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8日 星期六

中國片面撕毀ECFA? 馬政府卻噤聲 ( China unilaterally tore up the ECFA? But Taiwan government has silenced )

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不是,況且兩岸還簽署兩岸ECFA協議,現在中國即將要片面毀約,台灣政府若不抗議,ECFA豈不是簽假的?

中國近期將公布新法,禁止境外會計師以「臨時審計證」進入大陸對公司查帳,然而,「允許台灣會計師事務所在大陸臨時開展審計業務時,申請有效期為1年的臨時執行審計業務許可證」早已列入兩岸ECFA早收清單中,一旦中國頒布新規,等同片面毀約、違反ECFA協議,不僅公然賞馬政府一巴掌,再對比此時中國國台辦張志軍在台的「傾聽基層之旅」,更凸顯中國政府對台政策的兩面手法。

臨時審計證 列ECFA早收清單

對於近期F股來台政策大轉彎一事,金管會主委曾銘宗25日在首場網路座談會中解釋,許多中資企業以F股名義變身來台,對投資人會有風險,「況且,現在中國對於查帳的問題要限縮,現在還在研議中,以前可以『臨時審計證』申請到大陸去查帳,現在似乎不准境外會計師到中國查帳,必須委託當地會計師事務所才可以查,這也是我們考量因素之一。」

據了解,中國財政部在今年4月21日公布「會計師事務所跨境執行審計業務暫行規定」,不准境外會計師以「臨時審計證」進入大陸對公司查帳,並透過中國會計司在5月30日前,對海外包括美國、新加坡跟台灣等地的主管機關徵詢「意見」,正式法規會在近期內公布施行。

然而,早在2010年6月29日兩岸簽署ECFA協議時,在大陸方面非金融服務部門的開放承諾中,「允許台灣會計師事務所在大陸臨時開展審計業務時,申請的『臨時執行審計業務許可證』的有效期為1年」列入早收清單,如今,中國若不准台灣會計師以申請「臨時審計證」方式到中國查帳,等同片面毀約,違反兩岸ECFA早收清單的協議。

國貿局不知情 促透過協商解決

求證負責兩岸ECFA協議的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局長張俊福此事,張俊福吃驚地說:「有這件事情嗎?我不知道。如果真是如此,會違反兩岸ECFA協議中的早收清單,因為在早收清單中,中國已經給予我們臨時審計證1年期的優惠,更在兩岸服貿協議中加碼,同意給我們臨時審計證期限拉長到2年,如果他們現在頒布新法禁止境外會計師申請臨時審計證到中國查帳,等同片面毀約,金管會他們應該有在溝通吧?」

張俊福表示,中國頒布新法會影響到各國廠商的權益,但要視中國與其他國家是否有簽署貿易協定,如果沒簽,當然隨時可以取消,「但我們跟中國有明確簽署ECFA協議,還列入早收清單中,中國若頒布新法,影響台灣廠商權益,台灣可以提出抗議。」

張俊福指出,按照ECFA協議,發生爭端可以照著爭端解決機制來走,但現在此機制還沒談完,所以要根據ECFA第10條規定,透過協商解決,像是提出在經合會上討論,或者金管會他們也有一個銀行證券業的溝通平台,他們應該會向中國反應。」

證期局長:立新法就按規定走

中國近期將頒布的「不准境外會計師以『臨時審計證』進入中國對公司查帳」的規定,究竟是否會違反兩岸ECFA早收清單的約定?對此,證期局局長吳裕群斬釘截鐵地說:「這跟ECFA沒有關係」。

追問ECFA早收清單中載明「允許台灣會計師事務所申請1年有效期的『臨時執行審計業務許可證』」,如今中國限縮規定,不准台灣會計師以「臨時審計證」到中國查帳,難道不等同於毀約?吳裕群語氣激動地說:「這是他的權責,站在他立場,他有很多法規可以隨著環境改變來重新制定,他現在也還沒有正式公布,還在徵詢外界意見,本來各國法規都會改變,立新法後大家就按照規定走,就我們了解,所有會計師都在反彈,連香港證監會也向中國反應。」

當記者質疑:「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不是,況且兩岸還簽署兩岸ECFA協議,現在中國即將要片面毀約,台灣政府若不抗議,ECFA豈不是簽假的?」吳裕群此時暴怒地說:「妳一個記者,憑什麼管我們兩邊政府溝通的事情?我為什麼要跟妳說明?違反承諾是另一個東西,他們現在規範還沒出來,我們也不知道有沒有違反,我們會處理。」隨即掛上電話。

金管會噤聲 圖隱匿中國毀約

然而,對於中國財政部將頒布的新法可能會違反ECFA早收清單協議,負責兩岸ECFA談判的經濟部國貿局迄今卻毫不知情來看,金管會企圖隻手遮天、隱匿中國毀約在即的事實,不敢挺直腰桿向中國大聲抗議,卻以保護投資人之名,透過手段讓F股來台政策轉彎,令人十分不解。

中國政府一方面毀約在即,另一方面卻又首度派國台辦主任張志軍來台,傾聽「台灣基層聲音」,凸顯中國從未改變過對台政策-「前面握握手、後面下重手」的兩面手法。

政府為何一直講不清楚ECFA是什麼?

A.政府不願讓人民清楚知道90%中國產品要免稅進口而搶走國人的工作,所以不敢明講ECFA是一種自由貿易協定,也避談中國產品免稅進口的問題,反而是在其他細節大做文章,讓人民愈聽愈不清楚。

簽了ECFA廠商可以不去中國投資嗎?

A.國民黨相關人士十年來常說直航就可讓台商不必去中國投資,台灣經濟會變好,但馬政府讓兩岸直航後,台灣經濟成長率卻在四小龍中下降最多,而失業率上升最多,對中國投資也相對增加,現在馬政府卻又用同樣說法來推銷ECFA,直航和ECFA表面上會使台灣產品更容易賣去中國,但其實中國產品也更容易賣來台灣,所以廠商不一定更願意在台灣投資生產,由於中國仍有各種貿易障礙及不公平補貼,很多台灣廠商很可能將去中國生產再回銷台灣更划算

分析
引用:

2014年6月27日 星期五

非洲正欣欣向榮,人均所得倍增,許多國家民主比率已經遠勝於中國 ( Africa is booming, doubling per capital income, the ratio of democracy in many countries has been far superior to China )

There are more than 50% African countries have election than China, from
the trend of democracy in Africa, China will become world wide less
freedom country in 2016
非洲正欣欣向榮 人均所得自2000年以來 已倍增 這樣的繁榮影響所有人民 過去十年以來,平均壽命 每三年增加一歲 就是說今天誕生的非洲嬰兒 比三天前出生的 會多增加一天 的壽命預期 變化就是那麼快 愛滋病毒的感染率下降了27% 每年感染的人數減少60萬 這是漠南非洲的數據 對抗瘧疾也漸入佳境 死亡率降低27% 這是世界銀行的數據 抗瘧疾蚊帳其實是功臣之一 非洲的進步不足為奇 因為事實上成長屢見不鮮 回顧羅馬帝國時期 從西元一年開始 一般公認大約有一千八百年 不見巨幅的成長 然後我的祖先蘇格蘭人 那個會被羅馬人視為野蠻的族群 事實上卻參與了工業革命 19世紀,成長開始加速 速度節節上升 並且影響無遠弗屆 不論是雨林區的新加坡 還是凍原區的北國芬蘭 都參與其中,這只是遲早的問題 是必然的結果

非洲現在成功的原因之一 我認為是非洲領袖的才能 我相信多數人會同意,1990年代 全球最棒的政治家在非洲 但是我遇到的俊彥 非洲一直都不缺 他們進行改革 扭轉了經濟情勢 改變了自己的國家

西方國家也有參與 提出債務減免計畫 漠南非洲的負債因而減半 從GDP的七成降至大約四成 同時西方的負債升至GDP的120% 我們的心情 都因此略為低落 負債高,會削弱政治的力道 當公債的負擔低 政府就毋須選擇 投資於教育和健康 還是繳付欠款的利息 不只是公共部門看好 私營企業也不遜色 西方的私營企業負債 是GDP的兩倍,這是西班牙 英國、美國的數字 負債相當高 許多非洲國家的負債 則是GDP的一成至三成 如果有個洲能做到中國已做到的—— 中國的負債是GDP的130%—— 如果有區域能達到中國 過去30年來的成績 應該是非洲未來的30年

Africa economic growth have a lot of domestic demand ratio than its export
既然財政、企業負債狀況都極佳 有人慧眼識英雄嗎?確實有 外商直接投資 過去15年來已大量湧入 回顧1970年代 人人避非洲唯恐不及 現在的投資其實是西方主導 中國時常上新聞 也確實提供非洲大量的貸款 但是過去幾年,外商直接投資有六成 來自歐洲、美國、澳洲、加拿大 還有一成來自印度 他們正在投資能源 非洲現在日產一千萬桶石油 不下於沙烏地阿拉伯或俄羅斯 他們也在投資電信業 大型購物中心 我認為這個振奮人心的故事 部分是由於人口因素 而且不僅僅是非洲的人口 圖上顯示的是15至24歲人口 在世界各區域的分佈統計 請注意藍色的線 十年前,如果你是富士康 假定要設立iPhone工廠 中國可能會入選 中國佔東亞藍線人口的大宗 有兩億的年輕人 而且在2010年以前,人口年年上升 意味著新的年輕人 會找上門來乞求工作 會說「加薪不重要,給我工作就好」 現在情況則完全不同 2010年以後的十年 中國15至24歲人口將減少兩到三成 所以你該在哪裡設新工廠? 大家開始注視南亞 轉向巴基斯坦和孟加拉 也在轉向非洲 他們注視非洲 因為圖上的黃線顯示 非洲的青年人口 將持續增長 年復一年直到2050年

不過大量年輕人進入任何市場 都會產生問題 尤其是年輕男性 有時候會有點危險 我認為要素之一 是年輕人的教育程度 請觀察紅線 可以看到1975年 青少年只有9% 接受中學教育 這是漠南非洲的數據 如果想設立工廠 1970年代中期,會選漠南吗? 沒有人這麼做 他們選的是土耳其和墨西哥 在那裡設立紡織廠 因為中等學歷的青年 佔人口的25%到30% 如今漠南人口的教育程度 已達土耳其和墨西哥1975年的水準 漠南非洲會迎來紡織工作 鄉下人會因而脫貧 並且邁向工業化和富裕之路

所以非洲現況如何? 這是我的觀點 看起來有點怪,因為我是經濟學家 每個小方格代表大約十億美元 可以看得出來,我極為看重 居中的奈及利亞 南非現在有一定分量 但是放眼未來 其實我最感興趣的是 非洲中部、西部、和南部 如果從人口的角度 東非鶴立雞群 非常有潛力

這張圖還顯示了其他資訊 顯示出民主和專制 米黃色代表脆弱的民主 橘色代表穩定的民主 看得出來,大多數非洲人 生活在民主社會 這有什麼重要? 因為民之所欲 政客必從之 他們未必成功,但是會嘗試、會履行 結果會形成良性循環 2012年12月在迦納的選舉 兩位候選人對決 議題是教育 一位候選人承諾中學免費 全民免費,不只是適齡人口的三成 對手只得表示 將會興建50所新學校 他後來險勝 所以民主制度鼓勵政府 投資於教育 教育有助於成長和投資 從而提高稅收 政府因此有更多經費 這就是借助教育促進成長 這就是良性循環

但是有人會問一個問題 這個問題讓我非常難過 他們問「腐敗怎麼辦? 非洲腐敗,我們怎麼投資?」 讓我難過的 是這個圖所顯示的 腐敗最大的相關因素是富裕 貧窮的地方,不會急於解決腐敗 右邊的國家 請注意其人均GDP 幾乎每個國家 如果人均GDP低於五千美元 其腐敗分數 大概是,是三吧? 十分只得三分。成績不佳 貧窮國家都是腐敗的 富裕國家相對比較不腐敗 怎樣才能從貧窮和腐敗 變成富裕和較不腐敗? 擴大中產階級是答案 擴大之道則是投資 不要拒絕投資非洲 只是因為腐敗猖獗

我倒不是要替腐敗辯護 我曾因為拒絕行賄而被捕 那次其實不是在非洲 但是我要講的是 我們可以發揮影響力 可以用投資達到目的

我要透露一個不算秘密的小秘密 經濟學家的預測不是很準 因為牽涉到預知未來 如果回顧2000年 當年的《經濟學人》雜誌 有個著名的封面「無望之洲」 他們檢視了 非洲前十年的成長紀錄:2% 他們自問 非洲下個十年的展望如何? 他們假設還是2% 前途因此看來無望 因為人口的增長是2.5% 1990年代非洲人變得更窮 到了2012年,《經濟學人》有了新封面 什麼樣的新封面? 新封面顯示了非洲興起 因為過去十年的成長率 大約是5.5%

看看你們現在能否變成經濟學家 如果過去十年的成長率 是5.5% 你們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 非洲下個五年的成長率為何? 很好。我想你們在默想 大概也是5.5% 你們都成了經濟學家,而我認為 像多數經濟學家一樣,你們錯了 請別介意

我的目的是要找出一些國家 他們也走過非洲走過的路 就是歷經了1800年的沉寂 突然一飛沖天 印度就是這種國家 這是印度1960年到2010年的成長圖 請暫時忽略下方的標示 其實開始的20年 1960-70年代,印度成長平平 只成長了2% 其人口增長率則是2.5% 如果似曾相識,因為這完全像 非洲漠南1980-90年代 然後1980年出現變化 轟隆一聲,印度爆發了 這不是所謂的「印度式成長」 「民主國家無法成長」。印度真的成長了 如果我把漠南的成長圖 重疊在印度的成長圖上面 二者非常相似 都有二十年的滯怠期 其實趨勢線顯示 漠南非洲的成長率 會略優於印度 如果再加上亞洲發展中國家 看得出來印度比非洲早發展20年 亞洲發展中國家又比印度早十年 我能以此做出預測 未來30到40年的預測 我認為準確度會超過 只根據非洲過去紀錄的預測 我的預測顯示 非洲將從 現在兩兆美元的經濟體 躍升為2050年29兆美元的經濟體 這個數字大於歐洲和美國 現值的總和 平均壽命將增加13歲 人口將倍增 從十億變成20億 家戶所得將成長七倍 再過35年這些均可實現 我在非洲提出這些數據時 在奈洛比、拉哥斯、阿克拉,我聽到一種質疑 「查理,你的預測為什麼那麼悲觀?」

老實說 我還真覺得他們有點道理 我難道真的認定非洲 不能汲取亞洲和印度的優點 以及失敗的經驗? 或許非洲能避免重蹈一些覆轍 當然,在這裡討論過的科技 上周討論過的科技 其中總有一些 或許能幫助非洲成長更快? 我相信在場的都可以參與 因為可以藉由科技幫上忙 你現在就可以下載 一些非洲文學巨著 這些都在網上 別現在下載,我再30秒就會講完 你可以買些很棒的非洲音樂 我的iPod裡面有很多 購買非洲產品 去非洲度假,親眼觀察 日新月異的非洲 投資 或許聘用非洲人,傳授技能 他們學成後返回非洲 其公司的成長速度會遠高於 大多數西方公司 然後你我可以幫忙成全一件事: 讓21世紀成為非洲的世紀


2014年6月25日 星期三

亞洲成了中東產油國大客戶 - 中國成了中東原油大買家,將降低美國中東出兵意願 ( Asia has become the largest customers in the Middle East oil-producing countries - China has become a big buyer of crude oil in the Middle East, the United States will reduce the willingness to send troops to the Middle East )

美國頁岩油崛起 亞洲成了中東產油國大客戶

MarketWatch 》報導,未來幾年,亞洲可望吸納美國越來越不需要的進口原油,成為全球各區域產油國的重要出口市場。透過新科技,北美得以開發先前蘊藏在地下的頁岩油氣。習慣賣油給美國的產油國,現在必須找尋新顧客。他們在亞洲找尋買家,特別是中國與印度。亞洲石油庫存不足、經濟成長相對強勁,可望緩解非洲、拉美與中東等產油國必須大幅降價出售的擔憂。

由於美國對石油輸出有非常嚴格的限制、也不可能在近期內鬆綁,原油生產國還不需要跟頁岩油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國際能源署 IEA 周二表示,今年中國國內原油整體進口量可望超過美國。前一天,英國 BP 石油能源統計資料顯示,去年中國原油淨進口量,每日超過美國 700 萬桶。

IEA 表示,北美石油產量上升,未來幾年內將會破壞國際原油貿易流。「過去 5 年,石油市場與產油工業看似發生很多大事,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 5 年市場還會有更多變革。」IEA 註明:2020 年之前,亞洲原油進口量將代表國際原油貿易 65%,且該區域將吸納全世界 27% 的石油輸出。

BP 石油與其他專家資料顯示,2009-2013 年間,西非出口至美國的原油量減少超過一半,由每日 159 萬桶減少至 63 萬 5000 桶、拉美出口美國量從每日 235 萬桶減少至 169 萬桶。麥格羅西爾 (Mcgraw Hill) 旗下 Bentek Energy 資深能源分析經理 Mark Chung 表示,未來 3 到 4 年內,北美石油產量將會排擠美國高達每日 230 萬桶的海運石油進口。這數字還不包括 2010-2014 年間,被北美頁岩油取代的每日 290 萬桶、或近 30% 海運進口量。

石油輸出國中,被北美淘汰風險最高的是西非國家,因其輕原油跟北美生產的相似。北美也威脅到拉美重油供應商,可能在 2018 年之前,加拿大石油生產成長就可完全取而代之。

維也納 JBC Energy 顧問公司經理 David Wech 表示,就算是中東產油國都需要屈服。他進一步表示,部分美國石油買家與中東產油國在近期對話中,已達成降低採購量的協議。

2009 年以來,美國石油進口量大幅減少,從每日 1000 萬桶減少至 800 萬桶以下。在此同時,來自中東石油進口量穩定維持在每日 200 萬桶。目前,中國與印度是美國排擠掉之石油的主要買家;受日本跟歐洲市場收縮、經濟掙扎影響,中國也成了中東原油大買家。此外,IEA 表示,主要煉油中心南韓能源需求接近停滯,但2035年前,東南亞需求將可成長超過80%,相當於日本目前需求量。

IHS 石油投資顧問 Victor Shum 表示:「自 2007 年以來,非洲輕原油出口至亞洲市場量有所增加,可望在2015 年前達到每日 300 萬桶。」

而位於印度清奈的 Beroe 公司石油分析師 Darshan Kumarsamy 表示,拉美原油-特別是委瑞內拉、哥倫比亞、墨西哥-占印度原油進口量兩成,比起 5 年前增加 7% ... 持續越讀

China is now the world’s largest net importer of petroleum and other liquid fuels

In September 2013, China's net imports of petroleum and other liquids exceeded those of the United States on a monthly basis, making it the largest net importer of crude oil and other liquids in the world. The rise in China's net imports of petroleum and other liquids is driven by steady economic growth, with rapidly rising Chinese petroleum demand outpacing production growth.

U.S. total annual petroleum and other liquids production is expected to rise 31% between 2011 and 2014 to 13.3 million barrels per day, primarily from tight oil plays. In the meantime, Chinese production will increase at a much lower rate (5% over this period) and is forecast to be only a third of U.S. production in 2014.

On the demand side, China's liquid fuels use is expected to reach more than 11 million barrels per
中國石油資源集中分佈在渤海灣、松遼、塔裏木、鄂爾多斯
、準噶爾、珠江口、柴達木和東海陸架八大盆地,其可採資源量17.2億噸
,佔全國的81.13%;天然氣資源集中分佈在塔裏木、四川
、鄂爾多斯、東海陸架、柴達木、松遼、鶯歌海、瓊東南
和渤海灣九大盆地,其可採資源量18.4萬億立方米,佔全國的83.64%.
day in 2014, while U.S. demand hovers close to 18.9 million barrels per day, well below the peak U.S. consumption level of 20.8 million barrels per day in 2005. U.S. refined petroleum product exports increased by more than 173% between 2005 and 2013, lowering total net U.S. imports of petroleum and other liquids.

China has been diversifying the sources of its crude oil imports in recent years as a result of robust oil demand growth and recent geopolitical uncertainties. Saudi Arabia continues to be the largest supplier of crude oil to China and in 2013 provided 19% of China's 5.6 million barrels per day. Because production levels from Iran, Libya, and Sudan and South Sudan dropped since 2011, China replaced the lost shares of crude oil and other liquids imports from these countries with imports from Oman, Iraq, the United Arab Emirates, Angola, Venezuela, and Russia.

伊國出口無恙 油價震盪回落

From Estimation, Iraq Civil War will continue many years
儘管伊拉克內戰激烈,但最新據顯示伊拉克石油出口尚未受其國內動盪波及,專家也預期遜尼派叛軍不至於炸毀煉油廠及出口港,都使油價走軟,倫敦布蘭特指標期油周一創下5月16日來最大單日跌幅,周二更一度跌破每桶114美元。

北海布蘭特原油8月期油繼周一收黑0.6%後,周二盤中一度觸及每桶113.5美元,較周一跌0.62美元,之後走勢震盪,在114美元上下間波動,但距上周四所觸及的115.71美元9個月來高價已下跌近2美元,較其在伊拉克發動亂前的水準也僅高出4%。

紐約西德州中級原油周一收黑0.6%,周二盤中再跌0.49美元或0.4%,來到每桶105.68美元。伊拉克持續動亂,叛軍已占領通往敘利亞與約旦的邊境要道,同時也攻下在巴格達北部城市拜吉的全國最大煉油廠。

儘管如此,根據船運資料及路透消息來源,迄至6月21日止,從伊拉克南部港口輸出的石油,為平均每天253萬桶,僅略低於5月所創2003年以來新高的258萬桶。

這顯示,伊拉克儘管動亂依舊,但其南部石油生產及出口無恙,因叛軍雖占據西北部及中部的許多地帶,但伊國9成油產所出自的油田,都是位在距衝突地帶尚遠的南部,且維安都已強化而更加嚴密。

雪梨商品研究公司Barratt Bulletin的執行長巴瑞特(Jonathan Barratt)指出:「油市對伊拉克油供應中斷的憂慮已告減輕,使得油價回軟,除非伊拉克遜尼派叛軍開始炸毀煉油廠及港口,但他們不會這麼做,以免自斷財源。」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