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6日 星期三

2013 ~ 2016 美國能源版圖改變對世界之影響 ( Impact of US energy strategy is huge from 2013 ~ 2016 )

2013 美國頁岩油及頁岩氣對世界之影響

頁岩油及頁岩氣的廣泛開採和大規模應用,將對現有的以石油和煤炭為主體的能源消費結構帶來巨大衝擊和改變。圖為頁岩氣開採工地。
美國油消耗下降但美國原油產能增加

  頁岩油革命正在重新界定全球能源格局,正如國際能源署在最新的《世界能源展望報告》中所說的那樣,美國能源開發具有深遠意義,北美以外地區和整個能源行業都將能夠感受到其影響。隨著非傳統油氣產量的大增,美國能源產量的增長將加速國際石油貿易轉向,對傳統能源生產國以及由此產生的定價機制都會產生壓力。未來我們將一一感受這些變化。

  去年以來,美國頁岩油產量的爆發式增長令人驚訝。水平井和水力壓裂技術在頁岩油上的應用不僅僅是一項技術進步,而且是讓頁岩油正在經歷如頁岩氣一樣的革命,讓原油市場供需步入寬松時代,油價易跌難漲不再是傳說。

美國頁岩油產量大漲

  2012年,美國國內石油生產年同比增長接近100萬桶/天,增速遠超其他國家。如果不計算歐佩克(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和前蘇聯加盟共和國,過去三年全球石油產量的凈增長全部來自美國。這其中,頁岩油開採新技術功不可沒,與頁岩油產量去年出現爆發式增長有直接關係。

  據介紹,開採頁岩油與開採頁岩氣的技術基本一樣,技術上不存在瓶頸。實際上,因為技術與所用設備基本一樣,而美國國內油價與氣價走勢背離,氣價過低,天然氣價格跌至10年來的低點,美國運行天然氣鑽塔同比減少35%,導致美國頁岩氣產量增速放緩,令許多開採商轉向開採頁岩油。有越來越多原先準備開採頁岩氣的鑽機用于開採頁岩油,導致頁岩油產量在2012年出現爆發式增長。

  相關統計顯示,2012年前8個月內,美國國產石油滿足了國內89%的能源需求,年產量達到1991年以來最高水平。美國能源信息署統計,2012年美國頁岩油日產量達72萬桶,相當于其國內石油日產量的12.5%。與此同時,用于開採頁岩油氣田的水力壓裂法給美國石油業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繁榮,並由此重繪了美國能源地圖。

  美國原油對外依存度大降

  過去10年,美國僅向加拿大出口石油10萬桶/天,而每天卻進口900萬桶石油,一直是世界最大石油進口國。然而,由于石油開採技術的提高和頁岩油氣的開發,美國國內原油每日產量去年11月已達660萬桶,這一轉變對世界的能源格局會產生重大影響

  2005年,美國石油凈進口量佔其需求的比例上升至60%,美國石油產品的進口量超過出口近9億桶。從那時候以來,這一差額一直在穩步縮減,並在2010年11月完全消失,這在數十年來尚屬首次。美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也從2005年開始下降,直到2011年的45%。成品油方面,美國已經在2010年底從凈進口國轉為凈出口國

  2012年美國頁岩油產量呈現爆發式增長,正在加速降低美國原油對外依賴程度。2012年美國國內石油生產年同比增長接近100萬桶/天,增速遠超其他國家。統計顯示,2012年上半年,美國國內原油生產已經能夠滿足國內83%的能源需求,創下1991年來最高水平。

  美國總統奧巴馬承諾,在2020年前將美國的原油進口量削減一半,並加大原油開發力度以及支持新能源。自奧巴馬總統入主白宮以來,美國新開採了約6萬口油氣井,而且這個數字在2016年之前會繼續攀升。

  歐佩克驚嘆頁岩油威力
Shale oil surge up its production due to technology improvement

  鑒于美國頁岩油氣影響能源市場的分量,歐佩克去年在一份報告中承認,從頁岩層中提取石油和天然氣的技術正在顯著影響著全球能源供給格局。歐佩克早前的報告從未涉及過頁岩油產量將大幅增長的問題,該報告是歐佩克首次承認利用水力壓裂技術提取頁岩油的重要作用。

  歐佩克的這份報告預計,到2020年頁岩油供應將達到每天200萬桶,相當于歐佩克成員國中非洲第一大石油出口國尼日利亞目前的石油產量。到2035年,頁岩油供應將進一步提高至每天300萬桶。中期內,頁岩油生產將主要集中在北美地區,然而從更長遠的角度來說,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也將加入頁岩油開發的行列。

  鑒于北美頁岩油氣產量顯著增加,歐佩克的報告提高了來自非歐佩克成員國石油供應的預測。數據顯示,到2016年,來自非歐佩克成員國的石油供應將達到每天5660萬桶,比2011年增加420萬桶。報告指出,未來全球原油需求增長將主要來自亞洲的發展中國家。到2035年,全球超過90%的需求增長將來自亞洲

  5年後美國將成最大產油國

  國際能源署去年11月發布的報告預計,美國將在2017年取代沙特成為全球最大的產油國,該組織還預測美國距離實現能源自給自足的目標已經很近,而這在之前是不可想象的。國際能源署的此番預測與其之前發布的報告形成鮮明對比,此前的報告稱,沙特將保持全球最大產油國地位直至2035年。
US will become the top production country of crude oil

  國際能源署預計,美國石油進口將持續下降,北美將在2030年左右成為石油凈出口地區,而美國將在2035年左右基本實現能源自給自足。“美國目前大約20%的能源需求依靠進口,但以凈進口量計算幾乎達到自給自足的程度,這與其他多數能源進口國呈現的趨勢迥然不同。”

  這份報告表示,美國到2015年將以較大的優勢超越俄羅斯,成為全球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國,到2017年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生產國。隨著國內的廉價供應激發工業和發電行業的需求,美國到2035年對天然氣的依賴將超過石油或煤炭。

  花旗銀行預測,最遲2020年,最快2013年底,美國原油和汽油的生產量就將超過沙特和俄羅斯,成為世界領先的能源生產國。未來美國頁岩油及附帶的頁岩氣的產量增長將非常迅速,2020年至少將上升至每天200萬桶,帶動美國石油總產量快速上升。

在美國天然氣是否真的可以取代煤炭

Global Information, Inc.開始銷售GlobalData所發行的報告書「Changing Thermal Power Mix - Is Gas a Viable Substitute for Coal? (火力發電混合的變化-天然氣成為煤炭的有前途的替代能源嗎?)」

效率更高的發電廠和碳排放降低的期望,國內最近地下資源的相繼發現,使美國的天然氣生產開始急速成長。但作為煤炭的後繼,天然氣長期可靠嗎?

朝減產發展的煤炭生產部門,未來期待頁岩天然氣劇增,有幾個理由,天然氣公司應該謹慎進行。

首先第一,作為強力支援國內能源產業而受到歡迎,大規模的天然氣生產美國的最近的嘗試,國內的頁岩天然氣資源屬於一個比較新的的發現,至今尚未確實證明。

譬如,去年美國能源訊息中心(EIA)的年度能源供需預測(AEO)中,Marcellus 頁岩天然氣預估為400 tcf (兆立方英呎)的可開採的蘊藏量。另一方面,同一年的美國地質調查所(USGS)保守預估84.2 tcf 的蘊藏量。今年初發表的EIA的最新估計其預測值為中間值140.6 tcf 。

其次,天然氣與其他的石化燃料相比,由於碳排放較低受到歡迎,以天然氣作為燃料的發電廠依然產生相當數量的大氣污染的來源。GlobalData公司為了滿足二氧化碳排放削減目標,美國政府增強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商業化的投注力,持續擴大的頁岩天然氣產業部門的一部分,也藉此以削減為目標。

2011年,美國的發電用燃料明細中顯示,天然氣的市場佔有率超過41%。天然氣的能源生產今後也持續增產,2020年之前國內發電用燃料明細中,天然氣的市場佔有率將下降1.6%。這是由於政府主導再生能源構想。

美國供給將大增,全面改寫全球天然氣生態

1.  避開俄國

由下面這張表來看,目前全球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國已經由美國取代俄羅斯,這當然主要是受惠於從油頁岩開採天然氣的技術提升。左邊的已知天然氣蘊藏量仍然是俄國遙遙領先各國,但是根據IEA於2011年所作的預估,美國的油頁岩蘊藏的天然氣總量是下表中當前美國儲量的三倍,足夠美國使用一百年。隨著開採技術的提升,美國本土的產量將繼續攀升,這將嚴重衝擊俄國在天然氣生產的支配地位。

美國本土天然氣的大量開採,從根本上已經改寫全球能源業的生態。如下圖所示,美國進口的天然氣已經銳減,若照目前的增產速度,美國在兩三年內,極有可能就可以達成天然氣的自主,甚至會有餘量外銷。首當其衝的就是急欲建立天然氣領導地位的俄國,Gazprom目前仰賴歐洲市場,但是歐洲已經是個萎縮的市場,根據彭博社引述Gazprom的預估,今年銷往歐洲的天然氣總額是610億歐元,(而這數字在2008年時是640億)。全球天然氣趨勢的演變迫使Gazprom必須停止Shtokman開發計畫,為什麼呢?因為這個計畫有預計百分之九十的產量是要銷往美國!更糟糕的是,目前歐洲和中國都已經和美方探詢從油頁岩萃取天然氣的技術可行性,例如今年一月份時,中國中石化日前以22億美元,高於市場行情收購美國德文能源(Devon Energy)旗下三分之一油頁岩資產。根據IEA的預估,這兩地同樣蘊含大量的天然氣儲量。若是在開採技術上進一步突破,那俄國的天然氣恐將面臨去化無路的情況,因為即便是鄰近的高毛利的東亞市場,也將面臨卡達、印尼和澳洲等在近幾年都增加大量外銷產能,地理位置上也較方便。因此六月份時,俄國片面宣布中止俄日管線的鋪設,外界都解讀這是因為北方四島爭議下的俄國故作姿態,但背後隱含的涵義可能是日方對於分攤經費的興趣缺缺和實質效益低落。未來美國不但不會是俄國的新市場,反而會搖身一變成為外銷天然氣的競爭敵手!

未來,考量到俄國財政嚴重仰賴油氣收入,在石油暴利不再(開採成本高/油價穩定)和天然氣前景堪慮下,並不是理想的投資標的。

2.  能源原物料除石油外,未來皆大漲不易

大量低廉的天然氣對於整體產業的衝擊,並不僅只於相關國家,根據中國商務部報導,中國的煤價已經九連跌,進口相較去年暴增六成五,創下歷史新高。國際煤價的積弱不振,和美國對外傾銷剩餘煤礦有關。美國的煤礦,是美國少數可供自給的能源原物料。但隨著天然氣的大量使用且成本降低,煤礦過剩的情況越來越嚴重,由上圖煤礦進出口圖可看出美國對外出口的煤礦總值暴增超過一倍。而從其中,有危機也有商機,首先在能源原物料價格方面,過去一年來天然氣價格可說是一路崩盤,最低點於今年三月時跌了快六成,超低的價格會觸發需求,因此帶動了一波的反彈。因為天然氣價格仍處於相當低檔的位置,因此在當前這個價位我們並不看空天然氣。不過,長期來檢視能源原物料的遠景來看,除了石油因為同時是重要工業原料,市場需求殷切,長線具上漲題材。煤價和天然氣價格隨著供給大於需求,長期價格走揚不易,未來將僅剩跌深反彈或是因季節因素所帶來的溫和漲幅(冬季需求)。油價和天然氣價格的脫鉤現象會成為常態,而隨著天然氣價格下跌,將使天然氣相較石油更具競爭力(本來天然氣是昂貴能源),有助美國進行能源生產的轉型,對整體產業和經濟體宜正面看待。
知道了該避開的風險後,同樣有投資良機存在,例如我們從前年末就開始推薦的美國公用事業,雖然已於近期屢創歷史新高價位,但審視美國的能源生產,煤礦和天然氣加總比重將近五成且還在增加中,隨著這兩項能源成本的降低,未來幾年整體產業可望有更佳的獲利表現,未來若有拉回,仍具長線投資價值。

分析
  • 美國很快成為全球主要石油、天然氣、穀物主要生產國,美國將重振國力;
  • 但中東有戰爭時,美國極可能未必會再中東單獨出兵;
  • 煤價和天然氣價格隨著供給大於需求,長期價格走揚不易;
  • 由於,石油、煤價和天然氣都不是過份貴,太陽能未來需求不可能大好,所以太陽能沒有新應用不能投資。
  • 石油哈伯特頂點將因頁岩油被延後 20 年;
  • 台灣中油更是離譜竟讓汽油、天然氣價格遠高於美國幾十%;當油價分析人士指出台灣中油現在汽油油價是142美元/桶時的汽油油價,中油謊稱因國外合約價在 150美元/桶時的汽油油價,所以汽油油價變貴但因為美國大量生產石油,2013 ~ 2014 極可能石油價格跌破 75美元/桶,這時中油謊言將自動被戳破,台灣才認識到石油有許多操守問題造成汽油油價變貴幾十%,馬總統不清查中油操守與經營問題將葬送自已名譽。

由 Facebook 行動應用成長、營收及獲利看 Google 及 Facebook 戰爭 ( From facebook apps, revenue and profit to watch Google and Facebook war )

Facebook Vaults Ahead of Google Maps to Finish 2012 as #1 U.S. Mobile App

在書的數字媒體與另一個有趣的一年,我們現在可以開始我們回顧在2012年,為了幫助實現數字化的未來成為關注的焦點發生了什麼事。毫無疑問,勇敢的新的數字世界後,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前,我們看到了現行規範,以PC為中心的網絡通過移動渠道中斷. With another interesting year in digital media in the books, we can now begin our retrospective view of what happened in 2012 in order help bring the digital future into focus. There is little doubt that the Brave New Digital World is upon us and more than ever before we’re seeing the existing norms of the PC-centric web being disrupted by mobile channels.

雖然平板獲得高速成長,智能手機應用程序仍然在快速的媒體消費的主要驅動力,與廣大的移動互聯網接入,智能手機和4每5分鐘花在應用程序的智能手機出發生在後PC時代的範例。該應用程序的空間是非常有競爭力,它變得越來越重要,每天的媒體品牌,以確保他們雕刻出對消費者有價值的房地產的屏幕。While tablets are gaining steam at a rapid clip, smartphone apps remain the key drivers of media consumption in the post-PC paradigm with the majority of mobile Internet access occurring from smartphones and 4 out of every 5 minutes on smartphones spent on apps. The app space is highly competitive and it’s gett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every day for media brands to ensure they are carving out that valuable real estate on consumers’ screens.

據 comScore的最新手機Metrix的排名由觀眾展示的頂級移動應用程序,Facebook完成了從谷歌地圖上捕捉到的年排行最強排名第一的位置。當然,蘋果決定與蘋果在iOS6地圖取代谷歌地圖也造成了在使用谷歌地圖在10月下降,這在很大程度上是負責的位置互換。與此同時,谷歌地圖已經被抓的方式回到過去的數個月後的恢復在 iOS6,所以找的競爭升溫,我們前往到 2013 年排名第一的寶座。 The latest comScore Mobile Metrix ranking of the top mobile apps by audience shows that Facebook finished the year strong to capture the #1 position from Google Maps. Of course Apple’s decision to replace Google Maps with Apple Maps on iOS 6 also caused a decline in Google Maps usage in October, which is largely responsible for the position swap. Meanwhile, Google Maps has been clawing its way back the past few months after getting reinstated on iOS 6, so look for the competition for the #1 spot to heat up as we head into 2013.
Facebook apps jump up to number 1 used rate in mobile apps
儘管失去了榜首的位置,谷歌5,排名前六位的應用程序在應用程序市場保持了強有力的領導地位。無處不在的各種谷歌服務,除了有很多是原生 iOS 和 Android 上的應用程序,其實力或許應該不會令人感到驚訝。其他應用程序的排名四捨五入了包括潘多拉,iTunes中,Cooliris 的和Yahoo! Messenger。Despite losing the top position, Google maintains a strong leadership position in the app market with five of the top six ranked apps. Given the ubiquity of various Google services in addition to many being native apps on both iOS and Android, its strength should perhaps not come as a surprise. Other apps rounding out the ranking include Pandora, iTunes, Cooliris and Yahoo! Messenger.
Google is the number 1 internet Ads income, Facebook is the number 2

除了擁有頂級的應用程序觀眾排名,Facebook 的一貫排名第1的移動應用程序的參與。他們的應用程序目前佔23%的時間花在應用程序,,而姐妹應用程序 Instagram 的擁有另外3%的市場份額。各種谷歌應用程序結合起來,花費的時間佔10%,與 Gmail 擁有個人的最高份額為3%。這兩個領先的網絡公司超過1每3分鐘,花費在移動應用程序相結合。 In addition to owning the top app audience ranking, Facebook has consistently ranked #1 in terms of mobile app engagement. Their app currently accounts for 23% of time spent on apps, while sister app Instagram owns another 3% of the market. Various Google apps combine to account for 10% of time spent, with Gmail owning the highest individual share at 3%. These two leading web companies combine for more than 1 out of every 3 minutes spent on mobile apps.

2013年將呈現一個有趣的動態谷歌和 Facebook 應用程序至上的搏鬥,而其他的媒體屬性看,闖出一片新天地,或建立一個更加突出的位置。 Twitter的,Amazon或eBay找到自己的方式進入今年排名前10位的應用程序嗎?參與 Netflix 的應用程序扶搖直上人在自己的手機成為更舒適的觀看視頻?什麼將成為下一個 Instagram 的憑空建立一個數以百萬計的觀眾在短短的幾個月嗎? 2013 will present an interesting dynamic as Google and Facebook wrestle for app supremacy, while other media properties look to carve out a niche or establish a more prominent position. Will Twitter, Amazon or eBay find their way into the top 10 apps this year? Will engagement on the Netflix app skyrocket as people become more comfortable viewing video on their phones? What will be the next Instagram to come out of nowhere to build an audience of tens of millions in a few short months?

Facebook's revenue soars 40% in a year

Facebook's revenue in the final three months of 2012 grew 40% compared to a year earlier - to $1.585 billion. The latest financial report shows daily active users hit 618 million on average in December 2012, with monthly active users at 1.06 billion.

More of us are also going mobile. There are 680 million monthly active mobile users compared to 618 million active non-mobile users.

In a statement, Facebook CEO Mark Zuckerberg said: "In 2012, we connected over a billion people and became a mobile company. We enter 2013 with good momentum and will continue to invest to achieve our mission and become a stronger, more valuable company."

再探 Facebook Q4’12 財報: 行動裝置廣告營收成長率高

美國的超級財報週上場,在科技業可以說是幾家歡樂幾家愁,本季最具戲劇效果的莫過於各廠財報公布前夕, Apple 成長趨緩、成長不若各方預期下,導致公布前、後累計股價跌幅高達 30% 以上。而 Facebook 的表現也不差,受行動廣告溢助下營收大幅成長,除了先前的相關的數據外,我們再來看看 Facebook 中財報中其他值得注意的數據。

此次 Facebook 同樣受益於行動裝置的收入,讓它此次的營收再度獲利,圖中全年度的營收就可以明顯看出,行動裝置的的占收入的比例相當的高,也可以看出來其實從 2010 開始已是這個趨勢,雖然其他的收入有所成長,但仰賴主力的仍是在行動裝置上,在 2012 年依舊占有近 85% 之多。

不過值得觀注的是,由於會計年度的改變,Facebook 此次第四季的財報統計其實是四個月,而非一般的三個月,所以不能排除營收金額創下新高與於多了一個月的量有著關係,因此下一季的表現如何,值得觀察。

而用戶平均貢獻度來看也是逐年成長,且在第四季會大幅拉升,貢獻度最高不意外是在美國與加拿大地區,其次為歐洲。

淨利方面總算在連兩季虧損後再度獲利,全年度加總雖然沒有虧損,但比起往年的成績,總是覺得讓人覺得遜色不少。

不過就如前篇所說,在廣告的收入增時,同時也在破壞著用戶的使用者經驗,因為新一代的廣告是插入在動態消息的頁面中,中斷了使用者的閱讀頁面,效果雖好,但也可能造成反感,不過就活躍用戶的數據來看,從下方的圖表中可以看到,無論從每個月、每天或行動裝置來看,其黏性都維持的相當好。也是說,短時間內其社群網站的龍頭地位仍難以挑戰。

由於行動裝置占營收比例相當高,因此在各種手機上廣植 Facebook 的 App ,並提供各平台均一的使用方式對 Facebook 較有利,為自家推出專屬手機與各手機廠直接競爭其實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依此點來推測 Facebook 應不會在自家手機上著力才對。

最後來看看 Facebook 的員工的成長,看來也是隨著 Facebook 的拓展而逐年增加中,不過以其在全球的使用者數量來說,這樣的員工數量其實應也還好。

分析
  • Facebook 若營收及獲利可以持續成長,等於是在搶 Google 廣告生意;
  • Facebook 應該多與 Amazon 及 Apple Inc., 合作,增加 Music Social network apps 能力,這樣 Facebook apps 占有率將再增加;
  • Facebook 也可以加強 mobile web chatting 能力提出像 Line、Webchat 這樣 apps ,加強 Facebook apps 占有率;
  • Google 2012 Q4 營收是 144.2億美元,Facebook 2012 營收是 15.85 億美元,Google 營收是 Facebook 的 38 倍,Facebook 如何將 visiting rate 轉成營收是挑戰,Facebook 確實可以促進人們注意及了解分享的事件,但怎麼增加營收與獲利呢?
  • 台廠如何與 Facebook 合作能獲益? Google 正逐步轉變成部份是設備廠商角色,Google 眼鏡推出後就會更清楚 Google 扮演網路之神外是否會有像 Apple Inc., 積極於硬體廠商角色。
Enhanced by Zemanta

2013年2月4日 星期一

Phablets 將崛起取代NB、PC?( The Phablets will become a trend from 2013 and replace the NB, PC? )

The Rise of The Phablets ( Phablets 的崛起 )

還記得當iPhone在移動智能手機市場的下降嗎?三星Galaxy S系列,敲響了警鐘? iPad或任何無數片,記住所有的這些設備周圍的興奮嗎?我相信這樣做。作為一種新興的技術流行,我總是驚訝於這些設備,在每次迭代他們只是不停地在他們的權力越來越複雜。Remember when the iPhone dropped on the mobile smartphone market? Samsung Galaxy S series, ring a bell? What about the iPad or any of the numerous tablets, remember all of the excitement surrounding these devices? I sure do. As an emerging technology fan, I am always amazed by these devices and with each iteration how they just keep getting more sophisticated in their powers.

在一個字 - 迷人。而前往拉斯維加斯的Affiliate Summit West 2013,一個 phablet 在我左邊隔著過道的乘客都動搖,當我們把車停到我們的大門。這不太平板電腦並沒有想像中的智能手機,而是是許多凝視的對象是理所當然的一個融合。這是三星的注意,這個東西是很酷的。雖然它看起來有點不自然,一個電話,什麼是有趣的要指出的是房地產的屏幕。 5 x 7英寸的屏幕上有足夠的空間來呈現出更引人入勝的Web體驗。 In a word it’s – fascinating. While traveling to Vegas for Affiliate Summit West 2013, the passenger to my left across the aisle was rocking a phablet when we pulled up to our gate. This not quite tablet and not quite smartphone, but a blend, was the object of many stares and rightfully so. It was a Samsung Note and this thing was cool looking. While it did look a little bit un-natural holding it as a phone, what was interesting to point out is the real estate of the screen. At 5 x 7 inches this screen has plenty of room to present a more engaging web experience.
Phablet will have 143 million shipment world wide

返回到的長期 phablet - 根據數字世界的研究中,87%的手機用戶都沒有聽說過這個詞,但繼續成長,因為這些設備市場上,你可以保證更多的人認識這個詞。 Back to the term phablet – according to Digital World Research, 87% of mobile phone users have not heard of this term, but as these devices continue to rise on the market, you can guarantee that more folks will recognize this term.

當不熟悉的消費者被引入到這些設備的一個令人鼓舞的33%表示,他們有可能到購買一個phablet。此外,36%的平板電腦擁有者有可能,買了 phablet,採用這種混合設備。 When unfamiliar consumers were introduced to these devices an encouraging 33% stated that they were likely to purchase a phablet. Furthermore, 36% of tablet owners are likely to buy a phablet and adopt this blended device.

真正的拉動消費者進入這個市場,這是“混合”功能。隨著 desktop 繼續下降,消費者將繼續推動與朋友和家人保持聯繫的原因,這種類型的設備提供了世界上最好的 - 手機和娛樂設備。 The real pull of consumers into this market is this “blending” of features. As the desktop continues to decline and consumers continue to drive reasons to stay connected with friends and family, this type of device offers the best of all worlds – a phone and an entertainment device.

手機廣告商歡欣鼓舞,這屏幕尺寸的增加有可能打開一個新的廣告機會的世界。較大的橫幅大小,和更多的空間來創建更清晰的網絡體驗,所有的手指都指出更多的潛力。 Mobile phone advertisers rejoice, this increase in screen size has potential to open a new world of advertising opportunities. Larger banner sizes, and more room to create sharper web experiences has all fingers pointed to more potential.

查看此信息圖表下面從USamp的一些有趣的事實的phablet。 Check out this infographic below from USamp covering some interesting facts about the phablet.



Phablet - The future of handheld devices?

轉移的趨勢,從桌面PC到手持設備的真正的問題是大小的問題。從古老的功能手機到高端智能手機,在屏幕尺寸有逐漸增加。現在,智能手機市場已經飽和,平板電腦市場的迅速推進,一個是被迫不知道什麼是下一個大的設備。 With the shifting trend from desktop PC’s to handheld devices the real question is does the size matter. From the ancient feature phones to the high end smartphones, there has been a gradual increase in the screen size. Now that that the smartphone market is saturated and the tablet market advancing rapidly, one is forced to wonder what is the next big device.
Galaxy Note is a real trend in market, why? It is a Phablet.

Phablet - 一個的混合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可以肯定。這些設備中,通常從5英寸到7英寸不等,結合的智能手機的通信功能與片劑的處理功率。由三星銀河注意在發射過程中,Phablet命名,可能是在移動通信行業經常使用的一個詞。 Phablet – a hybrid smartphone cum tablet could definitely be it. These devices, usually varying from 5 inches to 7 inches, combine the communication capabilities of smartphones with the processing power of tablets. Named by Samsung during the launch of Galaxy Note, Phablet may be a word frequently used in the mobile industry.

顯示器的公司,如索尼,華為在2013年的CES強調,Phablet的可能只是2013年的設備。根據預測,在2013年國際消費電子展,以及可穿戴式電子phablets可能會迎來我們的下一代技術。華為的6.1英寸屏蔽登高的配對設備,這是令人印象深刻的薄,有勝於任何智能手機的屏幕在比賽中。同樣的,索尼的XperiaŽ,一個5英寸的顯示屏,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場上令人印象深刻的防水。The displays by companies like Sony, Huawei at the CES 2013 have highlighted that Phablet may just be the device of the year 2013. As per the predictions at CES 2013, phablets along with wearable electronics may usher us into the next generation of technology. Huawei’s 6.1 inch screened Ascend Mate device, which is impressively thin, has a screen which outruns any smartphone in the race. Similarly, Sony Xperia Z, with a 5-inch display, is notable in the marketplace for being impressively waterproof.

因此,這裡發生了什麼?我們看到的是技術的演進。智能手機,這是其便攜性而聞名,提供非常有限的功能,由於其較小的屏幕。另一方面,平板電腦雖然強大,沒有能力撥打電話。這將創建一個在兩者之間的開口部的裝置。 So what's happening here? What we see is the evolution of technology. Smartphones, which are famous for their portability, often provide very limited capabilities due to their smaller screens. On the other hand, tablets despite being powerful, lack the ability to make phone calls. This creates an opening for a device in between the two.

5 +寸的屏幕尺寸Phablets將是理想的閱讀電子書,而無需放大,觀看視頻,看起來非常有吸引力的高清晰度屏幕,文檔,電子表格或什至工作。The 5+ inch screen size Phablets would be ideal for reading eBooks without having to zoom in, for watching video which would look very attractive on the high-definition screen or to even work on documents, spreadsheets.

舉個例子,最熱銷的Phablet,三星附註二。隨著屏幕尺寸為5.5英寸,分辨率為720×1280像素,這款Android,果凍豆Phablet可以使用任何喜歡看電影或在旅途中的文件上工作。同樣,諾基亞帆布A100給出了一個驚人的5“phablet的盧比,以實惠的價格。 10399。 Karbonn的A30,5.9“Phablet800萬像素攝像頭,售價為盧比。 11900是絕對值得的金額。 Take for example, the most selling Phablet, Samsung Note II. With a screen size of 5.5” and a resolution of 720 x 1280 pixels, this Android Jelly Bean Phablet can be used for anything like viewing a movie or working on documents on the go. Similarly the MicroMax Canvas A100 gives an amazing 5” phablet at an affordable price of Rs. 10399. Karbonn’s A30, 5.9” Phablet with 8MP camera which is priced at Rs. 11900 is definitely worth the amount.

分析人士稱,2013年“的Phablet”許多人都在質疑,是否Phablet是上網本的2013年,注定是要被大規模生產,但產生的用戶體驗類最終未能如願,死了。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一個很大的!的Phablet在這裡留下來,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它的極限。恐懼的表達,該Phablets將是這十年的電腦。他們將成為默認的計算設備的所有用戶,原因很簡單:消費者需要一個單一的設備,完全可以實現一切。攜帶兩個設備,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消費者會更喜歡攜帶Phablet,他們正在減少他們的數據成本和提高效率。另外一個相當大的因素是有利的Phablet的是價格。大多數的phablets智能手機的價格限制範圍內,因而是首選。 While analysts claim that 2013 is the “Year of the Phablet” many question whether the Phablet are the netbooks of 2013, doomed to be produced in mass quantities but yielding a user experience so unsatisfying that the category eventually dies out. The answer to that is a big NO! Phablet are here to stay and not just stay within its limits. Fears are expressed that the Phablets are going to be the PCs of this decade. They will become the default computing device for all the users for a simple reason: consumers need a single device that can do absolutely everything. Instead of carrying two devices, a smartphone and a tablet, consumers will prefer to carry a Phablet, they're reducing their data costs and increasing efficiency. Another considerable factor which is advantageous to the Phablet is the price. Most of the phablets range in the price limits of smartphones and are hence more preferred.

對於那些,聲稱在Phablet是便攜性較差或過大,增加智能手機的屏幕尺寸的驗收證明,它不是一個真正的問題。畢竟,任何設備,​​不再需要擁有和攜帶兩個獨立的設備,手機和平板是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案。 For those claiming that the Phablet is less portable or too big, the acceptance of increasing screen sizes of smartphones proves that it’s not really an issue. After all, any device that eliminates the need for owning and carrying two separate devices—a phone and a tablet—is a better solution.


今年全球Phablet出貨量將達6040萬部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月17日早間消息,美國市場研究公司isuppli預計,隨著近幾個月發布的相關產品逐漸增多,今年手機與平板電腦的跨界產品phablet出貨量將較2012年增長136%,達到6040萬部。

phablet指的是尺寸介於傳統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之間的產品,這類設備去年出貨量為2560萬部,2016年則有望達到1.46億部。



分析
  • 三星 Galaxy Note 系列確實賣的很好,三星完全抓住這混合設備 Smart Phone + tablet = Phablet 市場趨勢;
  • 台廠應該大力去做 Phablet 產品,可增加更多屬於自已的創意,讓式微的 NB 產品找到一些新活水的成長機會;
  • 其實進入 Phablet 產品系列,台廠可表現空間是很大的,抓住這智能混合裝置趨勢是有機會發揮創意的;

Enhanced by Zeman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