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2日 星期一

後PC市場來臨,台廠如何因應

English: Global Mobile Applications Store Reve...
Image via Wikipedia


傑克韋爾奇,通用電氣前首席執行官,有一個法令,每個業務部門需要#1或#2在市場上,否則他賣它。 惠普排名第一的PC市場份額,但它正在退出一個企業,它不再能控制,很快就會流失大量的現金。 惠普的經營利潤率是在6%和下降,而蘋果公司的是40%和增長。 所以,問題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是:如果蘋果要在ipad公司降價 50元MAC Air的10​​0美元將 PC業崩潰?

該問題涉及到心臟的需求彈性,消費者的喜好。 我們知道,大部分的PC市場已經被要求留窗口,由於傳統應用 - 就像在IBM大型主機將繼續滿足部分世界500強企業客戶的需求。 但是,蘋果在不到6%的全球PC市場的位置,以使其在2012年翻轉。

該公司NPD,追踪通過零售PC銷售在美國曾表示,作為 2011年5月,在IPAD不蠶食電​​腦。 但是,這可能是因為 iPad沒有憋足充分。 在業績發布會上,惠普公司的首席執行官表示,IPAD是有效果就其消費業務。 也許還有更多。

筆記本電腦的平均價格定為 2010年12月為 453。 NPD表示,在當時的500美元以下PC的成長,而500元至1000件的下降。 超過 1000美元的個人電腦零售的主導力量是蘋果用91%的份額。

因此,如果戴爾在2.5%的營業利潤率在其消費業務比它使約 12%的筆記本銷售量。 現在,如果蘋果 iPad和MAC降低其空氣中為 449和899美元分別,會不會導致戴爾和惠普的價格下降了12元或以上,有效地結束他們的消費業務。 所有出場的答案是肯定的。 或另一種方式去思考,因為它是蘋果公司的移動與進入零售與 iPad和MAC的空氣,PC市場已經失去了彈性。

但問題必須超越消費者和企業進入世界惠普退出業務。 戴爾公司報告說,它有10-11%的營業利潤率在企業界,這仍然是可怕的。 我相信惠普是一樣的。 所以,我認為惠普的首席執行官,該公司的溝通是世界上是要求戴爾和惠普,以提高他們的鉛筆 2012年一年,將導致價格削減,把他們的整個 PC業務的風險會在紅色。 蘋果已進入組合。

很顯然,蘋果公司的戰略已經接管消費品零售渠道第一,我們已經看到,增長率僅在這一領域已徵稅的能力,以滿足高要求。 但是,一旦這種需求滿足和品牌被證明是防彈,蘋果可以打開世界上的企業幾倍大於零售。

對於蘋果贏得企業,我認為這將要求交易量都在50美元,目前iPad的價格和100美元的價格從目前的筆記本電腦。 100美元的折扣將有效地導致戴爾到0%的營業利潤率,如果你承擔 1000美元的企業筆記本電腦的價格。 而蘋果公司的方式給予 100美元的價格打破不削減利潤。 他們會掉頭英特爾和要求稍微慢處理器 50美元的折扣(所以稱其為 2.2GHz的移動 i5處理器代替目前的2.3GHz的)。 50美元的折扣= $ 100 CPU系統的價格折扣,同時有效地發生在50%的保證金。

英特爾面臨兩難選擇,因為企業是他們的規則,並給予到蘋果將意味著失去控制,他們有超過惠普和戴爾及其造成的定價模式。 長期不過,他們要玩遊戲,因為蘋果是驅動總線和不默許蘋果是給 AMD一個機會作出回應。 此外,在向上一側側面好處蘋果公司採取的是取消了微軟 Windows企業 O / S稅,是每單位超過 100美元。 微軟將被迫作出回應企業要求降價的一個重要方式。 因此,蘋果的企業計劃能有一個顯著的,直接影響對微軟。

個人電腦遊戲,曾經是那麼沉靜,已變得越來越複雜和掌握國際象棋選手都必須贏得這場戰鬥。 蘋果公司已經佔據上風。 英特爾公司已經找出如何保持收入增長,處理器平均銷售價格下降的移動空間,雖然上漲的x86服務器建立了雲。 部分他們的計劃是要關閉的盛宴下降的AMD和nVidia -除非AMD和nVidia可以合併(見船長亞哈召喚出了合併的nVidia和AMD )。

個人電腦市場,因為我們知道這是崩潰,這是在一家公司手中,直到今年甚至沒有#1或#2。 聽起來像它的時間,傑克韋爾奇寫一個新的商業書籍。


全球PC出貨量冠軍,去年才買下Plam的Web OS的HP,日前宣布有意出脫占營收3成的PC事業部。拓墣產業研究所美西研究中心協理尤克熙表示,此事反映「後PC時代」正式在產業端發酵,而蘋果極有可能新時代的霸主。

拓墣認為,PC產業已經出現四大徵兆,分別為低價化效應瀰漫整體PC產業,包括桌上型或者是筆記型電腦;再者,從產業的最上游至最下游,每個環節的成本都壓縮到極至;此外,摩爾定律(Moore’s Law)沒剩幾年光景,Wintel不再能驅動PC成長;第四,PC每年出貨量不再以2位數字成長,而是變成常態的個位數字成長。

過去PC時代的水平分工模式,建立在Wintel架構以及硬體規格決定一切的營運模式上。然而,在後PC時代,硬體工業設計才是突顯品牌印象的代表,軟硬體整合成為產品滿意度的關鍵,應用程式商店與數位內容是差異化的服務,建立下一代雲的策略成為趨勢,而這些重要因素都不是水平分工能夠達成的。

因此品牌廠商必須根據自己企業的特性建立一套新的產業價值鏈,除了製造與組裝之外,其他如:晶片設計、軟體平台、軟硬體整合以及最下游的服務都是自己建立。這將衝擊現有許多已經存在的品牌商,像是HP、Dell、宏碁、聯想,或者是手機廠商的Nokia、Motorola、RIM等。

拓墣表示,來不及轉型的PC廠,現階段應趕緊緊抓軟體服務商機,包括應用程式商店(App Store)、社交媒體(Social Media)與雲端服務(Cloud Service),即將成為驅動後PC時代最為關鍵的三大應用趨勢。這三項應用服務未來隨著「後PC裝置與平台」逐漸到達定位之後,將讓原本PC時代以硬體規格定勝負的遊戲規則,逐步轉為這三項服務與其他陣營之間的差異化大戰。


Google將以125億美元買下摩托羅拉行動,將取得17,000個專利權,以及正在審查中的7,500個專利權。 Google執行長Larry Page在官方部落格宣布,將以125億美元買下摩托羅拉行動(Motorola Mobility),預計可取得摩托羅拉行動現有超過17,000個專利權,以及正在審查中的7,500個專利。IDC預估,在2011年底或2012年初可完成併購作業。

Larry Page聲明也坦言,這項併購案可用來強化Google手上的專利數,有利於對抗微軟和蘋果等公司近來對Android的專利威脅。他也承諾,未來Motorola將以獨立事業的方式經營,來確保Android平臺的開放,而Motorola只是獲得授權的業者之一。

IDC分析機構表示,看好Google併購Motorola後可以像蘋果那樣,更強化手機軟硬體的整合,也能借助Motorola商用產品和品牌來拓展Android的企業市場,另外也能善用Motorola機上盒產品進入家庭市場。

不過,IDC認為,Google此舉等於直接和其他手機廠商面對面競爭,如何與現有Android手機廠商繼續維持夥伴關係,將會是Google未來的考驗。


“米拉之家,神奇的房子……充滿想像力和自由創作的精神。孩子們卻不興奮,他們看到什么腦子里都惦記著iPad,”演員黃磊近期一篇關於巴塞羅那的微博游記引起不少網友圍觀。西班牙建筑大師高迪那美輪美奐的手筆不敵電子保姆,iPad代表的平板電腦吸引力可見一斑。

平板電腦從迅速走紅到大紅大紫,另一佐證是琳瑯滿目的山寨產品。作為電子產品的另類風向標,山寨的潮流演變可以管窺消費熱點的坐標轉移。最近幾個月以來,國內山寨手機市場已經呈現萎縮之勢,而山寨平板電腦卻一派繁榮。DisplaySearch報告指出,一些較不知名的品牌或山寨品牌,即所謂的“白牌”平板電腦成為全球平板電腦成長最為快速的一部分。

2010年以來,記者多次走訪華強北電子市場時發現,曾經樓上樓下、熙熙攘攘的場面冷清了不少,門庭若市的山寨機柜臺也難覓蹤跡,取而代之的是耳機、外殼、貼膜等智能手機配件和各式各樣的平板電腦。賽博一家張姓店主就直言不諱地透露:“現在手機生意越來越難做了,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改做平板電腦,現在流行各種Pad,比做山寨機賺錢,散客都是一拿好幾臺的。”

易觀國際的監測數據統計,今年二季度水貨和山寨手機市場銷量下降1.2%,未來山寨手機市場或漸漸進入盤整轉型期,山寨手機廠商退出轉型,或移師海外。究其原因,記者認為一方面由於3G啟動和千元智能機普及,運營商補貼后行貨的性價比提高擠壓了山寨空間。另一方面,不少山寨廠商為扭轉不利形勢,已經轉戰利潤更高、銷量增長更快的平板電腦市場。

此間一增一減,可見電子市場風云變幻。伴隨著第一代iPad的粉墨登場,就有形形色色的山寨推出。當越來越多IT大佬爭食平板蛋糕,五花八門的山寨貨更是層出不窮,均價也從年初的兩千左右跳水到如今的千元以下。

縱覽傳呼機、學習機、手機、上網本、電子書的各家山寨史,無一不是攜著投機主義的思維快進快出,潮起時一窩蜂涌來,潮落后如鳥獸散。在記者看來,由於山寨產品與平板電腦優勢品牌路如云泥,山寨泛濫也很難撼動優勢品牌的領先地位,最容易受到山寨沖擊的應該是市場追隨品牌。

與山寨廠商更新速度快、船小好調頭的優勢相比,國內眾多品牌電子廠商作為追隨者入駐平板電腦市場,不得不將大量真金白銀砸向產品推廣。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品牌廠商的產品銷售從本質上看,已經淪為借明星產品熱銷引發的市場熱潮、賺取微薄的制造加工費用。

IT產業熱點不斷刷新,在這個硝煙彌漫的戰場上,強者如炮彈,弱者如炮灰。市場追隨者往往畫虎畫皮難畫骨,很容易賠了夫人又折兵。從國內平板電腦現狀來看,不少廠家只能在細分市場博得只言片語的話語權,生存空間被山寨廠商不斷擠壓,或者從事低價路線賺人氣,對iPad等優勢品牌的高額利潤只有望洋興嘆。


一場價格大戰正在快速蔓延,10英寸平板電腦價格戰已經燒到3000元附近,除了蘋果,其他品牌的平板電腦都卷入進來。

此前,眾多PC廠商和手機廠商都將平板電腦視為下一個奶酪,然而,現實的情況卻是,平板電腦廠商(除蘋果外)還沒有來得及享受平板電腦的利潤,就要面對殘酷的價格競爭。對PC和手機廠商而言,看似美麗的平板電腦,很可能是陷阱而非餡餅。

PC和手機廠商沿用傳統的模式做平板電腦,使得平板電腦陷入嚴重的同質化,被迫進行價格戰。這種模式很難真正撼動蘋果的應用商店模式。

價格戰提前打響

平板電腦成了蘋果的印鈔機,這讓傳統PC和手機廠商艷羨不已。然而,由於整個產業鏈準備不充分,直到今年,主流PC廠商華碩、聯想、宏碁、惠普、戴爾等才開始陸續推出自己的平板電腦;相反,手機廠商三星和摩托羅拉在平板電腦市場上的動作還快一些,且其市場份額也要高於PC廠商。不過,在蘋果iPad近80%的市場壟斷面前,其他廠商的平板電腦出貨量對於這些廠商來說,可謂聊勝於無。

然而,讓這些廠商始料不及的是,在他們還沒有享受到平板電腦所帶來的利潤的時候,他們已經不得不面對愈演愈烈的價格戰了。

首先將價格拉下來的是華碩。華碩是PC廠商中較早推出平板電腦的廠商,華碩的10英寸E eePadT ransform er平板一出來就定價在399美元,與Wi-Fi版iPad2 499美元的價格,有100美元的差距。華碩的這一定價,為PC廠商的平板電腦產品定下了基調。

7月29日,戴爾在北京面向全球首發10英寸平板電腦Streak 10Pro,售價僅為2999元。而此時市場上主流PC廠商的平板電腦,價位還在4000元左右。戴爾的這一定價直降1000元,整個市場為之震驚。戴爾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楊超接受搜狐數碼專訪時表示,戴爾能以如此低的價格進入平板市場,并非是挑起價格戰,而是要給用戶需要的產品。

戴爾出手,惠普和聯想也得接招。據悉,7月初才上市的惠普 TouchPad 已經調整售價,2款平板計算機 16GB 和 32GB 機種均大幅下調100美元,售價分別跌至 399 及499美元;按照聯想最新的暑促政策,最低配置的16GB WiFi 版樂 Pad售價僅為3099元。此外,摩托羅拉也決定調降 Xoom 售價,Wi-Fi版 32GB Xoom在美售價,由原先599美元下調至499美元。

3000元成為平板電腦競爭的主戰場。從各家大廠降價動作來看,預估2012年平板電腦恐將提前跌入紅海競局。

傳統模式難撼蘋果

蘋果電腦開創了平板電腦時代,iPad的創新吸引了眾多的消費者追捧,平板電腦的熱潮就開始席卷全球。面對紅火的平板市場,PC廠商和手機廠商自然不會放過,紛紛扎進來欲分一杯羹。僅僅以中國市場為例,有業內人士指出,到目前為止,國內已經有1000家廠商進軍平板電腦。而中國市場今年二季度平板電腦的出貨量為144 .14萬臺,蘋果占據了74.3%的市場份額,三星、華碩、摩托羅拉、聯想四家占據了13%左右的份額,其余1000家廠商只能爭奪剩下的12%的市場,利潤低得可憐。

深圳戰國策咨詢首席分析師楊群指出,大量廠商進入平板電腦領域,但這些廠商依然沿用傳統的消費電子產品的經營模式,大家都用同一個系統,相同的硬件,導致產品同質化,最終回歸硬件、品牌、渠道、價格的競爭本質,這跟早年個人電腦廠家的競爭極為相似。同質化、價格戰讓整個市場競爭環境十分惡劣。

--> 易觀國際分析師孫培麟也指出,iPad的價值更體現在蘋果的應用商店上,而P C和手機廠商在做平板市場的時候,依然沿用傳統模式,這使得以價格推動市場的第一輪市場爆發生命周期正被急速壓縮,更多的產品只是為iPad做了炮灰。“下半年是終端銷量的旺季,但是平板廠家的數量會持續增長,他們將繼續一輪非常激烈的價格戰。無硬件特點、無品牌能力、無渠道優勢的新品牌平板電腦會在價格戰中逐步出局,山寨廠商的比例會逐步縮小。”

亞馬遜或成攪局者

蘋果的核心競爭力在應用商店,PC和手機廠商用傳統模式對抗蘋果,顯然二者不在一個層面上競爭。真正能撼動蘋果地位的,或許只有同樣精通於應用商店的互聯網巨頭亞馬遜。

亞馬遜擁有強大的渠道網絡,而且獨有的圖書、音樂和視頻資源也是其他硬件廠商所望塵莫及的。此外,亞馬遜具有推出 Kindle 閱讀器的經驗,Kindle 閱讀器的硬件銷售并不賺錢,賺錢的是賣電子圖書。亞馬遜完全有能力將這一經驗移植到平板電腦上來。亞馬遜顯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亞馬遜公司首款 Google Android 平臺平板電腦產品已經向代工廠廣達下了300萬臺的訂單,近日有消息透露,廣達將於10月份向亞馬遜公司出貨300萬臺全新 Android 平板電腦產品,這也意味著亞馬遜首款 Android 平板最可能在10月份上市。有消息稱亞馬遜計劃2011年該平板的出貨量達到400萬臺,成為平板電腦領域第二大商家。

據悉,亞馬遜平板電腦會給消費者提供e Books、AndroidA ppstore等服務,亞馬遜十分有信心這款平板會獲得消費者的青睞。國外媒體也分析,亞馬遜將利用聖誕季全面向蘋果發起進攻,且很可能會打出足以讓市場感到震驚的低價,從而快速將市場份額做大。

分析

  • 平板電腦價格戰已經開始,台廠需要注意品質、價格、通路,找出異於路線。須大幅增加 Mobile Operator 通路。功能直接建議 Android 及 Window Mobile 兩種OS之平板電腦。
  • 必須要有低價NB及平板之產品,讓APPLE覺得降價沒有太多好處,同時逼Intel CPU 降價。這是台灣 PC、NB生死戰。
  • 大幅與內容商Amazon、Google、BBC、Book content 廠商與IP TV廠商合作。

Enhanced by Zemanta

2011年8月4日 星期四

電子書趨勢分析

Image representing Barnes & Noble as depicted ...Image via CrunchBase

飛速發展的網際網路在改變全世界的同時,也改變了傳統的出版方式和人們的閱讀方式。二○○七年十一月,亞馬遜開啟了“電子閱讀革命”,推出了第一款電子書閱讀器Kindle。二○○八年全年,亞馬遜總共賣出了五十萬臺Kindle,這讓它一下子知名度飆升。本以網絡書店為主要業務的亞馬遜自從推出Kindle,突然得到了一次大的飛躍。緊接著,美國最大的連鎖書店巴諾( Barnes &Noble )也推出了電子書閱讀器Nook。它還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二○○九年十大科技設備中之一。

  在數字浪潮驚濤拍岸的當下,電子出版物紛紛涌現,極大地改變了閱讀本身。在數字閱讀的新環境下,閱讀對象變得擴大化、閱讀終端開始多元化、閱讀模式更加多樣化。各種電子閱讀方式擁有很大的上升空間、且發展勢頭十分強勁,這讓一些鐘愛紙質書的人充滿了憂慮──在不遠的將來,紙質書籍或許會成為一種藝術品和收藏品,傳統閱讀很有可能被取代!

  不過,美國著名科技雜志《聯機》旗下的wired.com日前刊登名為《電子書未成氣候的五大理由》一文,駁斥上述觀點,證明在當下的時代,傳統書籍還會與電子書共存,並且不被取代。

  《紐約時報》科技記者詹娜.沃瑟姆今年初曾在文章中興奮地寫道:“終于看完了我的第一本電子書。”對于一個緊跟時代的人來說,為何這次會對電子書這樣的新科技顯得如此遲鈍?原來,沃瑟姆總是忘掉上一次閱讀到了哪裏,所以她才不得不決定在過新年的時候一口氣整本讀完。

  是的,電子書不會像傳統書籍那樣,再自然不過地存在于我們的視線范圍內;一旦你開始閱讀,它也不會像傳統書籍那樣時不時地“譏諷”你還有多少沒有讀完;他不會時不時地提醒你,使你為自己那“可憐”的閱讀速度感到羞愧。即便有一千零一本電子書,我們仍然看不到,因此就對它們的存在表現得若無其事、心不在焉。這是第一點原因。

  其實,電子書會拉長閱讀時間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容易分散讀者的注意力。《獨立報》作家約翰.哈裏認為,我們在計算機上閱讀電子書,就如同在一個聚會上看書,當周圍的人都在大聲說話,集中注意力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

  哈裏稱,自己在計算機上看書的時候,總會不自覺地去查看郵箱、瀏覽Twitter網頁,做與閱讀無關的事情,這樣一來,效率大大降低。因此,他認為,閱讀正受到“大規模分散注意力武器”(WMD, weapon of mass distraction)的威脅。最終,哈裏果斷地關掉計算機,安心閱讀。《時代》雜志圖書編輯戴維.幼林在《失去的閱讀藝術》一書中也說:“閱讀是抵禦分心的一門藝術……它要求我們內心平靜,帶我們進入冥想的境界。讀一本書的時候,我們別無他選,只有耐心,將消極情緒排遣到書外……直到我們從書中抽離再回到紛繁的世界,才發現收獲頗豐。”

  第二,對于傳統書籍,我們可以按照類別將之擺放于書架上,但對于電子書,我們現在還真的是束手無策。在平板計算機或者智能手機中,不同公司的應用程序決定了書的分類,這就導致每一次我們只能看到一個電子書商出版的書籍,而不能一覽來自不同書商的所有電子書籍。現在還沒有哪一個應用程序能解決這樣的問題。

  第三,就讀者本身而言,細心的人在閱讀的時候經常會在書的空白處做些讀書筆記。雖然這樣的空白在傳統書籍中佔的地方很少,但在電子書中,它竟然被“狠心地拋棄”了!所以說,相對傳統書籍而言,電子書缺乏與讀者的這種互動。試想下,在與他人交換書籍閱讀的時候,如果從對方的讀書筆記中獲得“意外的收獲”,這是多麼令人振奮的事情啊!可惜,電子書給不了我們這樣的驚喜。

  電子書一直被認為是可以任意處置的──看完就可刪除丟棄──然而它的成本問題不得不受到關注。誠然,一分錢都不需要花就可以“生產”一本電子書,但事實上電子書商一開始就已考慮所有因素並將價格定好,而這價格通常低于那些紙質新書的折扣價。電子書沒有共享的功能,不善“交際”,也不會體現讀者的個性,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電子書如何才能擴大范圍、擁有更多的受眾群?目前的情勢恐怕還不夠樂觀,現在的電子書交易環境不夠成熟,因而也容易影響內容的創作與設計意願。這是第四點原因。

  說到傳統書籍能體現讀者的個性,的確,它是我們個性化的延伸。或許,這跟我們的虛榮心有關吧──在公共場合下讀什麼書、不讀什麼書,其實都受我們的內心所趨──我們更多的是希望別人看到我們在讀什麼書,從而將他們的想法往我們預期的方向上引導。紙質書籍就好比我們穿的外衣、挂的名片,也是我們外在形象的一種表現方式。所以,千萬別在成年人的聚會上看《戴帽子的貓》。當然,電子書可沒有這樣的作用。這是第五點原因。

  法國作家尚─菲利普.德.托納克曾這樣評價傳統書籍:“書的真正作用是對抗遺忘。”約翰.哈裏認為,當電子書承載的新式花樣越多、能提供一百種不同的功能時,它所能代替的那種我們真正想要的書籍作用就越少。當眼下我們的生活被網際網路包圍、形形色色的電子書層出不窮時,哈裏提議要進行“數字節食”──少上網、或盡可能地只開少量的窗口,這樣才能保證全神貫注地閱讀書籍。


外電周三(3日)引述美國矽谷《水星報》 (San Jose Mercury news)報導,Facebook 也決定跨足電子書市場,這家全球最大社群網站已同意收購電子書技術服務公司 Push Pop Press。雙方未表明收購細節。

Facebook 表示,計畫將 Push Pop Press 的電子書互動技術整合入社群網站,但不會直接進軍電子書市場。Facebook 強調,今後 Push Pop Press 的技術、想法與靈感,將成為數億人在 Facebook 聯絡與分享的一部分。

Push Pop Press 的創辦人 Mike Matas 與 Kimon Tsinteris 先前都任職於蘋果 (AAPL-US),今年 2 月甫正式創立 Push Pop Press,數周後隨即因為在 TED 大會上展示支援互動電子書「Our Choice」的技術而聲名大噪


行動市場可能不再由蘋果和Google兩大陣營瓜分,因為亞馬遜(Amazon)將挾著在電子書閱讀器的創新與領導地位,以及龐大數位內容的優勢,進軍平板電腦市場,很有潛力成為下一個數位媒體寵兒。
行動市場的疆界正日益模糊,從智慧手機、平板電腦到電腦與電視,甚至內容優勢,都足以影響戰況。隨著亞馬遜進軍平板電腦市場,外界預料直接受到威脅的將是蘋果、而非Google。

Google採取「水平策略」擴大Android作業系統的普及率,進而帶動廣告與搜尋業務,上季在智慧手機市場的占有率已經超越蘋果的iOS系統。相較之下,蘋果採取「垂直策略」,用戶從裝置、軟體到內容,用戶都固守在一套封閉系統中。

換言之,蘋果不追求提高作業系統普及率,而Google也沒打算跨足硬體製造。兩者是完全不同的企業,商業模式也大相逕庭。

從這個角度而言,擁有電子書閱讀器Kindle的亞馬遜,一直以來就遊走在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大戰的兩邊。當初亞馬遜率先推出電子書閱讀器並佔據這塊市場,直到邦諾書店(Barnes & Noble)推出彩色版電子書閱讀器Nook,才威脅到亞馬遜的龍頭地位。

既然亞馬遜在科技上具有優勢地位,為何讓邦諾有趁隙而入的機會?可能的理由是,電子書閱讀器市場雖然有其利基,但亞馬遜可能打算利用預定今秋推出的平板電腦,與自家的Kindle做出區隔。

亞馬遜與蘋果策略如今看來有雷同之處。購買亞馬遜裝置的消費者,可望直接使用快速便捷的線上購物與訂購服務。而且相較於蘋果,亞馬遜的雲端服務比蘋果新推出的iCloud更有競爭優勢;目前Amazon Web Services的客戶多為傳統上要求更嚴苛的企業主。

假使亞馬遜平板電腦推出後獲得熱烈迴響,這個「線上沃爾瑪」很可能搖身一變,成為足以直接挑戰蘋果的「數位媒體寵兒」。從蘋果推出iPad後獲利和股價的傲人盛況,分析師預估亞馬遜未來12個月股價可能上漲35%。


Push Pop Press:創造一個讓用戶可以分享照片、影片、音樂等互動電子書平台。這款App還有一項特別之處,這是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和兩位蘋果工程師一起打造的,首部出版作品就是高爾的「我們的選擇」 (Our Choice)。




強調個人化的數位電子雜誌,搭配最熱門的iPad裝置,推出第一週就有12萬人下載該款App;Zite創辦人Ali Davar表示,網路出現之初,許多業者努力改善瀏覽體驗,當搜尋引擎出現之後,人們開始有了「誰還需要瀏覽呢」的想法,不過iPad推出後,人們開始又不再熱衷於搜尋,而是更想要瀏覽。

2005年,Ali Davar和溫哥華UBC大學運算智慧實驗室合作創辦一家公司Worio,這也是Zite的前身,主要研究社群搜尋瀏覽器外掛軟體,也就是基於這個社群搜尋技術的背景,後來的Zite才能根據瀏覽習慣判斷用戶興趣,抓住用戶需求。Zite技術幾乎包括所有的網路瀏覽行為,從入口網站到某部落格發表的資訊,全都可以判斷篩選,因此Ali Davar相當有自信地認為可以幫人們解決「資訊爆炸」的問題。

由於完全免費下載,所以獲利方式是仰賴廣告營收,由於這是一款以內容為主的App,所以用戶體驗和廣告展示之間的平衡就相當重要。過不久之後,Zite要開始走出iPad,在其它行動設備平台發表。

趨勢分析

  • 平板化、互動化、應用軟體化、智能化、語音影像化成趨勢。



Enhanced by Zemanta

糖和生質能源的趨勢分析

Ethanol storage tanks at the Costa Pinto sugar...Image via Wikipedia
全世界糖的產量 ( world wide sugar production )

全世界主要生產糖的生產國是巴西、印度、中國、泰國,巴西、印度就占全球產能之57%,加上中國糖產能則占全球產能之64.16%,因此,全球糖的價格決定於巴西、印度糖的出口,而巴西、印度糖的出口比率則由巴西、印度生質能源的政策,依巴西、印度生質能源的政策是將逐漸提高汽車燃料之乙醇使用比率,這一政策使得全球糖價一步一步走高。2009年印度的石油消費量已上升到每天330萬桶,成為世界第四大石油消費國,造成印度新生質能源的趨勢。

糖和乙醇生產行業的角度來看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糖生產國在世界上。 在甘蔗生產方面,印度和巴西幾乎同樣放置。 在巴西,甘蔗的總出可用於破碎,45%是用於食糖生產和55%用於生產乙醇直接從甘蔗汁。 這使巴西的製糖業在增加靈活性,以調整其食糖產量保持在視圖中糖的價格在國際市場近40%的食糖產量用於出口。

全年預計增長速度在該地區的甘蔗下每年1.5%增加了一倍,在過去五年。 這是因為它被認為是保證效益好的經濟作物的農民VIS - A與其他競爭性作物。

印度目前通過一個與季末庫存量過剩的情況在年底超過100萬盧比自1999-2000噸。 與此相對應,糖蜜產量也有所增加。 下表給出了生產的糖蜜,酒精使用的酒精為基礎的化工行業,飲用水部門和盈餘在每年年底。 由此可見,隨著甘蔗生產,顯著的增長也發生在生產的糖蜜,基本原料生產乙醇的甘蔗。 當然,也有其他途徑獲得農業生產乙醇。

據MPNG,5%乙醇混合燃料在全印度的基礎將需要500萬升。 目前提供的糖蜜和酒精將足以滿足這一要求後,完全符合化學工業和飲用水行業要求。


石油是其中最珍貴的天然能源。 隨著印度正以快速的步伐,石油需求將上升。 印度和中國將占到45%的增長在全球初級能源需求到2030年。印度已成為一個重要的消費能源資源。 2009年印度的石油消費量已上升到每天330萬桶,使其成為世界第四大石油消費國。

印度也是第四大乙醇生產國在世界上。 乙醇生產在印度有一個優勢,因為它的生產可能會離​​開食糖價格的影響。 通過混合汽油與 10%的生物燃料,80萬公升汽油可節省每年在印度一份報告說,該研究所的國防研究與分析。為了加強國家的能源安全,印度政府規定的混合5%的乙醇與汽油的9個國家和4個中央直轄區在2003年和隨後規定 5%的混合乙醇汽油在20個國家和8個聯盟新界在2006年11月全印度的基礎除了少數州和東北部查謨和克什米爾。

該方案是一個重大的一步利用替代,可再生能源和環保能源資源,如乙醇,以補充化石燃料。製糖業同意所有條款的石油銷售公司(OMCS),其中包括同意以固定價格為三年,也表明了供應充足,增加乙醇混合比例提高到10%。

酒精與健康

經過多年的乙醇使用一次的污染主要城市,在美國,歐洲和巴西,空氣更清潔和更明顯的聯邦指導方針在一個健康的生活方式。

不僅是有毒的品種減少,如一氧化碳和芳烴,但也可能產生地面臭氧較低,因為其生產的必要內容已經大大減輕。特別是,高辛烷值苯,已知會導致白血病,幾乎可以消除,因為乙醇能提供辛烷值它曾經。

對公民的好處是巨大的城市 airsheds, 清潔的空氣意味著健康的人,特別是那些患有呼吸道疾病。 死亡率將提高,醫療保健訪問將減少的數量和嚴重程度,醫療費用和保險費率將受益,而生產率提高的曠工和性能得到提高。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糖消費國,僅次於印度 ,可能會尋求更多的進口後,買了“實質性”的金額,以幫助抑制通貨膨脹作為輸出下降了第三年,根據最高經濟規劃機構。雖然國家有足夠的庫存,這將是“高興”看到更多的外國食糖採購成本低於國內供應,劉孝南區,副組長的經濟和貿易部門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表示,在一次會議上昨日。加強原材料進口可能增加糖供應來冷卻今年的中國通貨膨脹。


分析

  • 只要巴西、印度、中國經濟持續成長,生質能源的需求增加趨勢不變,全球糖價一步一步走高。
  • 以印度的石油消費需求增加趨勢不變,印度將糖轉為生質能源增加之趨勢不變,全球糖價只會走高。
  • 根據新的全球工業分析報告公司,到2015年,全球食糖消費量將達 1.77億公噸,主要需求來至新興開發國家,如中國等,因此新興國家平均所得對食糖消費量有明顯影響。





Enhanced by Zeman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