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4日 星期四

電子書趨勢分析

Image representing Barnes & Noble as depicted ...Image via CrunchBase

飛速發展的網際網路在改變全世界的同時,也改變了傳統的出版方式和人們的閱讀方式。二○○七年十一月,亞馬遜開啟了“電子閱讀革命”,推出了第一款電子書閱讀器Kindle。二○○八年全年,亞馬遜總共賣出了五十萬臺Kindle,這讓它一下子知名度飆升。本以網絡書店為主要業務的亞馬遜自從推出Kindle,突然得到了一次大的飛躍。緊接著,美國最大的連鎖書店巴諾( Barnes &Noble )也推出了電子書閱讀器Nook。它還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二○○九年十大科技設備中之一。

  在數字浪潮驚濤拍岸的當下,電子出版物紛紛涌現,極大地改變了閱讀本身。在數字閱讀的新環境下,閱讀對象變得擴大化、閱讀終端開始多元化、閱讀模式更加多樣化。各種電子閱讀方式擁有很大的上升空間、且發展勢頭十分強勁,這讓一些鐘愛紙質書的人充滿了憂慮──在不遠的將來,紙質書籍或許會成為一種藝術品和收藏品,傳統閱讀很有可能被取代!

  不過,美國著名科技雜志《聯機》旗下的wired.com日前刊登名為《電子書未成氣候的五大理由》一文,駁斥上述觀點,證明在當下的時代,傳統書籍還會與電子書共存,並且不被取代。

  《紐約時報》科技記者詹娜.沃瑟姆今年初曾在文章中興奮地寫道:“終于看完了我的第一本電子書。”對于一個緊跟時代的人來說,為何這次會對電子書這樣的新科技顯得如此遲鈍?原來,沃瑟姆總是忘掉上一次閱讀到了哪裏,所以她才不得不決定在過新年的時候一口氣整本讀完。

  是的,電子書不會像傳統書籍那樣,再自然不過地存在于我們的視線范圍內;一旦你開始閱讀,它也不會像傳統書籍那樣時不時地“譏諷”你還有多少沒有讀完;他不會時不時地提醒你,使你為自己那“可憐”的閱讀速度感到羞愧。即便有一千零一本電子書,我們仍然看不到,因此就對它們的存在表現得若無其事、心不在焉。這是第一點原因。

  其實,電子書會拉長閱讀時間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容易分散讀者的注意力。《獨立報》作家約翰.哈裏認為,我們在計算機上閱讀電子書,就如同在一個聚會上看書,當周圍的人都在大聲說話,集中注意力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

  哈裏稱,自己在計算機上看書的時候,總會不自覺地去查看郵箱、瀏覽Twitter網頁,做與閱讀無關的事情,這樣一來,效率大大降低。因此,他認為,閱讀正受到“大規模分散注意力武器”(WMD, weapon of mass distraction)的威脅。最終,哈裏果斷地關掉計算機,安心閱讀。《時代》雜志圖書編輯戴維.幼林在《失去的閱讀藝術》一書中也說:“閱讀是抵禦分心的一門藝術……它要求我們內心平靜,帶我們進入冥想的境界。讀一本書的時候,我們別無他選,只有耐心,將消極情緒排遣到書外……直到我們從書中抽離再回到紛繁的世界,才發現收獲頗豐。”

  第二,對于傳統書籍,我們可以按照類別將之擺放于書架上,但對于電子書,我們現在還真的是束手無策。在平板計算機或者智能手機中,不同公司的應用程序決定了書的分類,這就導致每一次我們只能看到一個電子書商出版的書籍,而不能一覽來自不同書商的所有電子書籍。現在還沒有哪一個應用程序能解決這樣的問題。

  第三,就讀者本身而言,細心的人在閱讀的時候經常會在書的空白處做些讀書筆記。雖然這樣的空白在傳統書籍中佔的地方很少,但在電子書中,它竟然被“狠心地拋棄”了!所以說,相對傳統書籍而言,電子書缺乏與讀者的這種互動。試想下,在與他人交換書籍閱讀的時候,如果從對方的讀書筆記中獲得“意外的收獲”,這是多麼令人振奮的事情啊!可惜,電子書給不了我們這樣的驚喜。

  電子書一直被認為是可以任意處置的──看完就可刪除丟棄──然而它的成本問題不得不受到關注。誠然,一分錢都不需要花就可以“生產”一本電子書,但事實上電子書商一開始就已考慮所有因素並將價格定好,而這價格通常低于那些紙質新書的折扣價。電子書沒有共享的功能,不善“交際”,也不會體現讀者的個性,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電子書如何才能擴大范圍、擁有更多的受眾群?目前的情勢恐怕還不夠樂觀,現在的電子書交易環境不夠成熟,因而也容易影響內容的創作與設計意願。這是第四點原因。

  說到傳統書籍能體現讀者的個性,的確,它是我們個性化的延伸。或許,這跟我們的虛榮心有關吧──在公共場合下讀什麼書、不讀什麼書,其實都受我們的內心所趨──我們更多的是希望別人看到我們在讀什麼書,從而將他們的想法往我們預期的方向上引導。紙質書籍就好比我們穿的外衣、挂的名片,也是我們外在形象的一種表現方式。所以,千萬別在成年人的聚會上看《戴帽子的貓》。當然,電子書可沒有這樣的作用。這是第五點原因。

  法國作家尚─菲利普.德.托納克曾這樣評價傳統書籍:“書的真正作用是對抗遺忘。”約翰.哈裏認為,當電子書承載的新式花樣越多、能提供一百種不同的功能時,它所能代替的那種我們真正想要的書籍作用就越少。當眼下我們的生活被網際網路包圍、形形色色的電子書層出不窮時,哈裏提議要進行“數字節食”──少上網、或盡可能地只開少量的窗口,這樣才能保證全神貫注地閱讀書籍。


外電周三(3日)引述美國矽谷《水星報》 (San Jose Mercury news)報導,Facebook 也決定跨足電子書市場,這家全球最大社群網站已同意收購電子書技術服務公司 Push Pop Press。雙方未表明收購細節。

Facebook 表示,計畫將 Push Pop Press 的電子書互動技術整合入社群網站,但不會直接進軍電子書市場。Facebook 強調,今後 Push Pop Press 的技術、想法與靈感,將成為數億人在 Facebook 聯絡與分享的一部分。

Push Pop Press 的創辦人 Mike Matas 與 Kimon Tsinteris 先前都任職於蘋果 (AAPL-US),今年 2 月甫正式創立 Push Pop Press,數周後隨即因為在 TED 大會上展示支援互動電子書「Our Choice」的技術而聲名大噪


行動市場可能不再由蘋果和Google兩大陣營瓜分,因為亞馬遜(Amazon)將挾著在電子書閱讀器的創新與領導地位,以及龐大數位內容的優勢,進軍平板電腦市場,很有潛力成為下一個數位媒體寵兒。
行動市場的疆界正日益模糊,從智慧手機、平板電腦到電腦與電視,甚至內容優勢,都足以影響戰況。隨著亞馬遜進軍平板電腦市場,外界預料直接受到威脅的將是蘋果、而非Google。

Google採取「水平策略」擴大Android作業系統的普及率,進而帶動廣告與搜尋業務,上季在智慧手機市場的占有率已經超越蘋果的iOS系統。相較之下,蘋果採取「垂直策略」,用戶從裝置、軟體到內容,用戶都固守在一套封閉系統中。

換言之,蘋果不追求提高作業系統普及率,而Google也沒打算跨足硬體製造。兩者是完全不同的企業,商業模式也大相逕庭。

從這個角度而言,擁有電子書閱讀器Kindle的亞馬遜,一直以來就遊走在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大戰的兩邊。當初亞馬遜率先推出電子書閱讀器並佔據這塊市場,直到邦諾書店(Barnes & Noble)推出彩色版電子書閱讀器Nook,才威脅到亞馬遜的龍頭地位。

既然亞馬遜在科技上具有優勢地位,為何讓邦諾有趁隙而入的機會?可能的理由是,電子書閱讀器市場雖然有其利基,但亞馬遜可能打算利用預定今秋推出的平板電腦,與自家的Kindle做出區隔。

亞馬遜與蘋果策略如今看來有雷同之處。購買亞馬遜裝置的消費者,可望直接使用快速便捷的線上購物與訂購服務。而且相較於蘋果,亞馬遜的雲端服務比蘋果新推出的iCloud更有競爭優勢;目前Amazon Web Services的客戶多為傳統上要求更嚴苛的企業主。

假使亞馬遜平板電腦推出後獲得熱烈迴響,這個「線上沃爾瑪」很可能搖身一變,成為足以直接挑戰蘋果的「數位媒體寵兒」。從蘋果推出iPad後獲利和股價的傲人盛況,分析師預估亞馬遜未來12個月股價可能上漲35%。


Push Pop Press:創造一個讓用戶可以分享照片、影片、音樂等互動電子書平台。這款App還有一項特別之處,這是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和兩位蘋果工程師一起打造的,首部出版作品就是高爾的「我們的選擇」 (Our Choice)。




強調個人化的數位電子雜誌,搭配最熱門的iPad裝置,推出第一週就有12萬人下載該款App;Zite創辦人Ali Davar表示,網路出現之初,許多業者努力改善瀏覽體驗,當搜尋引擎出現之後,人們開始有了「誰還需要瀏覽呢」的想法,不過iPad推出後,人們開始又不再熱衷於搜尋,而是更想要瀏覽。

2005年,Ali Davar和溫哥華UBC大學運算智慧實驗室合作創辦一家公司Worio,這也是Zite的前身,主要研究社群搜尋瀏覽器外掛軟體,也就是基於這個社群搜尋技術的背景,後來的Zite才能根據瀏覽習慣判斷用戶興趣,抓住用戶需求。Zite技術幾乎包括所有的網路瀏覽行為,從入口網站到某部落格發表的資訊,全都可以判斷篩選,因此Ali Davar相當有自信地認為可以幫人們解決「資訊爆炸」的問題。

由於完全免費下載,所以獲利方式是仰賴廣告營收,由於這是一款以內容為主的App,所以用戶體驗和廣告展示之間的平衡就相當重要。過不久之後,Zite要開始走出iPad,在其它行動設備平台發表。

趨勢分析

  • 平板化、互動化、應用軟體化、智能化、語音影像化成趨勢。



Enhanced by Zemanta

糖和生質能源的趨勢分析

Ethanol storage tanks at the Costa Pinto sugar...Image via Wikipedia
全世界糖的產量 ( world wide sugar production )

全世界主要生產糖的生產國是巴西、印度、中國、泰國,巴西、印度就占全球產能之57%,加上中國糖產能則占全球產能之64.16%,因此,全球糖的價格決定於巴西、印度糖的出口,而巴西、印度糖的出口比率則由巴西、印度生質能源的政策,依巴西、印度生質能源的政策是將逐漸提高汽車燃料之乙醇使用比率,這一政策使得全球糖價一步一步走高。2009年印度的石油消費量已上升到每天330萬桶,成為世界第四大石油消費國,造成印度新生質能源的趨勢。

糖和乙醇生產行業的角度來看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糖生產國在世界上。 在甘蔗生產方面,印度和巴西幾乎同樣放置。 在巴西,甘蔗的總出可用於破碎,45%是用於食糖生產和55%用於生產乙醇直接從甘蔗汁。 這使巴西的製糖業在增加靈活性,以調整其食糖產量保持在視圖中糖的價格在國際市場近40%的食糖產量用於出口。

全年預計增長速度在該地區的甘蔗下每年1.5%增加了一倍,在過去五年。 這是因為它被認為是保證效益好的經濟作物的農民VIS - A與其他競爭性作物。

印度目前通過一個與季末庫存量過剩的情況在年底超過100萬盧比自1999-2000噸。 與此相對應,糖蜜產量也有所增加。 下表給出了生產的糖蜜,酒精使用的酒精為基礎的化工行業,飲用水部門和盈餘在每年年底。 由此可見,隨著甘蔗生產,顯著的增長也發生在生產的糖蜜,基本原料生產乙醇的甘蔗。 當然,也有其他途徑獲得農業生產乙醇。

據MPNG,5%乙醇混合燃料在全印度的基礎將需要500萬升。 目前提供的糖蜜和酒精將足以滿足這一要求後,完全符合化學工業和飲用水行業要求。


石油是其中最珍貴的天然能源。 隨著印度正以快速的步伐,石油需求將上升。 印度和中國將占到45%的增長在全球初級能源需求到2030年。印度已成為一個重要的消費能源資源。 2009年印度的石油消費量已上升到每天330萬桶,使其成為世界第四大石油消費國。

印度也是第四大乙醇生產國在世界上。 乙醇生產在印度有一個優勢,因為它的生產可能會離​​開食糖價格的影響。 通過混合汽油與 10%的生物燃料,80萬公升汽油可節省每年在印度一份報告說,該研究所的國防研究與分析。為了加強國家的能源安全,印度政府規定的混合5%的乙醇與汽油的9個國家和4個中央直轄區在2003年和隨後規定 5%的混合乙醇汽油在20個國家和8個聯盟新界在2006年11月全印度的基礎除了少數州和東北部查謨和克什米爾。

該方案是一個重大的一步利用替代,可再生能源和環保能源資源,如乙醇,以補充化石燃料。製糖業同意所有條款的石油銷售公司(OMCS),其中包括同意以固定價格為三年,也表明了供應充足,增加乙醇混合比例提高到10%。

酒精與健康

經過多年的乙醇使用一次的污染主要城市,在美國,歐洲和巴西,空氣更清潔和更明顯的聯邦指導方針在一個健康的生活方式。

不僅是有毒的品種減少,如一氧化碳和芳烴,但也可能產生地面臭氧較低,因為其生產的必要內容已經大大減輕。特別是,高辛烷值苯,已知會導致白血病,幾乎可以消除,因為乙醇能提供辛烷值它曾經。

對公民的好處是巨大的城市 airsheds, 清潔的空氣意味著健康的人,特別是那些患有呼吸道疾病。 死亡率將提高,醫療保健訪問將減少的數量和嚴重程度,醫療費用和保險費率將受益,而生產率提高的曠工和性能得到提高。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糖消費國,僅次於印度 ,可能會尋求更多的進口後,買了“實質性”的金額,以幫助抑制通貨膨脹作為輸出下降了第三年,根據最高經濟規劃機構。雖然國家有足夠的庫存,這將是“高興”看到更多的外國食糖採購成本低於國內供應,劉孝南區,副組長的經濟和貿易部門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表示,在一次會議上昨日。加強原材料進口可能增加糖供應來冷卻今年的中國通貨膨脹。


分析

  • 只要巴西、印度、中國經濟持續成長,生質能源的需求增加趨勢不變,全球糖價一步一步走高。
  • 以印度的石油消費需求增加趨勢不變,印度將糖轉為生質能源增加之趨勢不變,全球糖價只會走高。
  • 根據新的全球工業分析報告公司,到2015年,全球食糖消費量將達 1.77億公噸,主要需求來至新興開發國家,如中國等,因此新興國家平均所得對食糖消費量有明顯影響。





Enhanced by Zemanta

2011年7月24日 星期日

全球能源的趨勢 ( Global Energy Trend ) 分析

The following is the author's description of t...Image via Wikipedia

雖然太陽能、風力發電、生質酒精與生質柴油成長率很高,世界能源消費在2010年:超過5%的增長,能源市場結合起來,危機恢復和強大的產業活力。 能源消耗在G20飆升超過 5%,2009年略有下降2。2010年後, 這種強勁的增長是導致兩個融合的趨勢。 工業化國家,經歷了大幅下跌的能源需求在2009年,在2010年堅決收回,幾乎回來的歷史趨勢。 石油,天然氣,煤炭和電力市場遵循相同的趨勢。 另一方面,中國和印度,這表明沒有放緩跡象,2009年,繼續他們的強烈需求,對所有形式的能源。

2009年,世界能源消費量下降,第一次在30年(-1.1%)或130億噸石油(百萬噸油當量),因此在金融和經濟危機(國內生產總值下降0.6%,2009年)。 這種演變,是由於兩種截然不同的趨勢。 能源消費增長依然強勁在一些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在亞洲(4%)。 相反,經合組織,消費受到嚴重削減了4.7%,2009年和因此幾乎下降到了2000年的水平。 在北美,歐洲和獨聯體國家,消耗下跌4.5%,5%和8.5%分別由於經濟活動放緩。 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佔 18%),因​​為其消費量大幅上升8%,2009年(從 4%,2008年)。 石油仍是最大的能源來源(33%)儘管其市場份額已經下降隨著時間的推移。 煤炭張貼了越來越大的作用,在世界能源消費量:2009年,它佔 27%的總額。

據國際能源機構佔世界能源供應102569億千瓦時(1990年); 117687億千瓦時(2000年); 133602億千瓦時(2005年)和143851億千瓦時(2008年)。 世界發電量11821億千瓦時(1990年); 15395億千瓦時(2000年); 18258億千瓦時(2005年)和20181億千瓦時(2008年)。 相對於電源 20181億千瓦時的電力終端使用僅 16819億千瓦時,2008年歐盟 27國,包括:2 857億千瓦時,中國 2 883億千瓦時和533億千瓦時美國 4。 2008年能源使用量的人是在美國4.1倍, 歐盟的 1.9倍和1.6倍中東和世界平均水平的87%在中國和印度30%的世界平均水平。 2008年能源供應的電源是石油33.5%,煤炭26.8%,天然氣 20.8%(化石81%),可再生(水電,太陽能,風能,地熱發電和生物燃料)12.9%,核電 5.8%,其他4%。 石油是最流行的能源燃料。 石油和煤炭為代表的組合超過 60%的世界能源供應在2008年。


石油仍是最大能源消耗
首座離岸風力發電計畫將在下個月招標,國內風力機產業供應鏈,包含東元電機(1504)、上緯、台塑重工、中鋼旗下中鋼機械等具備風力設備及工程製造廠,可望成為主要受惠者,法人表示,未來風電商機粗估至少5,000億元,將成國內企業界未來發展新契機。

東元昨日股價收20.45元,上漲0.35元,成交1.15萬張。東元近年積極轉型布局風力發電整機組裝市場,去年發表台灣首座自製200萬瓦級大型風機,並與江西力德風電合資成立力德東元,確保東元綠能核心產品高效率馬達與永磁發電機的主要原料稀土供應無虞。東元風電有四座生產基地,分別位於美國德州、江蘇無錫、福建漳州與台灣中壢,最大年總產能可產到500支風力發電機,以單支約1億元推算,可創500億元營收。

另外,大陸風力發電葉片樹脂市占率去年已達15至20%的樹脂廠上緯,積極切入下游的離岸風電開發,去年底與東元電機、台朔重工、中鋼機械等合組「台灣離岸風電聯盟」,將於彰化啟動台灣首座離岸風場計畫,上緯董事會也於上月通過成立「海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資本額為台幣1億元,投入離岸風場開發。法人表示,經濟部為加速再生能源發展,積極開發離岸風力機,目標2030年前新增逾1,000支風機,台灣總容量將達4,200MW,發電量相當於3座核電一廠,預估將創造5,000億元產值,龐大商機將成國內企業界未來發展新契機。

經濟部長施顏祥日前表示,除在2020年增加450支陸上風力機,總容量達1,200MW外,也計劃2030年前在彰化、雲林及嘉義等外海海域,安裝600支離岸風力機,總裝置容量可逾3,000MW。

中國、印度能源需求激增

隨化石能源價格攀升,生質能源產業的發展成長迅速。工研院 IEK(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超群指出,由於需求仍將大於供給,未來幾年生質能源的產能將持續擴張,2015年全球整體產值可望達 533億美元。他表示,2006年全球生質酒精總產量 511億公升,生質柴油總產量65億公升,分別占全球汽油用量的4%、1%左右。從區域市場來看,德國的生質柴油產業領先全球,市占率高達 49%。而美國則在政策支持下,生質酒精與生質柴油產業並進,生質酒精去年更已超越巴西,成為全球第 1(市占率為 37%)。

他說,美國去年生質酒精、生質柴油總產量分別達183 億、10億公升,全球市占率分居 1、 2。每公升生產成本,生質酒精為0.26至0.33美元,生質柴酒為0.35至0.70美元,今年10月 E85生質酒精每公升零售價格為0.53至0.74美元,比汽油便宜 1成 5至 2成 5。

而巴西去年生質酒精總產量為 170億公升,市占率35% ,全球第 2。每公升生產成本為0.17至0.20美元,主要產品 E25每公升售價0.77美元,比一般汽油便宜約0.53美元。

由於生質能源的生產漸趨成熟,在巴西,「彈性燃料車」(Flex Fuel Vehicle, FFV)市占率已高達 8成2 。他表示,美國 FFV近年來也持續成長,目前已售出600 萬輛,2008年將有31種 FFV上市,預估市場規模約75萬輛。

至於亞洲,生質能源市場起步雖晚,不過張超群認為,部分東南亞國家擁有相對廉價的勞工,又具天然資源優勢,印尼為世界最大植物油生產國、馬來西亞為世界第 2大棕櫚油生產國、菲律賓則是世界最大椰子油生產國,這些都是驅動產業成長的因子,如能掌握出口至歐洲的商機,未來發展生質能源產業將極具潛力。


美國風力成本是越來越低
經濟部推動再生能源開發,在風力發電方面勾勒出規劃將風能開發由陸域延伸到離岸,預計2030年前設置千架風力機,總裝置容量將達4200MW(百萬瓦),相當於3座核一廠,其中包括離岸的600架風力機,風能產業鏈產值可望達5000億元以上。 經濟部長施顏祥今(18)日表示,目前風力的陸上發電成本已與一般傳統的石化能發電成本相近,各國也都相當看好未來海上風力發電的潛力,紛紛投入離岸風力的發展,而經濟部也已列為重點發展項目。

目前我國陸域風場共設置近300架風力機,累計裝置容量約530MW,預計未來可再設置約450架風力機,相當於1,200MW裝置容量,估計將在2020年前開發完成。

施顏祥指出,目前經濟部規劃先在2015年完成國內首座離岸風場開發,2020年完成開發淺海風場600MW,相當於120架風力機,由於目前以西部沿海地區較適合開發,因此後續將透過經濟規模區塊開發方式,在彰化、雲林、嘉義等外海海域,以每年新增240MW裝置容量的開發速度來推動,以逐步達到累計裝置容量3000MW,合計離岸共設置600架風力機。






分析
  • 石油能源需求仍是無法完全取代,這趨勢將造成越來越多農產品轉成生質能源,然而,生質柴油比傳統的石化柴油增加10%的氮化物排放;生質柴油燃燒產生的熱量比較低,所以引擎的馬力與扭力都會降低;生質柴油需要大量的植物來提煉,需要大面積的土地來種植,可能會衝擊糧食的供應,農產品長期處於高價時代將來臨;
  • 石油和煤炭為代表的組合超過60%的世界能源供應,而中國是全世界煤最大生產國,也是最大消耗國,預計至2015中國將消耗全球60%煤產能;
  • 如果以量計算,中國不管是石油、煤、天然氣需求成長都是最高,大幅發展高效率之替代能源是台灣很重要之方向,因為台灣風力成本是可以低於3/度;
  • 若中國、印度持續大幅用石油能源,全球石油價格將高漲;
  • 當石油能源枯竭時,石油能源占全球能源36.5%,其他能源很難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