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0日 星期五

Nature Photography Seminar From National Geographic Travel




你如果喜歡照相與旅遊,可以去參加 
 National Geographic : Photography Seminar

引用: National Geographic Travel Web Site

2009年4月5日 星期日

領你預見未來: 一本提升能力之好書 > 來推算未來 ( How to get profit from future ? )



跳躍到未來 

    混亂不是無法管理,只是並非一蹴可幾。在這快速變遷、彼此環環相扣的年代,管理的不二法門就是往前看,研究未來的改變趨勢。只要在問題發生之前,用心研究外在趨勢,一定可以掌握未來。

    以全球知名的諾基亞公司(Nokia)為例;也許你現在使用的正是該公司生產的手機。其實,電子產品原本並不是該公司的本業。諾基亞於一八六五年創立時,是以生產橡膠鞋和造紙為主業,但該公司預見未來的動盪,於是全心規畫未來,也因為策略奏效,今天大家才有品質優良的手機可用。

    一九八○年代,諾基亞當時的執行長約瑪.歐里拉(Jorma Ollila)面臨棘手的策略難題。因為當時公司最大的客戶蘇聯,似乎岌岌可危,即將崩潰瓦解。

   因為遠見,諾基亞才能轉型成功。歐里拉認為,社會和科技瞬息萬變,公司如不採取行動,只有坐以待斃。諾基亞將面臨嚴峻的競爭,而且主要的客戶即將消失。正如同其他龐大遲鈍的企業,諾基亞必須提早因應未來。歐里拉仔細研究科技和冷戰結束後世界的轉變,然後進行一場精心設計的豪賭。他觀察未來的趨勢,發現當時微處理器體積小、功能強,而且美蘇緊張關係解凍後將帶動全球商務的蓬勃發展,從中發現了電訊產業的商機。

    分析大勢之後,歐里拉要求公司全心發展一項產業──電子通訊業,尤其是行動電話。這是一項大膽冒險的決定。諾基亞曾於一九二○年代跨足電纜和塑膠業,一九五○年代進軍電子業。事實上,諾基亞一九七○到八○年代開始生產行動電話,但在歐里拉深謀遠慮的領導下,諾基亞於一九九一年出售其他大部分的事業,孤注一擲在以微處理器為主的行動電話產品上。由於掌握趨勢,讓諾基亞在行動電話需求急速擴張的年代獨占鰲頭。即使有破產的風險,諾基亞最終仍成為世界級的企業,公司營收和芬蘭政府的稅收相當。諾基亞勇於接受轉型的挑戰,並且高奏凱歌。


領你預見未來是一本能提升你我能力之好書

結合作者觀點:未來幾大趨勢

  1. 全世界人口將逼近70億 ( The world's population will be close to 70 billion );
  2. 歐、美、日老人人口邁向新高 ( Europe, America, Japan and the elderly population towards the new high );
  3. 美債將邁歷史新高,美十年債殖利率是否創新高 ( U.S. debt will be a step to a record high, the U.S. 10-year Treasury yield rate highs, due to this fear, Feb continue to drive QE forever );
  4. 經濟衰退,既使經濟再溫和回升,全世界需求對應之製造業產能不可能回到以前水準 ( Recession, even if the economy to a modest rebound in the corresponding demand worldwide manufacturing capacity can not return to the previous level );
  5. 替代能源與節能將是持續 ( Alternative energy and energy conservation will be continued );
  6. 原油產能已經到高原期 ( Crude oil production capacity has reached a plateau, due to this reason, US start to use new technology to produce crude oil from oil Shale );
  7. 未來醫療科技將使成醫療成本持續下降 ( Medical technology will enable future health care costs continue to fall );
  8. 全世界溫室持續,今年南極冰幾乎全部溶化 ( The worldwide greenhouse continued, almost all the melting Antarctic ice );
  9. 新環保引導生態效益觀念 ( New environmental guide the concept of eco-efficiency );
  10. 生化與基因工程,許多疾病都將有救,人類壽命延長工程在未來二十年可能突破 ( Biochemical and genetic engineering, many diseases will be healed, human life extension projects is likely to break through in the next two decades. );
  11. 奈米科技應用增加 ( Increase in the application of nanotechnology );
  12. 資訊科技將普及至未開發與開發中國家,人類網路溝通距離越來越抽象、快速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ll be extended to un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more and more abstract human network communication distance, fast );
  13. 比較令我懷疑是 QE 真正目的,除了解決到期美債外,在投影片還有寫出其他觀點。
Enhanced by Zemanta

2009年4月4日 星期六

從搖籃到搖籃 - 很好的一本書



Chapter 1 問題出在設計 A Question of Design

  第一次工業革命,所設計出來的體系是每年將百萬頓的有毒物質排放到大自然中、消耗並浪費無數的資源、產生無數的廢棄物、千篇一律的風格則破壞了世界各地文化的多樣性、也破壞了生物多樣性。
  然而這不是一個刻意導致的結果,而是一個悲劇性的選擇,一開始的設計,就是錯的。

Chapter 2 減少破壞,並不會變好 Why Being “Less Bad” Is No Good?

  為了彌補這樣的錯誤,過去環保人士喊出了3R的口號:Reduce減少、Reuse再利用、Recycle回收。但有毒物質依舊排放、資源依舊消耗。所謂的生態效率,只是在延緩死刑,將產品的生命週期,拉長兩倍、三倍,但終究是條從搖籃到墳墓的路途。

Chapter 3 生態有效性 Eco-Effectiveness

  生態效率是不夠的,比較不壞、並不會變好。我們需要的是生態有效性,如果我們能蓋一幢可以自然呼吸、保持涼爽、吸收太陽能、並讓動植物生長的房子呢?這樣人們還會嫌棄都市裡過多的房子破壞生態嗎?

  我們可以從一開始設計時,就去思考能重覆使用一百次的紙張,而不是為了回收紙槳而造成更大的污染。


看了這本書真的可以讓自己思考方式再創新,也希望自己思考產品也能找到綠色商機又能貢獻週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