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拿民國81年至88年(1992~1999)的數字來看,該8年期間,名目經常性薪資的成長率平均是5.2%,實質成長率平均為2.5%;至於平均薪資方面,名目平均薪資成長率8年平均為5.4%,實質成長率平均值則為2.7%。到了民國89年至96年(2000~2007),名目經常性薪資成長率平均值降為1.2%,實質成長率平均值亦降為0.3%;名目平均薪資成長率平均值降為1.1%,實質成長率平均值同時降為0.2%。由以上的數字可以看出,台灣的薪資水準遲滯不前,並不是一短期現象,而是一長期趨勢。
到了民國97年至100年(2008~2011),名目經常性薪資成長率平均值續降為0.4%,實質成長率平均值亦續降為負0.9%;,名目平均薪資成長率平均值為1.9%,實質成長率平均值則是降為負0.4%。
如果用薪資增減金額來看,81年至88年,名目經常性薪資8年增加新台幣11,029元,實質經常性薪資增加6,291元;名目平均薪資增加13,961元,實質平均薪資增加8,210元。到了89年至96年,8年期間名目經常性薪資之增加滑落到3,267元,實質經常性薪資增加則滑落至848元;名目平均薪資增加亦是減為3,572元,實質平均薪資增加更是減為592元。最近4年(97年至100年)名目經常性薪資之增加只有539元,實質經常性薪資則是縮減1,225元,名目平均薪資增加1,335元,實質平均薪資則縮減865元。以上數據,亦可看出,台灣的薪資水準不振,實是長期趨勢。
薪資成長遲滯不前的主要原因
亞洲國家薪資都成長, 只有台灣不行, 而且, FDI 超低亞洲排名比菲、馬、泰、越還低 |
台灣薪資成長遲帶不前成為一長期趨勢,其原因可說是錯綜複雜,不只一樁。一般人的認知,最主要的原因是經濟不好-當然,景氣不好,企業主怎麼可能調薪!就像計程車駕駛常說的:景氣不好,大家都下來開計程車;上、下班時段一過,滿街都是空計程車跑來跑去。
如就經濟成長率來看,民國81~88年經濟成長率平均為6.1%,89~96年平圴為4.4%,97~100年為3.4%,其走勢和平均薪資、經常性薪資可說是一致的。
薪資成長和經濟成長還有一個相當顯著的相關性,那就是:台灣經濟下挫時,薪資成長跟著下滑,等到景氣回復時,薪資回升的速度卻相對緩慢。例如民國89年台灣經濟成長率5.8%,名目平均薪資成長率為2.49%,名目經常性薪資成長率2.68%。到了90年(2001年)經濟成長率驟降為負1.7%,名目平均薪資成長率隨之降為0.24%,名目經常性薪資成長率亦降為1.58%;而在91年,雖然經濟成長率回到5.3%,但是名目平均薪資成長率進一步跌至負1.02%,名目經常性薪資成長率亦進一步跌至0.75%,直至民國96年,二者都未能回到89年的水準。
貿易條件惡化夾殺薪資成長空間
所謂貿易條件係指出口價格對進口價格的相對關係,表示一單位出口貨品能換取進口貨品的單位數,當一單位出口貨品可換取的進口貨品增加,代表貿易條件改善;反之,代表貿易條件惡化。台灣是一個天然資源缺乏卻又是以出口貨品帶動經濟成長的經濟體,過去長期間,一方面遭遇進口包括原油在內的原物料價格上漲,另方面在全球化架構下,自1990年代以來新興成長中經濟體快速發展,提供大量廉價勞動力,台灣出口貨品價格受到抑制,在左右夾殺之下,薪資自然難以成長。
就出口物價指數年增率而言,81~88年出口物價指數年增率平均為1.0%(若不計88年,則平均值達2.4%);到了89~96年,該平均值降為0.2%;97~100年,該出口物價指數年增率平均值降為負1.7%。另看進口物價指數年增率,81~88年該指數年增率平均僅1.3%;到了89~96年,平均值上升至4.7%;97~100年該平均值仍達3.5%的水準。另外單就國際原油價格來看,布蘭特原油在81~88年的平均價格僅每桶17.4美元,至89~96年平均價格升至每桶42.1美元,到了97~100年平均價格更高達每桶87.4美元。從出口貨品年增率下挫及進口貨品價格年增率上升的走勢,我們可以知道台灣的貿易條件惡化,而就在這長期的趨勢中,台灣的勞動薪資遭到往下修正的壓力。
產業大量外移、產業結構改變,造成薪資提升乏力
產業外移、產業結構改變,對薪資成長的衝擊可說是最直接的。政府於民國79年開放企業赴中國大陸投資,至89年5月,累計核准赴中國大陸投資金額153億美元;至97年5月,累計核准金額達到690億美元,8年間增加了5.3倍。就在這8年間,台灣廠商所接外銷訂單交由海外生產(以中國大陸為主)的比重由12.2%上升至46.1%;尤其是資訊通信產品,海外生產比重從23.0%跳升至84.3%。就在產業大量外移的過程中,公司關門家數直線上升。在81年至88年間,台灣公司關門家數平均每年是21,989家,而在89~96年間,平均每年關門家數高達37,806家,增幅達73%。
相對於公司關門的是公司新設,81至88年間,平均每年新設公司家數是47,280家;至89~96年,平均每年新設公司減至39,027家,減幅達17%。就在公司關門增加、工作機會流失,以及設公司減少、新增工作機會不足的一推一拉之下,失業率無法有效降低,薪資成長的動能自然是不見了。在產業外移的過程中,台灣的產業結構跟著發生重大改變,產業集中度提高、產業結構往中游和上游發展、產業往資本密集領域遷徙,種種產業結構失衡的現象使得勞動需求減少,影響基層勞動力薪資水準的成長。
政府政策亦可能造成薪資成長緩慢
依據某些學者的看法,政府若干造成企業僱用勞工成本增加的政策,也可能影響薪資成長。例如民國84年實施全民健保、94年實施勞退新制,皆會增加僱主負擔員工的成本,企業在因應策略上可能會預留非薪資空間,衝擊薪資難以大幅度成長。
另外,在教育政策上造成大學擴充過快、過量,社會上中、低階層人力短缺、高階人力過剩,產業人力供需結構失衡,也是影響薪資成長的重要因素。
推升薪資成長
振興經濟是推動薪資成長最直接、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這是一項中、長期要持續推動的工作,而其主要的策略方向包括:
- 扶植新興產業發展,吸引僑外投資與台商回台投資,厚植整體產業發展能量。
- 調整產業結構,促使產業往多元化發展,並使上游與下游產業、科技與傳統產業、工業與服務業等均衡發展。
- 促使產業升級,強調研發創新、高附加價值生產、自有品牌等整合發展,提升經濟活動所創造的附加價值。
- 減少對進口能源與大宗原物料的依賴,包括推動節能減碳、新能源的發展與應用、農業結構的調整等,降低國際物價上漲對台灣生產成本的衝擊。
- 縮短人力在學訓考用之間產生的落差,促使產業界可以得到所需要的充足人力,勞動力則可以找到適當的工作。
聯合國貿易暨發展會議(UNCTAD)十四日公布年度統計手冊顯示,二○一一年台灣外國直接投資(FDI)出現四十一年來首見的赤字十九.六二億美元;去年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上路不僅沒有替台灣帶來預期的外商投資效應,同時台灣商品出口金額反而落後於日、韓等主要競爭對手。
根據二○一二年UNCTAD統計手冊,台灣FDI自馬總統上任後逐年遞減,從二○○八年的五十四.三二億美元,二○○九年近乎腰斬至二十八.○五億美元,二○一○年繼續縮減至二十四.九二億美元。
ECFA未帶來磁吸效應
去年ECFA正式上路,台灣FDI卻不增反減,出現一九七○年以來首見的負十九.六二億美元,意謂外國直接投資的「流入」金額比「匯出」金額還少,ECFA並沒有帶來馬政府宣稱的西進中國市場跳板的外資磁吸效應。
根據經濟部投資業務處十一月下旬的說明,去年台灣出現FDI負值,主因為幾件外商大規模金額匯出,如私募基金凱雷投資有線電視獲利了結、英屬維京群島商荷邁特轉讓萬寶開發、美國AIG保險出售台灣據點、美商大都會公司轉讓中國信託金控等,匯出金額高達五十五億美元。不過,馬總統上任前兩年,台灣FDI均超過七十億美元,二○○六年達七十四.二四億美元,二○○七年更創新高、高達七十七.六九億美元。
FDI 連北韓都贏不了
相較於東亞鄰國,去年台灣FDI輸給主要競爭對手,南韓FDI四十六.六一億美元、香港八三一.五六億美元、新加坡六四○.○三億美元,連北韓都有○.五五億美元。
除了台灣之外,去年FDI負值的國家,包括日本的負十七.五八億美元,以及葉門、蘇利南、安哥拉、埃及、瑞士、卡達、巴布亞紐幾內亞與荷屬聖馬丁(Sint Maarten)等,台灣負十九.六二億美元排名全球倒數第二,僅次於安哥拉的負五十五.八六億美元。
另外,台灣去年商品出口三○八二.五七億美元,也不如日本的八二二五.六四億美元、南韓的五五六六.○二億美元、香港的四二八七.三二億美元或新加坡的四○九五.○三億美元,在亞洲四小龍中又是敬陪末座。UNCTAD定義的FDI三大內涵,包括:外資企業股權併購投資( equity capital )、在投資國獲得利潤的再投資收入(reinvested earnings),以及企業內資金貸款(intra-company loans)。
臺經濟主管部門澄清:2011年台灣FDI仍呈正增長;昨天,有媒體報道稱,台灣2011年吸引外商直接投資(FDI)出現41年來的首次負增長。臺當局“經濟部”今天表示,如扣除4大外資股權轉讓,去年台灣吸引FDI金額仍凈流入31.7億美元。據台灣“中央社”報道,臺“經濟部”表示,媒體報道引用的聯合國資料,實際來源於台灣“中央銀行”境內外收支賬本數據,而當外商投資匯入總金額低於總匯出金額時,FDI就會呈現為負值。
臺”經濟部“稱,2011年島內有4大規模因外商轉讓股權而匯出款項的事件,它們是國際私募股權基金凱雷集團轉讓大富媒體公司、美商AIG將南山人壽出售潤成公司、國泰集團轉讓佳誼實業、美商大都會公司轉讓中信金控。上述4大轉讓事件合計匯出資金約為55億美元,若剔除這部分資金,台灣2011年仍吸引FDI凈值31.7億美元。報道稱,臺”經濟部“指出,今年1至10月,外商在臺投資實際金額為94.44億美元,預計全年將達100億美元。也就是說,我們用 2011 經濟部最樂觀之FDI金額仍凈流入31.7億美元與新加坡 640億美元,怎麼也比不過?台灣仍是全世界外資直接投資金額非常少的國家。
台灣經濟以投資率、就業率其實是亞洲很衰敗國家,客觀比較:
台灣 ( 2011)
- 人口:2300萬
- 外資直接投資金額:31.7億美元
- 失業率:4.6% ~ 4.7%
- 勞工外地工作:約 300萬
- 輸入運用之外勞:約 25萬
- GNP Per people:約 19888美元
- 台灣2012 FDI 55.5 億美元 ( 經濟部投審會資料 ),約占 GDP 1.19%,證明馬政府領導之台灣公務員能力是亞洲倒數的,就如李明博說的許多政府組織是沒作用,馬政府領導之政府組織及政府經常性支出太多無用單位;
- 人口:250萬
- 外資直接投資金額:640億美元
- 失業率:2.0% ~ 2.1%
- 勞工外地工作:約 3萬
- 輸入運用之外勞及移民:約 300萬,新加坡還要增加 170萬
- GNP Per people:約 49370美元
- 2012 FDI ( 外國直接投資金額 ) : 793 億美元, 占 GDP 29.7%,證明新加坡公務員能力是台灣二十倍以上,新加坡很清礎 FDI 及民間投資率才是公務員經濟能力表現;
香港 ( 2011)
- 人口:706萬
- 外資直接投資金額:901億美元
- 失業率:2.0% ~ 2.1%
- 勞工外地工作:TBD
- 輸入運用之外勞及移民:TBD
- GNP Per people:約 34049美元
台灣政府普遍不為投資率努力確實是常態,普遍不為就業率努力確實也是常態,造成台灣工作機會減少,逼著大幅勞工在大陸、東南亞工作,由台商得知之訊息約 300 萬白領勞工在國外工作,其中有一半是國外國內兩邊飛,台灣已經成為亞洲最大白領勞工輸出國。
很明顯勞工薪資與下列相關:
很明顯勞工薪資與下列相關:
- 外資直接投資金額:新加坡、香港都遠高於台灣,GNP 也是遠比台灣高;FDI 越高勞工薪資提升會越高,因為,外商都給較高之薪資;若以十年 FDI 累計,台灣差新加坡約 2500億美元外商投資,將近7.5兆的外商投資,台灣薪資怎可能贏新加坡呢?經濟部投審會整批公務員都要更換,換成勞工經理人應該遠勝於公務員,十年 FDI 累計遠低於新加坡、香港、東南亞許多國家,而且是產業外移金額最大之國家,造成賦稅率低、勞工薪資停滯;( 這項應該記入整體公務員及官員薪資調升調降之指標 )
- 民間投資率要高,勞工薪資才能提升;以整體稅率看,台灣在亞洲投資競爭力也不強;也建議政府應該辦『民間投資照顧勞工獎』鼓勵有錢人投資養台灣勞工一起為台灣未來努力;
- 產業結構:台灣好像不歡迎外商,產業升級也緩慢,經濟部及投審會是關鍵?筆者也聽過許多外商報怨經濟部投審會根本拖延它們來台投資申請案,真正問題是公務員未將薪資及退休俸與經濟成長率、投資率連結,造成公務員只在乎自已福利。
- 就業率:新加坡就業率最高,雖沒有像韓國一樣之科技及品牌,GNP 也是遠比韓國高,就業率高之新加坡其綜所稅、營業稅就會台灣收的多;台灣就業率低,相對綜所稅、營業稅也就少,賦稅率 ( 總稅收/GDP )也就低,台灣是亞洲賦稅率最低國家,也就是說,台灣產業外移嚴重、勞工輸出嚴重、就業率低、投資率,四大稅收都減少,賦稅率、薪資當然低。( 這項應該記入整體公務員及官員薪資調升調降之指標 )
- 政府獎勵創業投資:新加坡獎勵創業投資項目比台灣多;
- 整體公務員及官員薪資調升調降之指標:應包括就業率、失業率、外資直接投資金額、民間投資金額、GDP成長率、政府歲出給勞工福利之比重、國債/GDP比率,總統、官員及公務員未達 KPI 標準應大幅減薪,才不會讓民酯民膏白白浪費在沒有的政府部門上,該鏟除之政府部門就該殺掉,像李明博大力砍除3/5政府單位,韓國才能成為全球成長率最高之出口大國,政府稅收才能大幅增加,總統及官員才會真正為經濟努力,而不是演『拼經濟』秀。
- 『政府人事及退休福利等經常性支出成長太快』會導致『賦稅/GDP比率』越低、國家財政加速惡化、增稅、漲水、漲糖,台灣會導致『賦稅/GDP比率』只有12.6%,其中一主因就是『政府人事及退休福利等經常性支出』占 GDP 比重太高但稅太低,例如 政府退休18%支出計入政府支出也成為GDP一部份,但這部份綜所稅稅率是很低的;造成政府刺激企業及外資投資率不足,由台灣 "FDI/GDP" 更明顯看出投資率不足與政府經常性支出占歲出比重過高有關,因此,勞工薪資成長倒數之另一重要主因是馬政府領導之台灣公務員爭取FDI能力是亞洲倒數的;
- 許多政府組織根本不是人民需要之服務功能,既不能幫助調升投資率、也無法增進食安及地下管線安全,而且,許多政府組織都是用來消耗人民繳的稅收及盯人民繳稅、罰款的,該刪除許多無用的政府組織。
更糟是政府不重視勞工退休福利,美國將稅收之 15% 支出補助失業勞工,而台灣政府歲出內僅由低於3%約695億用於勞保費補助及勞保基金,台灣政府25年內調漲軍公教退休俸累計 246%,而勞工勞保退休給付不僅政府歲出未增加給勞工,還將勞工退休年齡由55歲延至65歲,台灣政府嚴重苛待勞工狀況是非常世界上少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