健全之最大威脅,也是政府財政兩大黑洞, 政府應該從兩制度去修正改善,不是一直想增稅,台灣沒有這本錢像美國一樣增稅,才能有機會恢復健全政 府財政,改善台灣投資環境,否則, 台灣投資環境持續惡化,稅收是會逐年減少, 政府財政會加速惡化。
  • 由於人事精簡等相關改革新制實施,引發軍公教人員退休潮。依銓敘部統計,公務人員及軍人光是去年,各自有超過一萬人申請自願退休,軍職人員一百年度退休成長率,比前一年度高了七十二.二七%;一百年度軍公教退撫支出為七十.五八億元。依銓敘部統計,公教人員退休選擇領月退休金的比例逐年增加,一百年度就有超過九十八.六%選擇支領月退,十年間增加十三%。銓敘部認為,選擇月領退休金可穩固退休後生活;但也導致退撫基金財務負擔加重
  • 民間投資率負成長,勞工工作機會減少 ,勞工薪資低,造成生育率世界倒數之嚴重問題,難道上層的官員都是吸人民血之惡魔?馬總統的政府支出比民進黨時代浪費龐大,政府債務問題很嚴重,人民生活辛苦主因就是政府支出浮濫 ,勞工與公教人員社會、退休福利不平等,為什麼同樣繳稅稅收支出83%給軍公教而勞工卻低於4%? 為什麼同樣繳稅公保都是政府稅收支付而上班族勞保僅支持10%?
  • 拜託政府不要再增加公務人員,一公務人員若有眷屬,以平均薪資計算,退休俸含眷屬38年就要耗到稅收支出3000萬,全民養不起啊!  全民已經背負軍公教過去未繳稅累計之國債近3兆,既使軍公教近幾年開始繳稅,對整個國家也是極大負擔。政府每增加一 公務人員全民要負擔薪資,退休時還負擔95%薪資之退休俸,過世後還負擔 60% 退休俸讓眷屬領, 平均退休後 38年就要耗到稅收支出3000萬,全民養不起啊! 
  • 如果,公務人員減少 30%,政府每年支出給公務員薪資總額及經常性支出減少 15%,公務員就可以有調高15%薪資空間,政府每年負債也減少許多,因此,提高公務員效率與組織精簡才是公務員調高薪資最有效方法;
Related articles

2012年3月30日 星期五

好好看照像藝術 ( Beautiful Pictures from SuGraphic On March 30th with Leona Lewis Songs )

SuGraphic 是一個照像藝術群聚的論壇,我選擇 SuGraphic 及 panoramio 喜歡的作品,一邊聽 Leona Lewis 歌聲,輕鬆一下。

street photography
The History Of Emirgan Park

Towards the Light
The Emirgan Park
The Bean and Cloud Gate
The Bean and Cloud Gate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