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via Wikipedia |
IDC:2015年雲端年度產值上看1.1兆美元
微軟( Microsoft Corp .)5日指出,根據研調機構IDC的預估,預期從現在到2015年這段期間全球將新增將近1,400萬個雲端運算相關工作,其中大約有半數是落在中國大陸、印度;預估2015年雲端相關年度銷售額將達到1.1兆美元。
全球雲端產業的興起主要是起因於越來越多消費者擁有諸多裝置(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蘋果( Apple Inc. )預計在今年夏季結束前推出的新一代( Mac OS X 10.8 )麥金塔(Mac)作業系統「山獅( Mountain Lion )」是第一個以 iCloud 雲端儲存服務(目前用戶數已超過1億)為設計核心的OS X作業系統。iCloud將與許多Mac內建軟體進行整合。蘋果已在美國奧勒岡州Prineville市購買數據中心用土地,為擴大iCloud用戶數預作準備。
Image by Getty Images via @daylife |
谷歌(Google Inc.)行動暨數位內容資深副總Andy Rubin誓言谷歌將加倍努力確保今年可以在平板市場擊敗對手。微軟主攻平板市場的 Windows 8 作業系統目前也獲得不錯的評價。可以想見的是,今年平板市場的熱度將會是前所未見的。
台股在龍年新春開紅盤後出現連三紅,價量齊揚推升指數站上7500點,也是亞洲主要股市這三天表現最強的市場。昨日雖沒有前兩天激昂表現,但收盤還是上漲32點,以7549點作收,成交量為1455億元。進入新的一年,台股不僅一掃年前選舉不確定陰霾,同時也搭上歐債危機緩和、全球股市回漲的順風車,元月指數上漲6.3%、創2004年以來最大元月漲幅。
而在新內閣拚雲端,雲端概念股也往前衝刺,昨日包括磁碟陣列普安(2495)、喬鼎(3057),伺服器業者神達(2315),光通訊聯鈞(3450)、F-科納(4984),伺服器導軌川湖(2059),伺服器機殼勤誠(8210),系統整合凌群(2453)等,多有3.5%以上的漲幅,摩根JF新興科技基金經理人歐陽渭棠分析,在政策加持下,搭上雲端熱潮之相關類股,將成為熱門投資標的。
摩根JF中小基金經理人陳慧宜表示,儘管景氣對策燈號亮起藍燈,且美股道瓊指數也連四黑,但台股「軋空手」行情延續,日線拉出連三紅,三天大漲315點。昨日雖然成交值略降,但仍維持在1400億元之上,類股間維持良好輪動,使得盤勢呈現高檔震盪,短線雖可能先呈現漲多小幅拉回,若拉回不破7382點,盤勢可望進入7400-7700點的箱型區間,本波反彈氣勢仍可望延續。
外資昨雖小幅賣超3.24億元,但本周以來仍加碼超過200億元,且外資在期貨淨多單已達65億元,仍看好台股後市,資金動能仍有加溫的跡象。
群益店頭市場基金經理人沈萬鈞指出,在外資回流及基本面好轉的搭配下,未來行情可望朝正向發展,建議可布局基期低、反彈力道較強勁的上櫃企業為主。
搬回台灣的這一年多來,我參加了很多「雲端服務」產業發展政策座談。這些活動的立意很好,廣邀產業界來對軟體/網路業的未來發言,建議政府能夠幫什麼忙。但可惜討論常常牛頭不對馬尾,明明要發展「雲端服務」,卻老是把「高科技製造業」的那套邏輯直接拿來套用。
最常討論的就是要政府建設「政府雲」,供服務業者運用,就好像蓋「科學園區」支持製造業一樣。
這真是天大的誤會,首先,「雲」根本不是用「蓋」的。Amazon 的 AWS,全世界最成功的「雲」,2006 年剛開始時根本只有兩三個功能,只有一個機房,「產能」也常常用盡。但這 5 年來他們一路緊貼著網路/軟體產業客戶的需求進步,不斷的更新、擴張、優化,漸漸的才發展成今天上百項功能,橫跨三大洲,世界第一的「雲」。
也就是說雲沒辦法蓋,而是要發展、營運、不斷優化。換句話說,雲不是「製造業」,雲是「服務業」。但以政府目前的採購模式,是沒辦法發展、營運、持續更新、服務一個「雲」的。真的發包出去「建置」了,最後大概也只是搞來一堆「蚊子雲」。
所以要發展「雲端服務」產業之前,政府可能要先把「製造業」的邏輯、架構、腦袋換掉,好好發展一個「服務業文化」,如此,或許才能真的幫助到網路/軟體業的發展。
分析
- 目前成長率沒有想像這麼高,因此雲端仍需要更大之商機來驅動 ;
- 政府必須將台灣通往全世界之海纜架設至成本效率最高;
- 政府必須要有投資優惠在成立網際網路之商務及網際網路之雲端服務,才能使台灣成為亞太最重要之網際網路之雲端服務新創公司設立之總部,有利於世界營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