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物聯網裝置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物聯網裝置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7年2月20日 星期一

Amazon Go 至全聯攜手IBM,將啟動人工智惠型通路與購物服務,更將導至未來「無人商店」( Amazon Go, will launc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shopping services, will lead to future "unmanned stores" )

亞馬遜刺激,實體店面物聯網技術快速發展,重新定義「無人商店」

亞馬遜(Amazon)對實體通路攻城掠地,讓通路界人心惶惶,2016 年 12 月宣布 2017 年將於西雅圖開張無人實體便利商店 Amazon Go,則成了實體通路心理上的轉捩點,所有先前還對新科技有所抵抗的實體通路,聽到  Amazon Go 的消息後,都不得不積極面對。這股趨勢顯現在 2017 年 1 月美國國家通路聯盟(National Retail Federation)2017 年大展(BIG Show 2017)上,各種實體店面的物聯網、虛擬實境等技術大行其道。

通路物聯網技術公司 Everseen 執行長艾倫‧歐赫里希(Alan O’Herlihy)表示,Amazon Go 雖然只是單點測試的概念商店,但是對實體通路業者來說,卻有如當頭棒喝,紛紛感到「糟了,非得做什麼不可」。

事實上,早在此之前,實體通路就已經面臨相當大的壓力,傳統實體通路來店人潮已經連續 4 年萎縮,而美國經濟可是處於復甦期,實體通路龍頭梅西百貨(Macy’s)與勞氏(Lowe’s)業績不振宣布裁員數千人;相對地,亞馬遜營收卻大幅增長,還要增僱 10 萬員工。據萬事達卡(MasterCard)通路趨勢報告 SpendingPulse,2016 年底聖誕購物季,美國通路總營收增長 4%,但增長主要來自線上通路,線上營收增加了 19%。

傳統通路先前就已經感受到亞馬遜的強大壓迫,Amazon Go 的推出可說只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但這根稻草造成通路心態絕大的改變。

通路攝影追蹤技術公司明日通路(RetailNext)行銷長瑞‧哈特仁(Ray Hartjen)證言 Amazon Go 造成的變化,表示 Amazon Go 讓許多通路業者頓時明白,物聯網科技通路時代確實已經來臨,不再只是紙上談兵。先前通路受到亞馬遜壓力時,認為只要也建個網站,弄個線上商店就行了,現在它們覺悟到:真正需要科技化改變的,是它們的店面。在這樣的情緒下,未來通路引進新科技到實體店面的速度將大為增加。

相關科技廠商磨刀霍霍,積極搶食這股龐大商機,美國國家通路聯盟 2017 年大展上,通路科技百花齊放,Autonomous 展示遠端通訊機器人,可代替員工巡視店面,員工只要坐在辦公室,就能一次監控多數機器人,在店內以更高的密度提供顧客所需的服務,包括用遠端操控提供資訊,以及回答問題等,這樣的技術可望減少人事成本、減輕人員勞動程度,卻能提供更好的服務。

IT 大廠也不會放過這樣的潮流,Google 發表擴增實境(AR)手機 App,讓消費者可以在虛擬模特兒上試穿衣服,或是在家中模擬顯示想買的家具放在家中的樣子,類似台廠宅妝(iStaging)所提供的服務;英特爾(Intel)則發表藍牙、影像及 Wi-Fi 感測器,讓店主能在店內追蹤消費者的行為,更了解消費者的購物習慣,目前英特爾的此項感測器已經安裝於 100 家實體店面,合作對象包括 Levi’s 與 Thomas Pink 等。

英特爾物聯網通路部門表示,看到許多通路開始動起來,且急著行動,尤其 Amazon Go 推出後,通路業者心中的急迫性更是大增。英特爾已經看準了這個商機,打算投入 1 億美元開發物聯網通路平台「反應通路平台」(Responsive Retail Platform,RRP),串聯店內所有物聯網軟硬體

Amazon Go 是否能大展鴻圖,或是是否很快展店到全球,還在未定之天,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在 Amazon Go 的刺激下,實體通路與物聯網科技廠商積極攜手合作,全球的實體通路店面,很快就會大有不同。

全聯攜手IBM,啟動5年革新轉型

全聯福利中心將2014年視為革新元年,今日宣布全聯將與台灣IBM攜手合作,啟動五年發展藍圖,從什麼都便宜轉型為「來全聯買進美好生活」的策略,落實2017年開店千家,2020年營收朝向二千億元的目標。

全聯今年在總裁徐重仁的帶領之下,期許全聯成為台灣人的幸福超市。全聯將與IBM攜手合作,以全聯的在地優勢加上IBM的全球經驗,共同啟動台灣的流通業二次革命。

全聯福利中心總裁徐重仁表示,全聯與台灣IBM攜手合作,創造超市幸福新體驗,呼應他接任時的啟動台灣流通二次新革命的願景;除了提供更好的購物環境及快速結帳等有感服務,並加強農漁產、生鮮之產品質量,符合超市以家庭為主的消費模式。徐重仁強調,企業不應以獲利為唯一考量,全聯將不再強調低價,但優質平價的策略不會改變。

全聯福利中心總經理蔡篤昌表示,全聯為完全的本土品牌,為了朝向全球性超市發展,才開啟與百年企業的台灣IBM攜手,在制度及系統上轉型及提升。乾貨部分將強化庫存管理,並提升與台灣農業的結合,像是QR Core可以掃瞄出農產履歷,第三是全聯有750萬會員,幾乎家戶都是全聯會員,期望透過會員的資料分析,進一步達到滿足個人消費。雙方合作首要任務就是提升全聯IT系統,並在未來五年逐步實現資訊轉型。

全聯與台灣IBM共同擬定企業中長期策略定位,同時針對組織文化、營運績效及人才培育等面向提出五年發展藍圖,短期目標為門市質的提升及顧客服務的優化,中長期目標則是傾聽全聯750萬會員的聲音,提升個人與家庭化之商品及服務,創造幸福的購物體驗。

IBM將藉由全球零售經驗及科技之創新服務,透過打造智慧零售,消費者為中心,精準與預測行銷,全通路消費,多元化顧客服務以及購物新體驗等營運方針,協助全聯轉型;同時發展安心食品及生鮮超市的透明履歷管理,協助全聯塑造超市品牌形象。

IBM大中華區董事長暨首席執行總裁錢大群指出,這次全聯與IBM強強聯手,以個性化的互動與服務,突破以往做不到的事,讓一件商品從農產上游到消費者手中的過程效益提昇,成功打造幸福的超市。

台灣IBM全球企業諮詢服務事業群合夥人黃月金則說,全聯目前在全台約有700間門市,會員數多達750萬人,想要轉型現在欠的只是東風,要如何了解每一位消費者不同的需求,最重要的是聽聽顧客的聲音,要如何從那麼大量會員的海量資料裡面,提出讓消費者有感的促銷,讓消費者體驗一流的購物經驗,開啟一致性之跨通路購物與服務。

全聯IBM結盟 啟動科技流通革命

台灣流通業教父徐重仁又出招!全聯福利中心總裁徐重仁13日宣布,將與台灣IBM締結策略聯盟。藉由海量資料、雲端等智慧技術,根據不同客層的消費習慣打造網購、APP等「全通路購物平台」,方便消費者取得購物訊息和產銷履歷,創造啟動流通業的「二次革命」。

徐重仁在13日的記者會中,將2014年定位為全聯的「革新元年」。他表示,盼此次合作有助落實2017年展店數達1千家,2020年營收破2千億的願景。全聯總經理蔡篤昌說,全聯將借重台灣IBM在資訊端的技術,建立涵括從門市、網購、APP 到 Email 的全通路購物平台,讓消費者能及時取得所需的購物訊息;基於食安考量,也將建立食品溯源的雲端平台,結合產地履歷和QR Code技術,讓生鮮食品管理透明化。

徐重仁解釋,全聯要成為「更乾淨、結帳速度更快,成為消費者更好的鄰居。」他也強調,全聯的定位是「家庭超市」而非便利商店,本次合作能擴大通路,也有協助振興台灣農業的意義。

台灣IBM總經理黃慧珠舉例說明,像她在下班後回家要燒菜, 80幾歲的婆婆早在冰箱中放滿從全聯買來的生鮮,對婆婆來說,「全聯已經取代傳統市場的地位」;就連去礁溪泡湯,也是從當地全聯買水和毛巾,顯示全聯在台灣人生活中已經佔有重要地位。

全聯擁有近700家門市、「福利卡」會員突破750萬人。未來台灣IBM將利用海量資料技術,蒐集並分析會員購物習性,並區分銀髮族、SOHO族等不同客群,提供最適合顧客的購物模式。

RETAIL Intel To Invest More Than $100M In Retail IoT

Semiconductor giant Intel has committed to invest more than $100 million over the course of the next five years in the retail industry to connect the physical and virtual components of retail operations.

In a blog post, Intel said it’s launching the new Intel Responsive Retail Platform, which reinforces its effort to integrate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nd other technologies into the retail industry. The platform is aimed at helping change how people shop and how shops serve customers.

“Every technology provider knows customers can derive savings and increase manageability and security of client PCs via remote management solutions. In retail, though, the advantages are especially profound. Retail businesses require the highest level of productivity from POS client machines to maximize profitability and deliver exceptional customer service,” Intel wrote.

What’s more, Intel said the security environment is particularly demanding in the retail market, with POS systems constantly at risk of being attacked by sophisticated bad guys. Intel pointed to research from Gartner and CompuCom that found 70 percent of all retail breaches happen at the point of sale. “Technology providers and MSPs working in the retail sector can deliver immediate gains in efficiency, manageability and security with solutions made possible by Intel® Active Management Technology (AMT),” Intel said. “This is built into all new 7th Generation Intel Core vPro processor family platforms.”

While Intel is announcing a new $100 million investment, it has long been a player in the IoT market. In 2015, Intel debuted technology designed for “smart” vending machines — the first gateway specifically geared to that industry. ....



趨勢分析
  • Amazon Go  將帶動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智慧感應、自動化庫存管理、自動化店面許多新應用。
  • 這是 computing is every-where 及 AI on everything 開始發酵的結果。

2016年10月30日 星期日

機器人時代來了,所有物聯網裝置都將有人工智慧的核心 - 那些事件發生對人類影響是巨大的 ( The era of robots is coming, all devices will have the cor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機器人來了 這7種工作他們超拿手

Google involve in Robot industrial will make a big impact to human
機器人來了!功能設計更上一層樓,在一般家庭、辦公商務、醫療照護、陪伴療癒、教育娛樂、金融理財、賣場等各種生活場合,機器人提供多樣化服務,與人類更自然互動。

隨著人工智慧、環境與動作感測辨識、以及情感認知互動等技術大幅提升,機器人已更上一層樓,可以具有人型外觀、能人對話互動、甚至可從人類互動中學習增長智慧。

如今在一般家庭辦公商務醫療照護陪伴療癒教育娛樂金融理財、賣場等生活場合,我們開始可以看到機器人與人類互動、提供多樣化服務的身影。

例如話題持續延燒的日本軟銀( SoftBank )服務型機器人Pepper,預計最快 9 月下旬,就可以在台灣各大電信門市、銀行、賣場等場合,看到 Pepper 現身服務。

機器人也可以成為家庭生活的好幫手。例如日本豐田(TOYOTA)開發的 Human Support Robot 機器人,使用者可透過平板電腦觸控定點遙控,協助撿拾或吸取地上物品。此外,清潔機器人可以透過紅外線和光學感測,幫忙家庭掃地吸塵、清理地板。

當然,機器人也可以搖身一成為大廚,料理出一道道拿手好菜。

國外媒體報導,Moley Robotics 規劃最快 2017 年推出機器人廚房解決方案,家庭成員可以透過廚房的觸控螢幕,或是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指示廚房內的機器人手臂,操作料理的過程。

隨著人口高齡化和少子化趨勢,缺工問題接踵而來,銀行、醫院、百貨、餐飲業、汽車運輸業等服務業,正陸續引進機器人來取代人力,因此創造出新興商業模式。

例如日本本田(HONDA)的 All-new ASIMO 人型機器人,躍進到具備自主能力(autonomous)的新階段,可在辦公場合扮演商務接待的角色,也能和一般上班族自然互動。

而在金融科技(FinTech)浪潮下,數位化機器人可能逐步取代銀行分行的從業人員,化身數位理專,直接面對臨櫃一般民眾,提供理財資訊與建議,成為民眾金融理財的好幫手。

同時,機器人軟體也逐步滲透進入汽車運輸領域。例如本田和軟銀在 7 月下旬宣布合作,本田將軟銀 Pepper 機器人內建雲端人工智慧軟體,應用在汽車領域。未來汽車將變身成為超級電腦或是機器人,讓車輛在行駛過程中,可與駕駛和乘客對話。

在醫療照護層面,療癒機器人可以幫助醫護人員、照顧親戚和病患之間的互動,例如日本 RIKEN-TRI Collaboration 推出看護機器人 RIBA,可以抱起和放置病患,協助病患上下輪椅。

美國研究團隊也開發出智慧軟組織自動機器人(Smart Tissue Autonomous Robot),可進行比擬類外科醫生縫合動物器官軟組織的手術作業

機器人不只可以幫人類工作,還可以陪你深情伴唱

例如日本產業技術總合研究所(AIST)推出的擬真機器人 HRP-4C ,可以按照人類的頭髮、臉部五官、頸部、手足設計,顏面表情更可隨著外部環境條件變化。HRP-4C 更可以結合語音合成技術,模仿人類聲音唱出歌曲,肢體也可隨著歌曲同步變化生動。

被科技威脅的未來:人類沒有工作的那一天 - 值得閱讀深思

  一天,亨利福特帶汽車工人工會領導人參觀最新的自動化工廠,正為了自動化生產線不需要工人,洋洋得意。工人工會領導人回了亨利福特一句話,「你打算如何讓這些機器人買你的車呢?」

這段對話可能是虛擬的,但是卻預示了科技長期快速發展下,工資、生產力、 消費力架構的社會經濟結構,已經被推到了巨變的引爆點。

過去,機器是提高勞工生產力的工具,今天,機器就是勞工,取代的不只是低技能的工作。

  電腦成為「有思考能力」的機器,能決策 、會學習、甚至有好奇心,加上大數據與雲端運算,需要依賴電腦資訊工作的白領階層終將被機器、軟體所吞噬。這些專業化、例行性與可預測的工作,包括律師、藥劑師、醫師、分析師、IT技術人員、甚至公司主管等都將一一被取代。

  機器佔據工作機會,但機器人只生產、不消費,將使薪資成長停滯、所得更集中在少數富有者身上,大量的消費者最終因缺乏足夠的所得與購買力,使得社會失去消費動能,終將威脅到經濟成長。

不同於一般科技人或趨勢家,作者馬丁‧福特(Martin Ford)是成功創業家,長期觀察軟體發展、從獨特的科技對社會的影響角度切入,引證大量資料,率先詳盡研究機器智能和機器人科技可能帶來的衝擊,分析出因科技而生的七大致命的經濟趨勢。

  不管我們願不願意,機器接管工作的腳步只會加快,熟悉的生活都將終結,我們勢必要重新思考經濟運作,才能因應科技強大的顛覆破壞力。

    當機器人已經不是想像中的笨重機器手臂,現在的機器人會共享知識、靈巧度可與人類匹敵、3D視覺也難不倒它們。機器大軍即將突破人類就業安全網,農業、製造業、服務業、零售業等提供最多就業機會的產業為了生存而紛紛轉型自動化。我們創造工作的速度,遠跟不上工作消失的速度。

  機器人將成為不吃飯、不逛街、不消費的超級勞動力,而失去工作的人們將成為失能的消費者;當中產階級不再握有消費能力,經濟成長將無限期停滯,最終走向經濟學家無法從過往經驗預見的全面經濟崩壞。

  大數據、自然語言科技、機器自學、基因編程演算法,讓人工智慧走出科幻電影,成為現代生活真實的一部分,人類引以為傲的技能與專業,即將面臨嚴峻挑戰。


Google 20 日宣布收購提供聊天機器人開發工具的新創 API.AI,透過 API.AI,開發者可輕鬆打造同時支援文字和語音辨識的對話式介面(Conversational UI)。

API.AI 可支援 15 種語言

API.AI 的 API 透過語音辨識、意圖辨識和上下文語境理解等技術,讓電腦理解人類語言並轉換為行動,協助開發者打造類似 Siri 的對話式智慧助理,可用於聊天機器人、App、智慧家電等。

Google 指出,目前已有超過 6 萬名開發者使用 API.AI,其中包含 Slack、Facebook Messenger 和 Kik 等通訊軟體。API.AI 目前可支援英文、中文、法文、德文和西班牙文等 15 種語言和方言,而 API.AI 自家的聊天機器人助理 Assistant 已擁有超過 2 千萬名使用者。

Facebook 和 Google 的語音辨識大戰

在此之前,Google 已有豐富的自然語言處理相關經驗,並於今年開放自家語音辨識工具 Google Natural Language API 供開發者免費使用。

此外,Google 也推出類似亞馬遜 Alexa、蘋果 Siri 的智慧語音助理 Google Assistant,並整合進旗下即時通訊軟體 Allo,可提示回覆訊息、協助訂餐廳等功能,而收購 API.AI 後,可讓 Google 更容易轉換人類語言、理解這些文字背後的意圖。

除了 Google,Facebook 同樣也在其通訊軟體加強語音辨識功能,除於 2015 年收購語音辨識新創 WIT.AI,也測試將 Facebook Messenger 的語音內容轉換為文字,讓接收者可直接閱讀。Facebook 旗下 WhatsApp 則是在 iOS 10 中與 Siri 整合,可以直接用語音指示 WhatsApp 撥電話或傳訊息。

語音辨識 + 藍牙耳機 = 語音時代來臨

有了語音辨識技術,未來智慧型手機可以辦到的事,可能都不再需要打開手機便可完成。

知名科技趨勢分析師瑪麗米克(Mary Meeker)在報告中指出,語音時代即將來臨。她說明,「語音是最有效率的運算輸入形式」,此外,語音介面也可以更容易預測我們談話背後的意圖,讓我們不用再從首頁開始瀏覽,而是直接進入想要的功能。

從蘋果推出無線耳機 AirPods 也可看見此趨勢,AirPods 內建免持麥克風,讓使用者可隨時輕鬆召喚 Siri。可想見,未來和智慧助理的溝通管道,可能將逐漸從手機轉移至耳機,或許我們就不用再花這麼多時間盯著手機螢幕了!


根據路透社的報導,日本最大的汽車製造商豐田 (TOYOTA) 宣佈,他們發明創造出了一種機器人孩童,這種機器人不但能夠做路途嚮導,且能夠安慰和寬解那些沒有孩子的女性。據了解,豐田公司計劃將在下一年開始銷售這種「機械寶寶」。

路透社的報導指出,這種長約 10 公分的機器人名為 Kirobo Mini ,內部裝有攝影鏡頭,麥克風和藍牙系統,同時可以連接智慧型手機。豐田公司的研發部門表示,他能夠辨識人的情緒,並能夠做出反應。 例如;當擁有者跟 Kirobo Mini 一起坐到車上,在過程中一旦車輛緊急刹車, Kirobo Mini 的機器人能夠喊出「噢」的反應,並開始談話,目的是提醒可能疲憊的駕駛,在開車時不會睡著。而在車輛平安到目的地之後,Kirobo Mini 還會誇獎自己的主人。

除了在車上陪伴駕駛者之外,Kirobo Mini 這種機器人最非比尋常的一點,就是在於它能該安慰那些沒有子女的日本婦女。根據豐田公司表示,這種機器人能夠緩解日本因低出生率,而對婦女所造成的心理性負面後果。豐田公司的總研發師指出,Kirobo Mini 的底盤很像是一般兒童的腳,能夠表現搖晃動作,模仿那些平衡能力還未發育完全而必須要坐著的孩子們

過去,豐田也曾經研發一系列舊版本的 Kirobo 機器人,這些舊版本的機器人曾經在國際太空站中工作了 18 個月之久,為的就是陪伴太空站內的太空人,並且提供心理支持的作用。至於,新款的 Kirobo Mini 未來在日本的建議售價將為 400 美元(約為新台幣12,550元)。

餐飲服務、製造業逾五成工作已可交給機器人代勞

華爾街日報 12 日報導,根據麥肯錫公司(McKinsey & Co.)發布的報告,餐飲服務業工作是最有可能被科技所取代的,73% 的工作內容可以利用現有的自動化科技來完成。這份報告顯示,包括包裝物品、生產線焊接等可預測、重複性任務也可透過現有機器人技術加以取代。這些可自動化任務約佔美國總工時的五分之一,若就特定製造業而言,佔比將會更高。麥肯錫預估高達 59% 的製造業活動都可由機器人代勞,90% 的焊接、切割工作都可自動化。

當然,可以自動化並不意味著機器人大軍馬上就會取代人類、特別是那些勞力供給充裕的產業。這份報告發現,必須利用專業技術來做出決策、規劃以及創意的工作較難被機器人取代,醫療業從業人員目前也不用擔心會被搶走飯碗。

麥肯錫報告顯示,零售、運輸業 51% 的工作時數可被自動化,金融與保險業為 43%,藝術、娛樂與休閒為 41%。另一方面,教育服務業可被自動化的比率僅有 27%。

麥肯錫指出,如果有一天機器人的自然語言理解能力跟一般人類一樣,金融與保險業工時可自動化比率將從 43% 跳升至 66%。

趨勢分析
  • 從大數據、語音辨識技術、影像辨識技術、自然語言科技、機器自學、基因編程演算法、機器手臂、機器人走路街道辨識,那些事件發生對人類影響是巨大的,再度說出機器人時代來了,人類無法抵擋機器人時代的來臨。
  • 若 Google、Facebook、Apple、Intel 將機器人科技整合了電腦,在合理價位下一個是機器人又是電腦的科技將普及人類社會,讓企業效率更高,讓電腦與娛樂、教學、搜尋及建議之機器人電腦產生下一代革命。
  • 機器人及人工智慧趨勢將超越穿戴裝置成為普及之科技產品。



2016年10月6日 星期四

2016年全球最佳的健身追踪器:Fitbit、Garmin、Misfit ,,, ( How to understand wearable growth ? from fitness tracker )

Best fitness trackers 2016: Fitbit, Garmin, Misfit and more

Best fitness tracker

Our Garmin Vivosmart HR+ review broke the record for an all-time high score for fitness trackers and for good reason: it's all singing, all dancing and packed with tech, although that still might not make it the perfect choice for everyone.

The Vivosmart HR+ offers a great mix of activity, heart rate and GPS tracking, which makes it a no-brainer for those thinking about a Fitbit, but non-plussed by the idea of taking a phone along for a run.

While the band is still a little chunky for some and the screen is nowhere near as attractive as the Blaze, it offers up around a week of battery life, is devilishly good when it comes to notifications and it's water resistant to about 50m – although the lack of a swimming mode is a bitter disappointment.

Run stats are a little light – if you want more than pace, distance or basic HR data then you'll need to head into proper GPS running watch territory.

( Garmin Vivosmart HR+ 是全世界最佳的健身追踪器,它提供 GPS、心跳監視、睡眠追踪、記步器等功能 )
Feature check: Steps, sleep monitoring, 24/7 heart rate monitoring, GPS.

Best general fitness tracker

Fitbit raised the bar with the Charge 2, in spite of the device falling slightly short of its own expectations. As well the usual steps and sleep tracking – all logged within Fitbit's superb app – the Charge 2 tracks heart rate continuously, monitors resting heart rate and now rates VO2 Max, a scientific gauge of fitness. New breathing training to combat stress adds to a stellar line-up of wellness features – so why isn't it topping the table?

Teething issues with screen responsiveness, a fiddly interface and flaky heart rate tracking during very intense workouts make for an experience that falls short for the more active user. It will accurately track runs, but you need to take your phone out with you.

However, if general wellbeing is more important to you than getting sweaty at the gym, the Charge 2 is one of the strongest devices on the market.

( Fitbit Charge 2 是全世界最流行的健身追踪器,它提供 心跳監視、睡眠追踪、記步器、呼吸訓練、最高血氧測試等功能 )
Feature check: Steps, sleep monitoring, 24/7 heart rate monitoring, breathing training, VO2 Max.

Best for sleep tracking

We talked and Jawbone listened. After receiving mediocre reviews for the Jawbone UP3, the San Francisco company went live with new firmware addressing a number of the key concerns – and automatic sleep tracking is now on offer. That's great news because the UP3 is incredibly in-depth when it comes to tracking your zzzz's. By monitoring a user's bpm, respiration rate, body temperature and galvanic skin response, it can give you your REM, light and deep sleep stats.
( Jawbone UP3 是全世界最流行的健身睡眠追踪器,它提供 心跳監視、睡眠追踪、記步器等功能 )
Feature check: Heart rate (resting and passive), steps, sleep.

趨勢預估

  • 健身追踪器將是 IOT 成長最快產品,將會結合各種健康訊息感測器成為個人健康追踪的主要產品。
  • 它的 Apps 及 web 也將成為 Health social network 的另一種結合營養、健康、運動、瘦身、健康廚藝生意模式。





2016年10月4日 星期二

自動駕電動車開啟新成長,5年後將有2.5億輛的連網汽車具備自動駕駛能力 ( Tesla Autopilot drive 110% growth, it means autopilot car will grow to 250 million market size )

特斯拉買氣未受死亡車禍打擊!Q3銷量飆111% 歷史高

美國豪華電動車製造商特斯拉(Tesla Motors Inc.)剛剛繳出了有史以來最為亮麗的單季銷售成績單,顯示6月30日一名「Model S」電動車車主雖開啟Autopilot自駕模式、卻仍在佛州不幸喪命的事件,並未打擊特斯拉買氣。

華爾街日報、路透社、VentureBeat等多家外電報導,特斯拉2日發布新聞稿宣布(見此),第3季(7-9月)的電動車銷售量來到24,500部,不但較去年同期跳增111%、季增70%,還創單季歷史高。其中,15,800部為Model S轎車、8,700部為Model X休旅車(SUV)。除此之外,特斯拉還有5,500部電動車雖已打造完成、但仍未送達客戶手中,這些數據會等Q4再認列。

特斯拉指出,Q3產量上升至25,185部,較Q2的18,345部季增37%,而Q4雖然天數較少且冬季天候和年底假期將使送貨受影響,但Q4的交貨量、產量仍有望持平或略高於Q3。特斯拉重申,今(2016)年下半年50,000部的目標仍維持不變。

特斯拉今年稍早面臨生產不順的困境,直到6月才逐漸紓解,公司6月誓言要在Q3把週產量由當時的2,000部拉升至2,200部、Q4還要續增至2,400部。不過,特斯拉實際公布的Q3產量仍只有25,185部,代表每週僅生產約2,100部。

特斯拉的平價電動車款「Model 3」大受歡迎、接單夯爆,該公司打算在Q4集資量產Model 3,為此執行長Elon Musk (見圖) 9月還特地要求員工撙節開支、開足火力拉高銷售量,因為Q3將是公司跟投資人證明特斯拉有能力轉虧為盈的最後機會。

不過,Musk的要求顯然引起一些問題。不少網友在線上論壇上爆料,指稱特斯拉有部分銷售員,9月開始以折扣價積極遊說顧客購買展示車跟試駕車。這引發分析人士批評,認為特斯拉此舉將壓縮毛利。對此,Musk上週特地向員工發函,要求員工務必遵守絕不對新車折扣的營運方針。

特斯拉概念股有貿聯(3665)、和大(1536)、世德(2066)等。


鴻海集團擴大電動車生態圈,揪團整頓諾基亞北京舊廠,規劃今年內將該基地變身為車用研發中心,北汽集團、特斯拉等指標廠有望陸續進駐。市場預期,鴻海旗下群創、乙盛-KY等相關供應鏈也將扮演要角,藉此壯大研發基地能量,吸納人才。
鴻海大客戶蘋果日前傳出有意買下電動機車新創業者Lit Motors,以全球市值最大企業之姿,強勢進軍電動車相關領域,鴻海此時也大動作在北京擴大電動車生態鏈,是否與蘋果發展電動車有關,市場關注。

鴻海集團今年5月由子公司富智康向微軟收購諾基亞品牌與資產,隨後鴨子划水重建諾基亞,其中,諾基亞原位於北京的舊廠歷經重組,該基地正轉型開拓車用創新研發,動態各界關注。

知情人士指出,北汽團隊已於第3季進駐諾基亞北京舊廠,今年內將陸續改造為電動車研發中心。

據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目標,北汽帶頭以外,特斯拉以及賓士、BMW等汽車品牌大廠也有望進駐,進而打造車用電池、動力技術系統、整車設計以及驗證檢測、智慧車聯網、大數據等完整的車輛研發中心與聚落。

據悉,鴻海旗下富士康已在汽車電子領域耕耘多年,配合大陸官方十三五規劃鼓勵電動車研發,早與北汽集團多次展開交流,雙方在推動電動車研發、吸引人才、提高製造能力上已有默契。

鴻海集團在車用相關領域資源充沛,轉投資群創的車用顯示面板產品,在歐、美車廠原廠面板市占率高。群創2007年起深耕頂級車用面板市場,近年來在車用面板市場屢創佳績,掌握
BMW、保時捷、積架、福特等大單。

此外,鴻海旗下乙盛已打入特斯拉供應鏈,主要供應天窗、電池組件及地板件等,內部看好隨汽車領域走向輕量化趨勢,乙盛挾豐沛沖壓及射出成型經驗,將是很好的發展利基,目前汽車產品比重約占乙盛5%,預計明年拉升至10%。

市場看好,鴻海集團攜手重量級夥伴一同加速電動車與智慧車輛研發進展,有望以「母雞帶小雞」的姿態,促成相關供應鏈廠商開拓車用電子布局。

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預測,到了2020年全球的道路上將會出現2.5億台連網汽車,而這些汽車都將具備全新的車載服務與自動駕駛能力,使其成為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的主要元素。


Gartner研究總監James Hines表示,連網汽車已成為現實,車載無線上網能力則迅速從高階汽車與高級品牌擴散至中階車款,車載數位內容的建立及使用將推動更精密的資訊娛樂系統,
替應用程式處理器、圖像加速器、顯示器,與人機介面技術帶來機會。在此同時,行動與車輛使用的新概念將讓特別是城市中的汽車所有權走向新的商業模式或其他替代方案。

根據Gartner的預測,全球物聯網裝置數量將從2015年的49億成長到2020年的250億。2020年的全球道路上每5台汽車就會有一台具備無線上網能力,屆時的連網汽車總數將超過2.5億台,這些連網汽車可望具備遠端訊息處理、自動駕駛、車載資訊娛樂系統,與各種行動服務。

對於物聯網的未來,Gartner認為直到2018年市場上都不會出現可主宰物聯網生態體系的平台。Gartner 另一名研究總監 Alfonso Velosa指出,有關物聯網的標準或生態系統都仍在發展中,且許多目前運作中的物聯網專案供應商或生態體系可能會失敗,企業資訊長應該要確保其主要的系統可滿足未來需求的專案策略,對於一個涉及數十年基礎設施的專案來說這格外重要,以閘道為基礎的架構將是物聯網專案能否經得起時間考驗的關鍵作法。

即使企業都忙著建立自己的 IoT 生態體系,但目前並無一致的商業或技術模式,標準還在建立中,且多數的IoT專案使用客製化元件,此一形勢未來將因缺乏主要的技術服務供應商而更趨複雜。

特斯拉預告本月發表驚人新產品 有三種可能

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執行長穆斯克在本月頻頻大展身手,9日在社群網站推特(Twitter)上表示, 在28日發表太陽能屋頂設備之前,將搶先於17日宣布另一新產品,並稱該產品將是最出乎意料之作。

網站Business Insider報導,特斯拉很可能會發表自動駕駛硬體2.0,這項系統將讓電動車的自駕系統識別停止號誌和紅綠燈,讓電動車縱使不在高速公路行進時也能導航,目前其自駕系統在高速行進時才能開啟。

另一可能是發表家用能源儲存設備Powerwall和Powerpack,因穆斯克先前在第2季財報發布會上,曾提到正著手推動能源設備。他當時表示:「我們已擁有下一代技術,而也試圖開始生產,會在第4季致力推動這項產品,主要集中在11月和12月。人們將對這項產品感到相當期待,我也預期這項產品將快速成長。」

可能性最低的則是特斯拉為發表小型SUV車款Model Y預作準備,因穆斯克曾說過Model Y將是繼Model 3之後的下一代新車款,預期將於2017年底或2018年初曝光。

趨勢觀察

  • 很明顯,Tesla 自動駕電動車開啟新成長大於 wearable IOT,所以人工智慧及物聯網的方便性是自動駕電動車吸引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