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 Insights新公佈的全球Top 20大半導體廠商排行榜,實在讓人有些摸不著頭緒──特別是如果你也像筆者一樣,觀察各家晶片廠商營收狀況好一段時間;該排行結果顯示有些區域市場仍受衰退之苦,而美國則是引領全球晶片廠商擺脫不景氣的先鋒。
排行榜上的新進廠商,以及不在榜上的公司、沒出現的廠商所在市場區域,也各自透露了一些訊息;此外該排行榜也顯示了,在「危機後(post-crisis)」與無晶圓廠(fabless)經營模式當道的時代,其實排行榜本身的重要性已經不如往日。IC Insights新公佈的排行榜是以那些半導體廠商的09年前三季累計營收為依據;該排行榜顯示了記憶體價格的走穩,讓部份廠商恢復到08年金融風暴前的水準,例如東芝(Toshiba)的名次進步了兩個位置,來到第三;海力士(Hynix)則進步一名成為第九。
由於美國市場與PC產業復甦,AMD與美光(Micron)也都各進步了一個名次。但已擺脫旗下記憶體公司奇夢達(Qimonda)的歐洲大廠英飛凌(Infineon)卻退步了兩位來到第十三;目前在歐洲廠商中,意法(ST)是唯一名列全球前十大半導體業者的公司。至於排行榜上進步最大的廠商,不令人驚訝地是來自亞洲、總部位於台灣的無晶圓廠IC設計公司聯發科(Mediatek);該公司從08年的第二十五名,在09年前三季進步到第十七名。
兩家由老牌電子廠獨立而出的「新」半導體供應商恩智浦(NXP)與飛思卡爾半導體(Freescale),則是在前二十大廠商排名中墊底。這兩家廠商表現不佳,是因為他們的前母公司飛利浦(Philips)與摩托羅拉(Motorola),將半導體業務獨立的時機有些太晚。另一家半導體廠商英飛凌(Infineon),早了十年被母公司西門子(Siemens)獨立,而這或許是該公司受不景氣衝擊較小的原因;ST或多或少也算是一家被獨立而出的公司,其前身SGS-ATES曾是1971年歐洲表現最佳的晶片商。
不過三星目前仍挾其垂直整合優勢,穩居全球性與區域性的領導級公司,在排行榜上保持第二名的位置;三星有一天會將晶片業務獨立出去嗎?如果這麼做會成功嗎?該業務仍能保持它原有的規模嗎?而無論是排行榜上的前十大或前二十大廠商,都無法解釋所有的狀況;如台灣已經是微電子產業重鎮,目前在榜上卻只有兩家公司,中國廠商一家都沒有,但歐洲卻還有三家廠商。
光是英特爾(Intel)與三星這兩家大公司的營收規模,就佔據整體半導體市場的五分之一,但這個市場還有成千上百的、專長利基型技術的中小型晶片供應商,它們通常也是無晶圓廠業者。在整合元件製造商(IDM)當道的時代,各家廠商生產相同的標準化邏輯元件,並且互打價格戰;在那個時候,可在規模上取勝,且能夠較快進入新一代晶圓製程、率先投入量產並建立經濟規模的公司,就能脫穎而出。
但如今世道已經改變,有越來越多的晶片供應商生產的是獨家產品,且是針對大客戶需求量身打造;市場上許多生意也轉變成智財權或搭配晶片之軟體的交易。例如英國廠商ARM就是這樣雖未列入排行榜,卻獲利成長快速的公司。包括高通(Qualcomm)、博通(Broadcom)與聯發科這三家上榜公司,充分顯示了無晶圓廠IC供應商的充沛活力;以他們的成長速度,要進步到前十大公司所需時間會越來越短。這三家公司中,高通成立於1985年、博通成立於1991年,1997年成立的聯發科還只有12歲。2008年底到2009年的這場全球性經濟危機,將加速產業趨勢的轉變,也將讓全球前二十大半導體廠商排行榜大幅變動。
分析評論 臺灣政府必須要有整合半導體業產生整體策略來對抗三星之記憶體、手機平台戰略,否則,兩年後半導體紅海戰場出現臺灣如何因應; 至半導體記憶體遭韓國三星記憶體戰略,臺灣半導體記憶體產業差一點就倒閉,一倒閉將造成臺灣金融業也面臨大災難,所以政府一定要有策略; (參考原文:Rankings: Top 20 IC suppliers got healthier in Q3 ,by Dylan McGrath)
Related articles by Zeman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