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台灣國債問題嚴重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台灣國債問題嚴重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8月14日 星期三

2014 ~ 2015 中央政府未償債務將近公債法上限,租稅負擔率11~12%偏低主因是產業外移、政府經常性支出過高,難道馬政府不知道嗎?

明年總預算 歲入負成長
每任總統都增加國債,每任總統都不清廉?

明(103)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出爐,歲出編列1兆9,407億元約成長1.7%,歲入編列1兆7,308億元,負成長0.1%,這是99年以來首度負成長。值得注意的是,至明年底,未償債務餘額將擴增至占GDP的38.6%,距公債法上限只差2%。

 江揆昨天主持103年度計畫及預算審核會議全體會議,聽取財政部、主計總處對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籌編情形。

 明年歲入較102年度減少25億元,約減少0.1%;歲出較102年度增加331億元,約增加1.7%,最後確定數將提報下周四(22日)行政院會通過。

 其中歲入歲出差短2,099億元,連同債務還本640億元,共須融資調度財源2,739億元,全數以發行公債及賒借收入彌平,因此舉債占歲出規模約14.1%,至明年底累計未償債務餘額約占GDP38.6%,距新修正公債法上限40.6%只剩2%就到頂。再過一、二年,恐怕就無舉債空間可用,江揆指示財政部及早提出財政中長期規劃與相關部會討論,因應未來需求。
社會福利因退休俸、18%、健保補助大增

 政委朱敬一、薛琦都有發言,認為歲入負成長,預算籌編困難,主因稅收太少,租稅問題應儘速解決。目前租稅負擔率11~12%偏低。

 因財政困窘,政府無力擴張財政預算,歲出規模成長不到2%,僅微幅成長,主要是支應擴大公共建設計畫與12年國教等依法律義務支出,其中公建支出較102年度增加175億元為1,925億元,增幅約10%。

 政院表示,希望公建發揮火車頭角色,活絡經濟,帶動財政擴張效果,並藉由加速(或擴大)公建刺激經濟成長。據悉,連同營業及非營業基金預算,公建規模將逾3,000億元。

依據103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經部所屬國營事業繳庫盈餘只有台糖獨撐大樑,繳庫盈餘40.51億元,其他皆掛蛋。

 為籌措財源,財主單位對明年財產收入已編列民營化公股釋股,以洽特定人方式釋出給四大基金,股權仍在政府手上。初步規劃釋出中鋼2%,挹注國庫80億元,中華電信近2%挹注約180億元,加上一銀、合庫等已民營化公股行庫,計約5、6支上市櫃公司釋股,政院持續檢討標的、比例及額度中。

難道,馬政府不知道政府大部份福利支出都幾乎沒什麼稅收

    2012政府一年花超過 1.93兆,台灣軍公教及相關人員經常性支出卻占整體總歲出 83%,若由 2011 ~ 2012 經濟成長模型看,2013 台灣 GDP 比重看,發現台灣 GDP 結構已改變,經估算:
  • X-M(貿易順差)占 6.4% GDP
  • 海外營餘占 3.3% GDP
  • 外資投資占 14.7% GDP
  • 內需消費含房產建材占 54.1% GDP
  • 政府支出占 19.2% GDP
  • 公共財政收入-支出 2.4% GDP
    分析發現當政府支出不能帶來廠商投資、外資投資,隔年後這些政府支出就無法造就經濟、稅收,就會增加國債。政委朱敬一、薛琦都有發言,認為歲入負成長,主因稅收太少,租稅問題應儘速解決;目前租稅負擔率11~12%偏低。經分析稅收太少主因:

  • 其中,占 GDP 19.2% 之政府支出稅收其實是相當低,由其是政府支出給 18%、退休俸及相關福利之稅率是超低的,但卻占 GDP 這麼高比率,應儘速解決;
  • 台灣產業大量外移、低獲利加速惡化稅收結構、高級技術勞工外移、產業升級緩慢是另一個造成稅收下降主因,盡管有這些原因,企業繳稅包含:營利事業所得稅營業稅、金融保險機構營業稅、關稅、貨物稅等幾乎都是以法人為主的繳稅項目,除了2004年以外,企業繳稅佔總稅收比例一直維持在50%左右,其絕對數值除了2009金融風暴後百業蕭條之外,即便時任財政部長李述德將營業稅從25%降到17%、降低遺產稅以及遞延營利事業所得稅,整體趨勢也是持續增長。

    政府支出占GDP太大比率,政府支出占GDP越大,能抽到稅是不多的,因此賦稅/GDP低,政府支出越大 GDP越高但能抽到稅越低,更不用說18%、退休俸支出是計入政府支出占GDP,稅率卻是非常低;

    2012 台灣政府支出分配在勞保及就業補助才 3.0x%, 政府支出分配在建設只有 2.66%; 韓國支出分配在建設 9%; 美國稅收支出分配在勞工失業補助就占 15%; 可看出台灣政府歲出的問題嚴重,這些都過去領導人不正確政府支出觀念造成的,不是公務員的錯,問題是政府支出分配不重視經濟、勞工、產業升級,因此政府經常性支出還在成長惡化中,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辦?

    當政府不重視『政府經常性支出/GDP』比重過高時,會產生下列現象;

  • 稅率比週遭國家區域高,卻覺得稅收不足變相增稅,造成產業大量外移;
  • 產業大量外移,許多上市公司海外營餘,因為兩岸稅法,台灣繳稅%降低很多但GDP中又佔許多,自然租稅負擔率降低很多;
  • 政府支出給產業升級補助比重過低,造成低獲利且稅收減少;
  • 政府支出給勞工福利補助比重過低,造成高級技術勞工外移且來自高級勞工稅收減少;
  • 立法院不知立法讓台灣產業早期的靠分紅配股保留2% ~ 3%,吸引人才到台灣,經濟才能振興,立法院只知如何維繫政府經常性支出及總統施政,結果就是造就一個自肥體系;

  連台灣最重要公司人才被大陸、三星挖角,卻不思解決之道,人民繳稅養這政府有用嗎? 『政府經常性支出/GDP』也可稱為政府腐敗指標,越高就代表政府花越多錢在人民不需要的事情上,台灣之『政府經常性支出/GDP』應該是全世界最高的;那不是最腐敗的政府?你可以想想  1. 十三所學校共二十五位校長貪污事件; 2. 台灣教授假發票案、大學教授詐領國科會補助款案 ; 不就證實政府人員小事都極可能挪用或浪費民酯民餻,更證實這政府很難有真正清廉為民服務,都是假的演給人民看的;

   所以 『政府經常性支出/GDP』越高代表越多政府做的事情對人民是無用的,那就該問問薛琦你做了那些事是有益人民?
Enhanced by Zemanta

2013年7月20日 星期六

台灣經濟競爭力為什麼逐漸消失? - 房地產泡沫、政府經常性支出泡沫、低投資率正威脅台灣

全球競爭力 台灣退到11名

房地產應該鼓勵觀光建設,不是住宅、豪宅,這樣的內需GDP成
長才會帶來較長遠之GDP成長率
依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今(30)日發布的年度全球競爭力報告,台灣排名落至第11名,較去年退步四名。經建會主委管中閔表示,我國競爭力實況沒這麼差,但他強調,在人才外流與金融法規鬆綁上,政府應積極處理。

管中閔指出,今年台灣排名退步主因是經濟表現不佳,當前經濟表現主要受制於國際經濟情勢,「整體說來,台灣在各指標表現上,有進有退,不能因為整體排名退步,就認定台灣表現很差。」

他舉例,在「經濟表現」這一大項的細項中,台灣在物價控制的排名由第六名掉到第24名,實際上,去年台灣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是1.93%,維持在2%防線內,「物價排名差,是相較歐盟許多國家處在通貨緊縮、比較出來的結果。」

在今年IMD報告中,最讓管中閔有感觸、認為政府最應警惕之處,就在於國內企業抱怨人才外流,以及金融法規鬆綁不足,「這兩個因素困擾企業經商,政府必須要努力處理。」

應該利用人民幣開放建立台灣成為亞洲金融地位,央行需調高
人民幣定存利率讓它超過2%,自然能學新加坡利用人民幣鼓勵
歐、美、日富人觀光移民台灣,這樣之GDP成長比每年『都更』
花政府經費補助實際。
IMD每年根據「經濟表現」、「政府效能」、「企業效能」與「基礎建設」四大項目,評比各國競爭力。

受國際景氣復甦乏力影響,以出口為導向的亞洲四小龍,除南韓連三年維持22名外,另三小龍排名均退步。

IMD今年將台灣、大陸、南韓、瑞典、瑞士等九國列為「贏者群」,昨天經建會特別搬出這一點,說明台灣競爭力表現並不差。贏者群主要是指在1997至2013年之間進步五名以上的國家;台灣曾在2009年排名落至23名,2011年表現最佳排名第六,去年第七。經建會形容近四年台灣表現最佳。

IMD競爭力評比,有三分之二比重仰賴去年統計表現,另三分之一取決於企業回覆問卷情況。據了解,IMD與協助調查的經建會在今年第1季共發出320份問卷,調查對象是在台的跨國企業與國內排名2,000大的企業,最後回收問卷數約50份。

台灣 M1B 成長驚人,中央地方暗地鼓勵炒房但經濟表現平平

   台灣自 2006 開始 M1B 就一直成長,2008 金融海嘯後,政府為了刺激經濟成長,2009 大幅貨幣寬鬆 M1B 大幅成長,到2010 台灣 M1B 成長超過 2.5兆,當年 GDP 成長率跳升至 10.72 % ,由於面對大陸、東協投資優惠稅率之競爭,營所稅也降至 17%,當年民間投資率也拉最高;

2005 ~ 2013 M1B 成長率遠超過經濟成長率將接近2004 M1B之一倍,同時房貸+建貸也大幅成長

    台灣 M1B 拉高、經濟成長率升高時,整個政府支出於產業升級比重卻是下降的,整個政府支出於人事、退休相關之整個經常性支出卻一直成長,根據主計處資料,2012 中央支出於經常性支出比重已經拉高超過 90%,按照行政院早期的 ECFA 及 FTA 計劃喧導文章,是要增加相關產業升級補助費用,來鼓勵產業升級,但實際執行之結果是政府支出於產業升級比重是下降的;


    M1B 拉高沒做好防堵資金流入房市,加上中央、地方用都更、五都升格暗地鼓勵炒房,因此,台灣房地產價格的漲勢驚人,由信義房屋所統計的房價指數,全台平均漲幅一倍,台北市最大平均漲幅更是超過150%的水準,而 M1B 跳升期間也是房價跳增時期,資金跑到房地產。當絕大多數背負房貸的台灣人,貸款負擔率都大幅攀升,尤其是台北市,2010年以後,平均45%的收入都要支付房地產貸款,根本無力於其他非必要性的民間消費。


    M1B 拉高資金流入房市,台灣購屋住宅貸款快速攀升,12年來從2.4兆台幣增加到5.3兆台幣,買房置產興盛的結果,帶動營造業建築貸款增加,而汽車貸款、信用卡貸款、其他民間消費貸款等項目則被嚴重排擠。也就改變了台灣 GDP 結構,內需消費之 GDP 成長來自於房地產就會升高,如何讓 M1B 拉高資金投資進入企業、新創公司創造就業率成為政府最大課題?

    台灣 GDP結構改變了,內需消費 GDP 占超過 54%,由上面分析知道一大部份內需消費 GDP出於房地產,然而由房地產抽得的稅卻占總稅收比率最低的,還創造極大房貸泡沫,這就是中央、地方用都更、五都升格暗地鼓勵炒房之結果,許多高官、立委也都想利用這次 M1B 拉高刺激經濟之際,將資金流入財團手上之房地產裡,這主因就是台灣的稅制來自立委、財政部,而立委、官員績效卻與台灣產業無關,造成中央、地方為了刺激經濟,就運用都更、五都升格暗地鼓勵刺激房地產,帶動營造業建築、購屋住宅貸款快速增加,並推動觀光,這就台灣所謂的『在地經濟』

分析
参考:
Enhanced by Zemanta

2013年5月19日 星期日

你所不知的『賦稅/GDP比率』12%為什麼 - 從台灣稅收模型看經濟、競爭力及賦稅比率問題

失業率高於東協主要國家
   面對台灣經濟持續低靡,連續7季GDP成長率低於 3.65%,失業率是四小龍最高,就業率也是四小龍最低,產業面臨低獲利率,2012 外資直接投資金額還落到全球倒數局面,情況之嚴重已經不是兩黨思考那樣,這就是兩黨政黨檯面領導者輪流執政 13 年之結果,人民、勞工對現在兩大政黨台面上領導者是多麼失望,大家面對:

2013 觀光業大幅衰退?
 台灣是同時面臨經濟持續低靡、高失業率、高國債,許多公教學者及政治名人如蔡英文等等都提出是『賦稅/GDP比率』過低,須增稅來改善,但馬總統正是用這些改革如油電雙漲、增證所稅等等建議去實施,結果是經濟低靡證交稅稅收大幅減少,為什麼像蔡英文、劉憶如她們意見與想法變成不可行?

    經我依照 2011 年稅收模型及GDP做詳細分析,發現台灣 GDP 結構已改變,台灣產業大量外移、低獲利加速惡化稅收結構,2012 政府經常性支出加上地方花費過高讓政府拉升至2.9兆更加速惡化稅收結構也是『賦稅/GDP比率』過低主因之一,由下表發現 ( 預估部份都標示於表上 )
  • 外資投資(FDI)、內需消費含建材(預估)、公共財政收入-支出、政府支出加起來占GDP之 70.51%,但這些稅收貢獻卻只有 25.48%,也就是說『賦稅/GDP比率』過低僅佔GDP的8.x%,遠低於美國的24%和韓國的25.6%,主因來自於產業大量外移、低獲利率、政府人事及退休福利等經常性支出成長太快,導致 GDP 結構改變,『賦稅/GDP比率』難以提升,不是稅率問題,例如 政府退休18%支出計入政府支出也成為GDP一部份,但這部份綜所稅稅率是很低的
  • 更驚人的是 ( 綜所稅 + 證交稅 )/總稅收是 38.99%,也就是說證交稅是不能停徵的,任何改變會減少股市成加量,就是降低稅收、降低了『賦稅/GDP比率』、惡化政府財政,請有改革想法的人搞清楚,思考改革方案是否務實?我個人覺得由房地產漸近式增稅是比證所稅實際,致少真的可以增加稅收、影響之經濟面較低。
  • 政府若能增加台商、外資投資,隔年稅收、GDP將增加,因此綜所稅、營業稅、營所稅將增加,失業率將下降,這是真正能大幅增加稅收,也就是經濟成長、投資率增加才是提高『賦稅/GDP比率』之關鍵。
   由 GDP 對應到稅收的模型不難看見『政府人事及退休福利等經常性支出成長太快』會導致『賦稅/GDP比率』越低、國家財政加素惡化、增稅,政府太多支出是稅收貢獻很低的,增稅會讓經濟成長遲緩、投資率下降、反而稅收減少、『賦稅/GDP比率』降低,因此,政府、在野黨須搞清楚,方向弄錯是回不來的,那一些稅是對經濟負面影響小又易徵收。由於『政府人事及退休福利等經常性支出成長太快』會加速惡化國家財政,建議公務員薪資、退休俸應與 國家債務/GDP比率、失業率、GDP成長率有關連,以減緩財政惡化。

    也希望大家了解,政府年金改革是不得已,不管馬英九、蔡英文、朱立倫或蘇貞昌主席,誰執政都將面對相同問題,給政府年金改革鼓勵是需要的。

資料参考:http://www.cnyes.com/, 經建會, 主計處 ( 若有意見,請留言 )

Enhanced by Zemanta

2013年2月21日 星期四

執政5年,漲勞保、漲學費、恢復18%、軍公教調薪3%,這些學生根本搞不清楚為什麼?

反對漲學費 學生高唱悲慘世界

憂心學雜費調漲,近30所大學學生團體所組成的「反教育商品化聯盟」,上午前往教育部門口抗議,改編電影「悲慘世界」的主題曲,高歌「Do You Hear the Student Sing?」訴求研究所與大學部的學雜費都不該調漲,反對教育部放任學生被大學當成「提款機」。
教育部回應表示,研究所並非國民義務教育,成本應由政府、校方與學生共同負擔,研究所學雜費從84年開始授權大學自定,短期間內不會有所改變。

教育部長蔣偉寧上個月在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中指出,研究所學雜費採備查制,大學可自主決定是否調漲。學生團體擔心大學會調漲研究生學費,填補大學部學雜費連年凍漲產生的財務缺口。

反教育商品化聯盟代表、台北藝術大學戲劇所研究生張文華表示,近年研究生的處境越來越惡劣,有大學把「助學金」改成「獎勵金」,藉此規避勞健保;還有學校刪減助學金10%,剝削底層學術勞動者。

張文華說,教育成本不該由學生承擔,大部分學生畢業後都進入企業求職,政府應該課徵資本利得稅,藉此擴大教育經費來源,而不是縱容教育商品化,讓研究生淪為「學術奴工」。

政治大學學生勞動權益促進會代表、勞工所碩一學生王淳芳說,校內研究助學金每個月只領3000元,十年前的學長姊每個月可領8000元,在物價不斷飆漲的情況下,研究生被迫四處打工。

對於學生要求凍漲學費訴求,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長馬湘萍說,研究所非國民義務教育,成本理應由政府、大學與學生三方共同負擔。教育部從84年起授權大學自主決定研究所學雜費,短期間內不會改變這項制度。

她表示,少子化讓大學招生競爭越來越激烈,連龍頭台灣大學都不敢貿然大漲研究所學費,更何況是其他大學?


【台灣醒報記者郭琇真台北報導】「課徵資本利得稅,解決教育商品化問題!」由於各校擬漲研究生學費,因此台大、政大等學生21日聚集教育部,演唱《悲慘世界》主題曲〈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表達抗議。多位學生代表指出,教育本為公共性,因此不該由學生承擔教育成本;教育部次長陳德華則回應,研究生學費調整為各校決定,各校可自行斟酌。

教育部長蔣偉寧今年1月於大學校長會議上指出,研究所學雜費規定採備查制,學費是否調漲為各校自訂。對此,由北藝大、台大、政大和交大等校學生組成的反教育商品化聯盟21日集結教育部表達抗議,呼籲學費不能漲且不能與大學部脫勾。

記者會現場,學生代表們還唱起近期當紅電影《悲慘世界》的主題曲〈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呼籲教育部和各大學校長們,學生並非學校提款機。

張文華表示,近年研究生的處境越來越惡劣,台大去年把「助學金」改成「獎勵金」,如此老師可以因研究生表現不好而不發薪資,這樣的修法等同把學生「勞動」的定位改為「服務」;政大則打算刪減研究生助學金10%到20%,學校既要漲學費,又同時砍研究生獎助學金,根本是雙重剝削。

「課徵資本利得稅,擴大教育經費才是解決之道!」政大勞研所代表更說,不該由學生承擔教育成本,大部分學生畢業後都進入企業求職,政府應該課徵「資本利得稅」,藉以擴大教育經費,而非反其道行,讓教育商品化。

張文華補充表示,所謂課徵資本利得稅的關鍵在於近年勞工報酬佔全國GDP的比重不斷下降,從原本的40%下降為20%,企業所得卻從40%不斷攀升到50%。他認為,教育是公共的,將企業分配的GDP報酬撥為教育經費,將能有效解決教育商品化問題。

教育部次長張德華受訪時表示,據數據統計上來看,國內研究生學費普遍低於大學生,且目前各大學校多拿大學生的學費來補貼研究生;而因為研究生學雜費調整本來就由各校訂定,因此此議題就交由各校自行衡量。


由台灣政府開銷看,未來學費將持續漲,要未來勞工負擔輕,就必須選非公教出生之從政者

馬總統任內讓政府支出浮濫,2012歲出竟然達1.93兆,是國債鐘國警訊,全民必須監督政府歲出及軍公教薪資、退休俸時代提前來臨,否則以後增稅幅度會更高,增稅造成經濟衰退、投資率下降及年年成長之軍公教花費將深深影響台灣下一代之工作機會。勞工更擔心的是軍公教花費將勞保儲金給拖垮,公共債太高,已經快接近台灣GNP之40%,事情非常嚴重,國家大部分福利都給了軍公教,結果勞工唯一最重要福利之儲金給政府拖垮,而年輕人失業率又高,勞工會瘋掉。

由 2012 年政府歲出看,這黃金十年不是勞工與全民的,也不是學生的

政府總支出預算近 1.94兆,成長7%才是『財政健全』增稅主因,經常性支出高達 83%,蓋估之軍公教整體薪資及退俸花費更接近 1.15兆 ( 不含地方、交通部、衛生屬、勞委會 ),這就是政府急於增稅、調高油電價格之主因,因為油電虧損是要由稅收去補,今年經濟成長率小於 2% ,總稅收成長率低於軍公教花費總成長率是主因。為什麼馬總統急?因為稅收不夠政府經常費用支出之時間越來越近,當然我也同意油及工業用電漲價,問題是政府經常性支出總花費成長率占總稅收比率過高會逐漸影響政府推動經濟成長之效能,國家許多振興科技之支出就會減少,鼓勵投資之優惠比率就不足,年輕人失業率問題難解。

軍公教人數,含在職與退休,從2005 年的108萬 至 2011年的 125 萬人,多了17萬人,而政府的總負債(資料來源:財政部國庫署)也從 2005年的四兆一千億,來到2011年的五兆六千六百億


分析主因
  • 政府總支出預算近 1.94兆,人事加上軍公教退休福利費用每年成長至少3%才是『政府支出分配』改變之主因,經常性支出 ( 薪資及經常性花費為主要 ) 高達 83%,而勞保及就業補助才占政府支出3.04%,今年人事加上軍公教退休福利費用還會持續膨脹,總稅收成長率低於軍公教花費總成長率,當然先降低教育部補助學生之費用,學費必然要漲;勞工退休福利被砍、勞保費增加、勞工子女學費還被漲價,這制度立的法律都是壓榨勞工的。
  • 總稅收成長率低於軍公教花費總成長率,自然先調漲油電來減少政府對中油台電之虧損補助;
  • 總稅收成長率低於軍公教花費總成長率,自然再調漲勞保費,然後立法院再把一大堆勞工社會福利由勞保去分擔;
  • 政府整個體制只知抽稅自肥,造成產業大量外移連勞工都大幅外移,已經有300萬勞工在大陸、東南亞工作,一年損失之經濟成長率、稅收相當巨大,整個賦稅低主因就是政府花費高沒有競爭力,產業升級慢、產業與勞工大量外移之結果
  • 馬總統執政5年,恢復18%、軍公教調薪3%,馬總統執政8年政府多支出約 9600億,這些債務就是背在勞工子子孫孫,政府支出預算分配排擠結果,就漲了學費來降低教育部學校補助之經費比重。
  • 目前台灣的電力供應上,煤炭占了41%、天然氣占了30%、核能占了18.4%,其餘是由水力以及再生能源。 國際煤價跌 41%、台灣進口液態天然氣價漲 45%( 依日本液態天然氣價格漲幅計算 )、假設核能成本不變, 台灣電價 : 41% * (1-41%) + 30%*(1+45%) + 18.4% = 86.69% = 1 - 13.31%, 若再考慮台幣比 2007 漲了8%, 台灣電價應該跌 13.31% + 8% = 21.81%, 2007當時台電也已經向民營買電,馬總統應仔細查  " 為什麼台灣電價成本提高? ( 註:馬總統無法達成633之重大因素是電價、產業外移嚴重、出口產業停滯 ).
  • 根據2011,行政院為軍公教人員調薪時的數字,目前台灣在職之軍公教約82萬人,退休約43萬人,總計125萬人,總經常性支出高達 83%。你我還要投票來遭踏勞工與學生之生活嗎?
Enhanced by Zeman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