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7日 星期三

談後NB時代 & 平板出貨2016年將首度超越筆電 - 分析與思考

Diagram showing overview of cloud computing in...Image via Wikipedia

Ray Ozzie也承認在這場轉變中微軟許多地方將機會拱手讓給競爭對手:儘管我們很早就有清楚的願景,但是他們在行動經驗,在硬體+軟體+服務的無縫融合,以及在社交網路+各種新型態的網路中心社交互動模式裡,其執行力全都超越我們。

微軟在上周宣布其軟體架構長Ray Ozzie將卸任離去之後,Ozzie在他的個人部落格上發表了一篇以「嶄新的黎明」(Dawn of a New Day)為題的文章,大談一個以雲端運算為中心的「後PC時代」。

Ray Ozzie是在五年前進入微軟,並在2006年接下比爾蓋茲軟體架構長的職位。過去五年來,為微軟打造了雲端架構,並領導微軟進行各種雲端服務的改造工程。在Ozzie離開後,微軟並不打算另覓後繼人選。

這篇文章之所以名為「Dawn of a New Day」,是因為美國在經歷大蕭條之後的最黑暗時代裡,一場萬國博覽會喚起美國人對未來的想像,以及許美國人一個美麗新世界的夢想;意味著Ozzie要以此篇文章和微軟員工一起想像未來科技世界的無限可能。

Ozzie在開宗明義就提到他在五年前就寫過的一份「網路服務的崩解」(The Internet Services Disruption)備忘錄,預告五年後將面臨的一場重大產業變革,以及概述五年間微軟如何將各種產品網路服務化。

他也承認在這場轉變中微軟許多地方將機會拱手讓給競爭對手:「一些競爭對手的產品,還有他們在重塑使用情境上的快速進展,都相當值得注意。儘管我們很早就有清楚的願景,但是他們在行動經驗,在硬體+軟體+服務的無縫融合,以及在社交網路+各種新型態的網路中心社交互動模式裡,其執行力全都超越我們。」Ozzie寫道。
NB becomes history?

而引起國外眾多媒體討論與注意的,則是Ozzie在文中大談「想像後 PC 時代」(Imagining A “ Post-PC ” World)的描述。Ozzie認為,手機、平板的崛起只是一個開始,未來的「運算與通訊」將從現在微軟所塑造的PC軟體+硬體──以裝置為中心,轉變為以雲端為中心、不間斷的「服務+裝置」模式;而所有的連網裝置,都會更像家電產品:隨開即用,可以交換使用,毫無損失的替換。

未來十幾二十年(decades)後,各種上網裝置甚至將會無所不在,從我們身上穿的、戴的,到桌子,牆壁,都會有搭載雲端服務的裝置。而「連結服務」的裝置可能完全走出螢幕,鍵盤,與滑鼠之外:人性化的「感知」裝置將會看到、知道,聽到,你還有你周遭的事,將會感應你的觸摸與姿勢還有移動,偵測出你和他人的身邊環境;它們會感測你的位置,方向,海拔高度,溫度,心跳,還有健康……

雖然Ozzie在後PC時代的描述裡未提及微軟產品,以及Apple、Google等重要競爭對手的名字,但「手機、平板只是個開始」似乎意謂著微軟早已警覺到iPhone、Android,以及iPad等新平台的崛起,已經在引領科技產業走向對微軟來說挑戰相當大的後PC時代。甚至有媒體認為,從Ozzie的文章中,可以嗅出PC將死的味道。


印表機大廠HP惠普科技讓印表機搞獨立,日前發表「Photosmart/Officejet雲端智慧事務機」系列機種,以全球首創印表機網頁連結功能與內建獨家ePrint雲端行動列印,加上印用程式(Apps),正式引領印表機脫離PC限制,開啟行動列印新世代。
Officeeject

此次HP大舉推出9台新機,強調業界4大之「最」的頂級規格,包括「最炫」的滑動觸控螢幕、「最省」的5毛單張列印成本、「最大」的A3+印面與「最貼心」的2年保固!只要2,680元起即可享內建獨家ePrint雲端行動列印加印用程式下載獨家功能。

所謂HP ePrint雲端行動列印獨家技術,就是能讓消費者可利用任何電子郵件收發裝置,如智慧手機、iPad等,從世界任何角落,傳送內容至任何具有「ePrint」功能的HP雲端事務機直接進行列印。而印用程式下載功能則可連網下載包含Yahoo新聞、Google Docs、各種實用表格、夢工廠著色圖、3D卡通人物或各式網路相簿等實用與最新的印用程式,讓印表機的應用無限延伸。

HP惠普科技影像列印暨消費通路事業群總經理胡大剛表示,根據幾項統計數字指出,人們每日平均發出245億封E-mail,反應消費者在溝通上的即時性需求。而2009年全球的行動上網使用者已超過4.5億,並預估4年後將破10億大關,約有85%的使用者已有列印的需求。看好這些行動上網人口未來成長力道,HP率先推出全系列搭載ePrint雲端行動列印技術的機種,讓印表機獨立作業,大大改變整個列印市場的遊戲規則。


與 MobileMe的iDisk,可以很容易地存儲,訪問和共享文件在線。 您有足夠的存儲空間 - 即使大型文件都沒有問題。 只需添加文件,您需要到iDisk,不管你上傳將在那裡為您下載使用網頁瀏覽器在任何電腦或使用iDisk的應用程序的iPhone,ipad公司,或iPod touch。

簡單的網絡接入:
MobileMe的iDisk的訪問在me.com從網頁瀏覽器在任何一台Mac或PC。 一個熟悉的,直觀的界面,上傳文件只需要點擊幾下。 組織檔案很簡單,只要拖放。 如果你使用的是Mac,你可以找到正確的iDisk在Mac OS X的Finder。

iDisk的應用程序快速導覽
訪問和共享的iDisk文件從手掌你的手,感謝免費的iDisk應用程序的iPhone,iPad和iPod觸摸。
觀看導覽

iDisk的應用:
獲得免費的MobileMe的iDisk應用程序來共享和訪問文件的路要走。 MobileMe的iDisk的應用程序獲取

你的iPhone上的iDisk,ipad公司,或iPod touch。
iDisk的應用,使您的重要文件隨時,隨地,從你的iPhone,ipad公司,或iPod touch。 查看常見的文件類型,如Microsoft Office和iWork文檔,PDF文件,等等。 共享任何文件,或大或小,只需輕點幾下。 此外,由於帶有內置的iDisk在多任務的支持,你可以打開一個文件從您的iDisk在另一個應用程序 - 一個 PDF功能,iBook,例如 - 然後迅速返回到iDisk上,就在你離開的。


MobileMe的讓你的郵件,聯繫人和日曆信息在雲和利用推送技術保持同步的一切在您的iPhone,ipad公司,蘋果機,PC和網頁自動。 所以無論你走到哪裡或設備使用,所有的信息是最新的 - 沒有對接要求。

電子郵件總是同步:
當您加入MobileMe,你就會得到一個 me.com電子郵件帳戶的日期和始終保持同步,無論身在何處,你檢查一下。 MobileMe的不斷尋找新的郵件,這樣你就不必。 他們推到你的iPhone,iPad和iPod的觸摸自動,並通知你盡快到達。

您還會注意到,在您的iPhone的收件箱或ipad看起來很像的收件箱在您的Mac或PC。 這是因為它是。 讀郵件標記為已讀,那麼你所有文件夾的樣子,你是完全離開他們。 您的收件箱包括垃圾郵件和病毒防護。 而且,您可以訪問您的MobileMe電子郵件從任何地方通過一個強大的,廣告的免費網絡郵件應用程序在me.com。

聯繫人無論你何時需要他們:
與 MobileMe通訊錄,您的整個地址簿可從您的電腦, iPhone ,ipad公司,並在網上在me.com。 說你和他補充說,人在你的iPhone通訊錄或ipad。 MobileMe的新的聯繫人自動發送到雲,並在幾秒鐘它就會出現在你的Mac通訊錄或Outlook在您的電腦。 你不必連接你的iPhone或ipad到您的計算機或做任何事情。 你的新朋友的信息 - 電話號碼,電子郵件地址,照片和說明,如“坐在我旁邊的研討會在養育” - 正是它應該是,任何時候你需要它。

談後NB時代 = 雲端、智能裝置與 NAND Flash產能大增需求也大增之時代

2010/7/15 3大NAND Flash陣營產能齊發 明年價格走勢埋下未爆彈

Flash based wireless storage become cloud storage?
東芝(Toshiba)和新帝(SanDisk)合資興建Fab 5於14日完成簽約,預計2011年春天完工,下半年量產,將從最先進20奈米製程切入生產。值得注意的是,東芝和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在全球NAND Flash市佔率差距已不到5個百分點,三星2011年亦將啟動大規模NAND Flash擴產計畫,加上美光(Micron)與英特爾(Intel)可望在2010年底前啟動新加坡新廠,為NAND Flash價格走勢埋下一大變數!

東芝和新帝原本打算在2009年動工興建Fab 5,但當時因為金融風暴來襲,半導體景氣急轉直下,使得Fab 5興建計畫延宕,如今記憶體景氣大幅回復,加上未來NAND Flash產品相關應用提升,包括手機用內嵌式記憶體、固態硬碟等,促使東芝和新帝決定再度啟動Fab 5興建計畫。

東芝和新帝14日完成Fab 5合資設廠簽約,此座新廠將分為2個結構體,視產業景氣來決定投資進度,預計從最先進20奈米製程切入,2011年春天興建完成,下半年量產。東芝和新帝雙方高層都表示,看好未來消費性電子產品對於NAND Flash需求量攀升,尤其是固態硬碟、手機等需求會大幅成長,遂決定重啟Fab 5建廠計畫。

此外,三星宣布鉅額資本支出計畫中,擴建NAND Flash產能亦將成為重要部分,尤其是東芝在全球NAND Flash市佔率與三星差距已不到5個百分點,三星為保住龍頭地位,勢必將部署重兵在NAND Flash市場,以鞏固龍頭寶座。

至於美光和英特爾在新加坡廠房亦傳出要重啟建廠計畫,預計2010年底前正式動土,屆時此3大陣營一起進行大擴產,2011年NAND Flash價格勢必將面臨相當大挑戰。

記憶體業者認為,由於MP3、記憶卡和隨身碟市場已接近成熟,各大NAND Flash大廠擴產計畫都是看好手機及PC需求,尤其是智慧型手機內嵌式記憶體方面,未來成長空間相當可觀,對於NAND Flash需求量會越來越大。

再者,SSD商機看似有捲土重來機會,但目前最大瓶頸仍是NAND Flash成本太高,未來NAND Flash製程進入20奈米,成本進一步下降後,對於推動SSD普及,應會是很好的時間點。然記憶體業者坦承,對於2011年3大陣營龐大產能一起出籠,需求端是否能消化這麼大產能,仍需要進一步觀察。


iPad, iPad mini lead the NB/PC?
科技市調機構NPD DisplaySearch 3日發表研究報告指出,全球平板電腦出貨量將在2016年首度超越筆記型電腦,主要是拜成熟市場(包括北美、日本與西歐)普及率上升之賜;2017年兩者之間的差距更將進一步擴大。
根據預測,2017年全球平板電腦出貨量將由2012年的1.21億台攀升至4.16億台,年複合成長率(CAGR)高達28%;其中,成熟市場在2012年佔整體平板電腦出貨量的比例將達66%,2013-2017年期間則將維持60%的市佔率。相較之下,全球筆記型電腦出貨量在上述期間內則將由2.08億台攀升至3.93億台。

NPD DisplaySearch並指出,成熟市場2017年的平板電腦出貨量預料將由2012年的8,000萬台攀升至2.54億台。
NPD DisplaySearch資深分析師Richard Shim指出,消費者對行動運算裝置的偏好已由筆記型電腦轉移至平板電腦,尤其是在成熟市場。他表示,平板電腦、筆記型點腦之間的界線已開始模糊,預期成熟市場將成為平板電腦主要的普及區域。

報告並顯示,筆記型電腦佔整體行動PC市場在2012年的比重將達60%,但會在2017年萎縮至49%。

Microsoft V.S. Google 雲端服務



分析與思考

  • 軟體與雲端是服務的時代提早來臨,純硬體是很難有高利潤。
  • Apple、Microsoft、Google 三家相互競爭,配合 Javascript 、Html 5,消費者會越來越重視雲端跨平台之應用服務。
  • 新時代是觸控、寬頻移動、雲端、節能、藝術、舒適及 Touch And Play 時代,智慧型手機與平板只是開始。
  • 平板出貨2016年將首度超越筆電 ,會改變人們使用 Computing device 習慣。
  • 談後NB時代 = 雲端、智能裝置與 NAND Flash產能大增需求也大增之時代

Enhanced by Zemanta

2010年10月22日 星期五

蘋果新MacBook Air上市大降價與iPAD趨勢上升 - 分析與影響

iPhone App Store Preview 2Image by guccio at Moleskiner.net via Flickr
蘋果周三的新品發表會演出創新與融合的新戲碼,該公司推出新版的超薄 MacBook Air 筆記型電腦,將 iPadiPhone 的元素融合至 Mac。此外,蘋果也複製了 iPhone 和 iPad 的成功模式,為Mac 開設線上應用軟體商店 ( Apps Store )。

 新版的 MacBook Air 與 iPhone 相同,皆以快閃記憶體 ( Nand flash ) 取代硬碟 ( hard disk),創造較長的電池壽命 ( Battery Life ) 和更輕巧的體積。蘋果執行長賈伯斯稱該產品結合了 iPad 的功能,並表示,「我認為有朝一日所有的筆記型電腦都應該像這樣。」

 蘋果這次大幅削減 MacBook Air 的售價,由先前版本的 1,499 美元降至 999 美元,螢幕11.6吋的版本自 999 美元起跳,另一款 13.3 吋的版本售價為 1,299 美元至 1,599 美元,縮減了與 iPad 的價格差距,iPad售價介於 499 美元至 829 美元。

 券商考夫曼兄弟分析師 Shaw Wu 表示,「蘋果的訂價極具侵略性。」新版 MacBook Air 最厚的部分不到2公分,重量約在2.3磅至2.9磅之間,電池續航力可達7小時,在待機模式電池可使用30天。

 分析師最初擔心,iPad可能蠶食Mac的銷售量,不過截至目前為止,iPad和iPhone皆協助推升蘋果電腦的需求。賈伯斯在演說中也稱這3種產品為「良性循環」。

 賈伯斯表示,Mac應用軟體商店與iPhone和iPad的商店相似,預計於未來3個月內開張。新的軟體商店可望為蘋果創造更多的營收,根據考夫曼兄弟的估計,目前應用軟體營收占總營收的3成,每年約達20億美元至25億美元。

 除此之外,蘋果還推出名為「Lion」的麥金塔作業系統,仿傚蘋果手機作業系統 iOS,將多點觸控功能移植到觸控板,Lion預計於明年夏季上市。

 蘋果擅於將內部研發的軟體與硬體相搭配,提升產品的吸引力,新的iLife套裝軟體包含了相片、影音和視訊編輯功能,免費提供予Mac的新使用者,而現行Mac使用者只要49美元。


據國外媒體報道,Mozilla基金會火狐瀏覽器業務掌門邁克貝爾茲納( Mike Beltzner )表示,蘋果的Mac App Store應用商店令人擔憂,指責蘋果企圖“繞開互聯網”。

  蘋果昨天公佈了Mac App Store指南,其中包括許多蘋果計劃拒絕的應用。在聽過蘋果首席執行官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的發言後,貝爾茲納發佈Twitter消息稱,“我懷疑蘋果會不再開發Safari瀏覽器,喬布斯今天的發言表明,蘋果試圖繞開互聯網。”Mozilla基金會前天公佈了“開放互聯網應用商店”。Mozilla基金會認為,開放的互聯網是“應用的一個重要平臺”,更為重要的是,無須任何仲介機構,開發者可以直接向用戶發行採用標準開發的開放互聯網應用。

  蘋果計劃拒絕Java應用、包含“復活節彩蛋”的應用、內容聚合應用、拷貝蘋果應用功能的應用,以及包含色情、暴力,宣揚酗酒和吸毒等行為的應用。貝爾茲納說,“蘋果的Mac App Store的要求與我們的政策格格不入。”Federated Media創始人約翰貝特勒(John Battelle)對Mac App Store也很不滿意,“作為一款電腦,Mac不應當限制用戶可以運行的應用、開發者可以開發的應用”。他說,蘋果的政策可能促使他放棄Mac平臺,“促使我放棄Mac平臺的原因是,Mac OS成為喬布斯的移動戰略的一部分”。

  但蘋果支援者稱,這種擔憂是“小題大做”:蘋果不會停止開發瀏覽器,或阻止用戶在Mac電腦上安裝火狐、Chrome等瀏覽器。Mac App Store將使Mac用戶能更方便地找到優秀的軟體。蘋果不會阻止用戶在自己的電腦上安裝喜歡的軟體。


一名市場分析師表示,蘋果iPad上市第一年的銷售量,已超過iPhone和DVD放影機的紀錄,創下「史無前例的成功」。

Bernstein Research零售分析師Colin McGranahan,本週稍早在發給投資的研究報告中指出,iPad打破了以往所有消費者電器的銷售記錄。在上市後的80天內,即狂賣300萬台,而9月底截止的三個月內,估計賣出450萬台。這樣的銷售速率,已超過2007年iPhone上市第一季創下的100萬支以上,和全年近600萬支的成績。這是數字都是全球性的,但McGranahan告訴本站,他估計目前有45%的iPad是在美國賣出。

iPad超越DVD放影機的幅度更大。根據美國消費者電器協會(CEA)的數字,日本率先發表、1997年初在美國上市的DVD放影機,第一年在美國僅賣出35萬台。第一代的DVD放影機相當昂貴,單價接近1,000美元,但接下來幾年售價崩跌。直到2002年,DVD放影機在美國的每季平均銷售量,才達到400萬台左右,並維持至今。根據McGranahan的估算,過去三個月iPad約賣出450萬台,但<財星>(Fortune)雜誌表示,這個數字還低於其他追蹤蘋果的分析師所預測的平均值。市場共識是,蘋果至今約賣出825萬台iPad平板。該公司訂於10月18日發佈會計年度第四季財報。

McGranahan指出,今年iPad應可在全球創下120億美元業績,明年更可達到200億美元,其中美國市場即可貢獻90億美元。整個美國消費者PC市場規模,也不過每年250億美元左右。美國的筆電/小筆電市場,年度銷售總額約190億美元。McGranahan在分析後認定,iPad事實上搶食了小筆電和筆電的業績。這是近來的爭議點,Best Buy執行長Brian Dunn上個月表示,iPad至少搶食了50%的筆電PC銷量,但他迅速收回這種看法。某些市調單位,如Barclays Capital,也發現或預測iPad的需求強勁導致筆電類產品銷量衰退。

McGranahan在報告中指出,iPad上市前,消費者PC市場一直有強勁成長。但之後,數字便劇烈下降。McGranahan承認,有時無法得到實際數字。但根據一些假設,8月底結束的一季,Best Buy銷售iPad的業績,約有1.85億美元。但減去iPad的業績,Best Buy的行動產品類別銷售金額,在上一季共減少1.2億美元。Best Buy是很好的評估對象,因為它們是上季唯一一家提供所有產品的連鎖零售商。

但除了可攜式PC類產品,McGranahan相信,iPad也影響到電視和數位相機的銷售。因為消費者現階段的支出相當有限。他表示:「能花600美元以上購買一台iPad,並在同一個月…同一季…或甚至同一年購買電視或PC,或數位相機的美國家庭非常少。」Bernstein表示,若明年iPad在美國的銷售金額,順利達到預估的90億美元以上,即可成為第四大的消費者電器類別,超越電玩主機和行動電話,並且僅次於電視、智慧機和筆電。


國際研究暨顧問公司 Gartner 表示,在 iPad 熱銷的帶動下, 2010年全球平板媒體(media tablet)對終端消費者的銷售量可達1,950萬台。同時預估,2011年,全球平板媒體終端銷售量將達5,480萬台,較2010年激增181%,2014年的銷售量將突破2億800萬台。Gartner分析師表示,平板媒體對行動裝置的衝擊會因產品而異。
Gartner副總裁Carolina Milanesi分析:「平板媒體集不同功能於一機的特色,會對其他消費電子產品造成“品牌替換(cannibalization)”效應,亦即因平板媒體的上市而導致電子書、遊戲機和媒體播放機等產品銷售下降。」她進一步指出,隨著平板媒體的平均銷售價格(ASPs)在接下來兩年將降至300美元以下,小筆電受到的品牌替換的威脅最大。

低階消費筆電受到品牌替換的影響尚屬輕微;Gartner分析師預期,智慧型手機等具開放原始碼的通訊裝置,所受的品牌替換影響亦有限。對於高階智慧型手機的衝擊大多係來自7吋平板媒體,因為當使用模式的差異非常有限時,難有充分理由說服消費者同時擁有兩項產品。購買7吋平板媒體的消費者可能會選擇較小尺寸的低價智慧型手機。

在Gartner的定義中,平板媒體是支援觸控及輕量級作業系統,如 iOS 、 Android 、WebOS或 MeeGo 等運行的平板裝置。此類平板媒體則包括蘋果(Apple)的 iPad 、三星(Samsung)的 Galaxy Tab 及思科(Cisco)的Cius。 .....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ComScore發布的最新數據,更多的智慧手機買家擁抱Android手機。

在止於8月底的三個月期間,Android的美國市場占有率增加到19.6%,比前一季增加6.6個百分點。儘管這個Google智慧手機平台的市占率仍然排名第三,但卻是前五名中唯一出現成長的。

RIM仍是首屈一指的智慧手機平台,吸引37.6%的美國智慧手機用戶採用。蘋果公司的iPhone以24.2%的市占率居次。微軟和Palm則分別拿下10.8%和4.6%的市占率。這四家公司的市占率都下滑,遭到Android侵蝕,不過今夏大多數智慧手機平台的用戶人數都增加了,反映消費者需求有增無減。

至8月底為止,美國的智慧手機用戶總計5,570萬人,比前一季躍增14%。以廠牌而論,三星在美國手機用戶間拿下23.6%的占有率,其次是LG的21.2%、摩托羅拉的18.8%、RIM的9%、諾基亞的7.6%。前五大手機製造商中,僅三星和RIM市占率擴增。

同時期手機使用者最常用的功能是發簡訊,占67%;另有34.5%的用戶使用手機瀏覽器,32%的人下載應用程式,23%玩遊戲,22.5%上社群網站和部落格,15%的人用手機聽音樂。這六種活動的受歡迎度都比前三個月上升。


集邦表示,各PC廠為與iPad競爭,皆不斷加強設計強大的處理器效能、大儲存空間及更開放性的軟體支援(如USB埠,與可支援Adobe Flash),今年 9 月三星推出新款平板電腦「Galaxy Tab」便整合集團內的處理器、記憶體等硬體優勢,搭配Android 2.2作業系統,以與iPad相抗衡。

同時以黑莓機聞名的RIM(Research In Motion)在 9 月27日也正式宣布推出新款平板電腦 「Playbook」,不同於其他廠商多半以Android為作業平台,Playbook將搭載自有的作業系統BlackBerry Tablet O.S.,同時將主打與現有的黑莓機透過WIFI實現無縫隙溝通,將主要目標市場鎖定在原本黑莓機為主的商用領域。

集邦認為,今年第 4 季以前仍將有部份業者推出新平板電腦,預計明年第 1 季底至第 2 季將是大量產品推出平板電腦的高峰,帶動明年平板電腦出貨總量上看3600萬台。集邦也強調,由於平板電腦機身較傳統NB更加輕薄,NAND Flash具有體積小與散熱佳優勢,預料將成主要的儲存媒介,集邦認為,目前市面上與開發中的Tablet PC 多半使用eMMC、on-board Flash storage與纇SSD等embedded NAND Flash,主流儲存容量為16GB/32GB兩種,集邦預期,2011年NAND Flash的需求成長將轉移至系統產品內建式的NAND Flash為主,隨著平板電腦的成長,市場對NAND Flash的需求將持續提升。

分析與評論

  • 很明顯 APPLE 將來不會使用 Flash 及 Java,它將火力集中於 HTML 5iOS 相關技術;
  • 台廠 Win 7 與 Android 平板電腦,Android 機會大於 Win 7 ;
  • 台廠硬體在平板電腦趨勢將由 ARM 與 Intel 共同分享市場;
  • MacBook Air 筆記型電腦將讓更多 NB 走向無 HDD 的且較低價世界;
  • 雲端應用於 Pad device 、Smart phone 及NB將成為主流;
  • 由硬體觀點是脫的藝術,筆電脫掉 CD/DVD player 及 Floppy Disk,iPAD 脫的更多 CD/DVD、 HDD、 Floppy Disk 及 Keyboard,任何肥胖笨重的東西都脫掉,讓產品看起來苗條迷人,這確實是進代審美觀趨勢,而軟體與雲端內容豐富又稱有內涵苗條迷人有內涵之新趨勢




Enhanced by Zemanta

2010年10月6日 星期三

美日央行加緊“印鈔” 貨幣陷貶值漩渦 - 分析與評論

台湾台北市にある中央銀行本行ビルImage via Wikipedia

從2010年第二季度開始,美國和日本這兩大發達經濟體經濟復蘇步伐明顯放慢。在財政政策受到國內政治因素和財政赤字壓力雙重束縛的情況下,美日更傾向於進一步採取寬鬆貨幣政策,以刺激經濟增長。但美日央行競相“開閘放水”,對世界經濟來說,可謂禍福難料。

  8月30日,日本央行罕見地舉行緊急貨幣政策決策例會,主要研討近期日元總體持續升值背景下日本的貨幣政策走向問題。會後,日本央行宣佈,將進一步採取寬鬆貨幣政策。

  而此前,美聯儲也曾表示,鋻於美國經濟增長速度放慢,美聯儲將採取“非常規”的寬鬆貨幣政策,以支援經濟增長。

  實際上,正是由於美聯儲“印鈔”,部分導致日元升值;而日元升值,再回過頭來導致日本央行“印鈔”。借由匯率這一傳遞鏈,美日央行開始競相“開閘放水”。

  曾經有人戲言,如果有需要,美聯儲完全可以用直升機將成捆的鈔票撒向華爾街。但鈔票畢竟是鈔票,並不等於實際的財富。貨幣政策的作用終究有限,如果美日央行過度迷信貨幣政策的魔力,這對世界經濟不是好事。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美日央行的基準利率早已接近零的水準,所謂進一步採取寬鬆貨幣政策,基本上都是“非常規手段”,主要是央行直接“印鈔”,購買金融機構持有的證券,或者以金融機構持有的證券為擔保,以接近零的利率從央行借得資金。

  美日央行進一步採取寬鬆貨幣政策的出發點可能有誤。不管是美國還是日本,其經濟增長乏力,都有結構性因素。以日本為例,其經濟還沒有真正從上世紀90年代泡沫破裂後的陣痛中完全走出來。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過去一二十年,日本央行的基準利率最低,但日本經濟照樣並無太大起色。在國際金融危機前,反而是由於所謂的“中國需求”,日本經濟一度迎來小陽春。這也充分說明,對於結構性經濟問題引發的經濟增長乏力問題,貨幣政策的作用非常有限。

  對於美國來說,採取寬鬆貨幣政策的依據也不充分。美國經濟增速放緩,主要原因是政府刺激措施效果減退後,私人投資和需求未能順利接棒。更深層次原因則在於,經由國際金融危機,美國過度依賴舉債消費的經濟模式需要改變,在此期間,美國經濟增速很可能難以快速回到危機前的水準。

  雖然當前全球範圍內通貨膨脹壓力並不大,甚至一些國家還面臨輕微通縮壓力,但美日央行迫於政治壓力,進一步採取寬鬆貨幣政策,這一舉措從長遠看對價格穩定的影響不容忽視。

  美日央行競相開動印鈔機,還可能帶來一個更為嚴重的問題:投機套利。這一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第一,從美日國內來看,金融機構可以極低成本從央行拿到資金,很多時候,它們並不是向企業或個人放貸,而是從事金融市場投機交易。回過頭來看,2009年全球金融市場不可持續地報復性反彈,既與投資者信心復蘇有關,也與充斥在發達國家金融體系當中的充足流動性脫不了干系。第二,從國際上看,美日央行實行“零利率”政策,拉開了與新興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利差,將可能推動大批投機資金進入後者市場,進而製造所謂的“熱錢”投機問題

從2010年第二季度開始,美國和日本這兩大發達經濟體經濟復蘇步伐明顯放慢。在財政政策受到國內政治因素和財政赤字壓力雙重束縛的情況下,美日更傾向於進一步採取寬鬆貨幣政策,以刺激經濟增長。但美日央行競相“開閘放水”,對世界經濟來說,可謂禍福難料。

  ....

不過,最近的貨幣政策放鬆,則明顯屬於是遭到以美元為首的貨幣貶值競賽中的被動選擇,可以說與刺激經濟有關,但核心在於配合整合財政擴張,共同抵禦日元兌美元的強烈升值。

  事實上,當近日美聯儲會議發出公告,決定維持寬鬆貨幣政策、繼續購買到期的美國政府債券時,全球的經濟學家們已經預期到,經濟增長前景低迷、貿易收支嚴重逆差和財政收支嚴重赤字的美國,將要拉動新的全球主要貨幣貶值競賽。有意見認為,隨著美元貶值給其他主要國際貨幣的壓力增大,比如日元和歐元,日本央行和歐洲央行將不得不在不久的一段時間內,被迫放鬆貨幣供應,來緩解短暫經濟週期內,日本經濟或者歐洲經濟尚無法消化的本幣兌美元升值問題。

....


中國貿易順差持續擴大

中國5月份連續二個月大幅貿易順差,這表示歐美仍是中國最重要的商品出口國。中國貿易順差的擴大,使中國政府面對歐美等貿易夥伴,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持續升高,而人民幣升值又將降低中國的出口競爭力。中國5月貿易順差達到195億美元﹐遠高於12位經濟學家預估的88億美元,顯示歐美國家對中國商品仍有增無減。

中國貿易順差恐不會因升值而減少

依過去一般的觀念,貨幣升值將導致出口競爭力下降,並進而降低雙方的貿易失衡。這是在對方進口減少,並增加出口才會產生的現象。然而,現實的情況絕不會都是一樣的。事實上,就算人民幣升值,中國的商品對歐美各國來說還是相對便宜,他們要到哪裏找,比中國商品便宜的地方進口?如果他們找不到替代商品(替代中國的商品),原本該進口的數量,仍然不會有所減少,畢竟中國出口的,大多以民生消費品為主。

所以,假若中國的進口數量,沒有跟著人民幣升值而增加,而出口數量也未跟著人民幣升值而減少的話。可以想見,中國的貿易順差不但不會減少,反而會隨人民幣升值而增加。

...

人民幣停止與美元的連動

中國人行6月19日宣布,準備中止人民幣與美元的連動。國際資金開始轉進人民幣,甚至亞洲相關貨幣,外銀預估人民幣兌美元至少有6%至7%的升幅。

人民幣升值帶動亞洲股匯雙漲

一國的貨幣被預期會大幅升值時,不但會吸引大量資金進駐,更會帶動週邊國家的貨幣投資。尤其是像對沖基金這種像惡狼似的投機資金,只要聞到血腥味,就會吸引一堆狼群覬覦。

韓元光是6月14日至6月18日一周升值即達3.6%,創一年來最高漲幅。菲律賓披索兌美元匯率亦上漲1.6%,而印度盧比亦走升1.4%。根據彭博社資料顯示,南韓與台灣股市該周即吸引約20億美元海外資金注入。

這些熱錢多數雖是為了貨幣升值而來,但他們不會僅是將資金停泊在那裏乾等,像台灣央行也不允許,這些資金只為台幣升值而進來。因此,多數熱錢為了更佳的投報率,他們也會趁股市低檔時逢低買入,以便進一步獲取股市裏的價差,股匯雙賺,何樂而不為?

人民幣消費力取代美元消費力

各位不知有沒有看過香港精品店(像是GUGGI,LV等)經常大排長龍,而這些長龍排的幾乎都是中國人。若到中國內地,也可以發現,一些價格跟台灣差不多的商品或是食品,大陸人買起來可是毫不在意價格,各大百貨公司經常人滿為患,當地百貨公司的商品價格一點也不比台北便宜。

...


熱錢狂潮源源不絕湧進,促使亞洲股、匯市今(6)日連袂上揚,新台幣盤中一度衝破31元大關,勁升4.23角,市場傳出央行正密集關切外商銀行及大戶拋匯的主因,以了解是否有人為炒作;直到最後一盤,央行終於出手,將台幣壓回到31元以上,終場以新台幣31.132兌1美元作收,守住31元大關,台北外匯經紀成交量達10.49億美元。

新台幣今日在外商銀行拋匯、外資匯入推升下,盤中衝破31元的彭淮南防線,勁升4.23角,午盤暫收30.829元,刷新了金融海嘯以來的2年新高紀錄。

市場因此傳出,央行開始關切美元賣單的動向,尾盤也不出市場所料,將新台幣拉回31元的關卡。

而國際美元指數也持續下跌,來到77.59點;而在亞洲匯市方面,儘管日本央行於昨日宣布降息,但美元走勢疲軟仍推升日元上揚,尾盤升值1.5角,暫收83.06日元;韓元尾盤也升抵1118,升幅達5.1元;泰銖更升破30元大關來到29.99。

外匯交易員指出,雖然新台幣9月以來升幅高達2.65%,但還是落後韓元、星幣、泰銖、菲律賓披索等亞幣,顯示央行買匯阻升的力道強勁,但是亞洲貨幣升值之勢難以抵擋,央行在各方考量下應該不會逆勢而為,未來仍會慢慢放手,讓台幣慢慢向市場靠攏



分析與評論

  • 美日都以“印鈔”來刺激經濟,美國更是要“印鈔”防止房價再跌以避免二次衰退,人民幣與其他亞幣成為主要升值區域,這將造成台灣、韓國等國家之資產泡沫。
  • 如果外資流進台灣,台灣外匯存底持續增加,M1B持續高檔,台幣實資升值率遠低於鄰國,也意味台灣有很大資產泡沫。
  • 而台灣這大資產泡沫將反應於股市與房地產,而最危險仍是房地產,因為銀行超過 65% 業務資金比重是房貸,一旦發生房價崩盤,應該也算台灣金融風暴。
  • 人民幣推升與其他亞幣成為主要升值區域,這將造成亞洲等國家之資產泡沫,然後亞洲國家之資產泡沫看誰最大,破滅是會垮
  • 美日都以“印鈔”來刺激經濟,也是輸出泡沫至資金流入國家,其實是團結要讓人民幣升值,而中國會用緩升因應,由於中國大陸也要抑制通膨,人民幣緩升成為定局,如果美元貶值持續帶動美國出口經濟成長,美元緩貶成為主趨勢;
  • 人類正走向貨幣泡沫,多重泡沫時代,每幾年有些泡沫要破滅,甚麼是保值資產?這會激起許多出口國家央行要有許多保值資產,因為累積太多外匯;
  • 對於中國因應之道是運用物資儲備方式將許多需要進口之基本物資進口儲備,以降低外匯存底及貿易順差,同時調節物價;
  • 造成外資熱錢源源不絕流入台灣,資金尋找停泊港灣,紛紛「錢」進公債、國庫券、央行定存單等固定收益商品。台灣房市精華區的不動產交易狀況熱絡內政部統計處發現,今年1至8月全國土地買賣移轉公告現值交易總額,累計達1.41兆,已追上2005至2008各年全年度總額,業者預估今年全年交易上看2兆,刷新歷史新高。

Enhanced by Zeman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