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準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競選時,曾於今年 1 月談到會要求蘋果公司將 iPhone 的生產線拉回本土。如今,儘管蘋果是私人企業,保有相當的決策權,不過川普似乎已開始思考一系列政策,以吸引企業考慮這些事。
流失的製造業機會
川普在日前與紐約時報等一眾媒體高層修補關係的會議中,談到他與蘋果 CEO Tim Cook 的電話內容。他說:
「Tim,你知道對來我來說其中一項大事,就是成功讓蘋果在美國蓋一間、或是很多間大工廠,而不是到中國,或是越南,或是其他地方。你得在這裡(美國)製造你的產品才行。」
實際上,川普並非是第一個抨擊蘋果生產線計劃的人。早在 2011 年、創辦人 Steve Jobs 還在世的時候,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便曾就美國藍領的工作問題與 Jobs 討論,並希望他考慮回國生產。據報導,Jobs 當時僅冷回:「這些工作已經回不來了。」
目前,美國前五大科技公司,包括蘋果、Alphabet、Facebook、甲骨文、微軟的市值,合計已經超過 1.8 兆美元,比 10 年前的美商五巨頭多了 80%。然而,它們提供的工作,卻比當初少了 22%,亦即少了約 10 萬筆工作機會。《華爾街日報》便指出,美國 21 世紀以後逐漸缺少的製造業工作,最初可以回溯到 2000 年。那時,美國科技業以蘋果與思科為首,逐步將工作移到生產成本更低的亞洲。
減稅
川普指出,他希望執行的計劃,包括推出巨大的免稅額度,同時刪掉一些「大家都覺得很荒謬」的規定,不過,他並沒有明究細節為何,只談到這些新制「將會讓蘋果很滿意」。有記者則提問,如果美國企業確實回國生產,但這些新工廠卻採用機器人作業該怎麼辦?川普則回應,「那我們就來製造機器人啊。」他並補充,現在的重點可是連製造機器人的工作機會都沒有。
除了蘋果,川普亦表示他曾致電 Bill Gates,以及 Ford 高層來商談相關生產線事宜。其他消息也指出,蘋果似乎也真的開始評估起在美國生產 iPhone 的可能,並考慮邀請鴻海到美國投資。目前,蘋果在美國本土組裝的產品僅有 Mac Pro,不過這款從 2013 年起就沒有更新的專業型主機,並不能為美國勞工帶來多少機會。
至於蘋果 CEO 對此有什麼回應嗎?川普則表示, Tim Cook 僅淡回「我知道了。」(I understand that.)。
美國首9月赤字減28%
美國財政部公布,6月預算盈餘為705億美元,反映該國財政持續有所改善。連同6月盈餘,美國2014財政年度首9個月的預算赤字為3660億美元,按年跌28%,是2008年以來最低。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2014財政年度的赤字為4920億美元,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的2.8%。6月的預算盈餘較去年同期減少460億美元,因為去年有一筆來自房利美的一次性收入。
道明證券美國市場策略師Gennadiy Goldberg認為,美國政府限制開支,加上經濟改善推動稅收入增加,是導致赤字減少的主要因素。財政部指出,2014財政年度至今,美國政府的整體收入按年升8%至2.259萬億美元,同期開支僅升1%。
新加坡低稅率、高效能政府、大量吸引投資移民、直接幫勞工加薪策略
『星國鼓勵企業加薪政府出4成』政策發生效果,2013 GDP成長率跳升,新加坡年度財政預算聲明25日公布。為鼓勵雇主提高生產力並與員工分享成果,企業給月薪4千星幣(約合台幣9萬5832元)以下員工加薪時,新加坡政府將提供雇主40%的補貼。這項補貼計畫預計3年,需星幣36億元,約台幣863億元。
雖然新加坡政府在大方向上傾向勞動力市場在未來數年仍繼續緊縮,但會影響工資成長,新加坡政府預計自下月起,也就是年度預算開始的月分,以加薪補貼計畫(Wage Credit Scheme)協助企業轉型為高生產力型態。
作法之一是直接在雇主為員工加薪時,提供補助。此外,還有生產力及創新優惠計畫,公司稅也有30%的回扣、最高3萬元星幣。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尚達曼( Tharman Shanmugaratnam )提出的財政預算聲明公布許多優惠措施,協助新加坡企業度過勞力緊縮的關卡。他說:「我們鼓勵所有雇主充分利用加薪補貼計畫,與員工分享生產力(提高後)的果實。」
註:當時就預估『星國鼓勵企業加薪政府出4成』政策,將大幅提升勞工福利、GDP;現在看見新加坡經第二季 GDP 年率季增 15.2%,遠遠超過第 1 季的 1.8% 增幅。而且,新加坡小額創業移民寬鬆、留學移民更吸引人。
凱爾特之虎威猛不再 愛爾蘭要靠雲端、社群 緩步求復甦
還記得昔日的「凱爾特之虎 (Celtic Tiger)」嗎?《CNN》報導,對愛爾蘭來說,那恐怕已經是一去不復返的過去了。
愛爾蘭曾經經歷過那樣的夢想年代,高科技巨頭如蘋果、戴爾及英特爾,紛紛在都柏林郊區建立起製造工廠。這裡有太多吸引人的條件,像是年輕、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民、位處歐元區核心,而外國人設廠,公司稅率也僅 10% (現為 12.5%)。
都柏林的房價於是快速飆升,銀行業更樂於提供資金,到快速成長的建築部門,房價一炒再炒後倍數成長。投資人接著把眼光伸向周邊區域,接著再透過銀行各種綁定的貸款借錢,來投資海外房產。每個人都像沈浸在繁榮的喜悅中。
我們都知道接下來發生了什麼。經過金融海嘯的折騰後,2010 年 11 月,愛爾蘭接受了歐盟及 IMF 850 億歐元紓困金,由此國家可以承擔所有倒閉銀行的債務。
做為接受援助的代價,政府大舉刪減預算,像是福利削減、退休金凍結、增加稅收,全國 GDP 也痛苦地減了 20% 左右。
3 年之後,回頭看愛爾蘭的發展,答案就在都柏林。現在都柏林帶領著復甦,而主要的支撐,來自社群媒體。
■ 靠下一代科技業重生
在貿易港區 Docklands 原本空出來的廠房與倉庫,現在充滿了下一代受過良好教育的愛蘭爾畢業生,為新一代的美國科技股工作-像是Google、 Facebook、Twitter、Trip Advisor、 Ancestry 等等。
一些中國、日本、德國的高科技公司,也在這裡設立,補充本國無法找到的語言人才。過去的「歐洲矽谷」,現在改由雲端技術公司包圍。
和 5 年前不同的是,如今受低稅率、好人才吸引而來的,主要是規模較小的新創公司。他們不需要像戴爾組裝 PC 廠那樣的龐大空間,公司可以設立在商店旁。因此,他們的周邊可以是創新服務公司、私募股權公司、咖啡店、時尚酒店等等,有助區域的發展。
在企業界,現在希臘、西班牙已經失去關注,愛爾蘭重新得到機會,《Forbes》雜誌第一次將愛爾蘭視為全球最佳的從商地點。
《Forbes》指出,愛爾蘭現在的薪資水準,較金融危機高峰減了 17%,這對勞工也許不是典型的好消息,但高達 13% 的失業人口,代表企業主可以用相對低薪網羅到不錯的年輕人才,加上僅有 12.5% 的企業稅,愛爾蘭有著極為有利的經商環境。
■ 經濟仍未全面好轉
但是這個國家其他地區,恐怕就沒有這麼幸運。靠建築業支撐的小工廠難以振作,出口導向的企業,依然面對危機之後歐美不振的經濟。福利金減縮、慈善機構捐款大降,更變成窮人的「完美風暴」。
人們離開,所以失業率有些下降,但長期失業人口,很難是社群網站公司想雇用的員工,也很難在酒吧或旅館業謀得職務,因此,政府努力在都柏林與科克之外,吸引更多公司加入。
經過先前的風暴後,這裡的房價才剛剛起漲,政府明年度也還要削減預算。總之,當年「凱爾特之虎」的榮景短期間還見不到,這裡還難有健康的銀行部門,而失業率也還在兩位數。
都柏林確實回復了成長,可以看到的變化,像是商店、酒吧紛紛冒出,交通堵塞又回來了,不過現在這種經濟復甦,在愛爾蘭其他地方還很難見到。凱爾特民族只能算小小掙回一些顏面,只能期待雲端、社群產業能更加成長,帶來更多的進展吧。
大陸明年6大經濟要務定調 擴大開放加快自貿區談判
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昨在北京閉幕,公布明年經濟6大主要任務,包括首提國家糧食安全及防控債務風險。大陸經濟學家認為,明年經濟部署,以穩中求進及防範風險為主方針,並強調加快推進自貿區談判,擴大對外開放。據悉,今將單獨公布城鎮化規畫方案。
糧食安全 首列要務
近十餘年來開得最久的經濟工作會議,經過4天於昨閉幕,中共政治局七常委全數出席;會議之餘,還同時配套召開全國城鎮化會議,探討相關改革方案的推進。
但據昨日央視新聞聯播及新華社報導,對外強調的主要是6大經濟任務,對明年國民生產總值具體數據、城鎮化改革方案,都未具體透露。明年經濟6大任務,根據報導,分別是糧食安全、產業結構調整、防控債務風險、促進區域協調、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及提高對外開放水準。
深化改革 全面展開
大陸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從四方面解讀:一,確認經濟存在下行壓力,暗示政策不會偏緊;二,強調要不帶來後遺症的速度,暗示GDP存在向下微調;三,積極財政和穩健貨幣政策提法符合預期,暗示匯改會成明年重點;四,強化管理地方債務風險。
社科院專家陳秋霖認為,會議要求各地區要指定機構負責改革,顯示18屆三中全會通過的「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將全面鋪開,但在地方不另設機構,以符簡約要求。
會議要求「保持國內生產總值合理增長」,專家認為「合理」含義是7.5%,但明年「兩會」政府報告可能訂為7%。而把糧食安全放在一大任務,是歷屆會議史無前例作法。
中美BIT談判亦加快
房地產調控方面,會議要求將從需求管理轉向供給管理,放開高端,保障低端,顯示新一屆政府將加大廉租住房、公共租賃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
值得注意的是,會議強調加快自貿區談判,穩步推進投資協定談判,營造穩定、透明、公平的投資環境,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這顯示中日韓自貿區將有所突破,中美BIT(雙邊投資協定)談判也將加快。
會議強調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顯示大陸開放重點可能轉向中西部,且中亞和東盟兩條線將同時推進。
菲律賓景氣旺 吸引外商
日經新聞報導,菲律賓經濟在消費帶動下快速成長,吸引外商前來分一杯羮,菲國企業則看好菲傭和菲勞在海外對家鄉食用品的需求,而積極拓展海外市場時。
菲國約1億人口,平均年齡23歲。其國內生產毛額(GDP)持續增長,去年就成長7.2%。在人均GDP上,外界預期明年超過3,000美元,國際貨幣基金(IMF)估計其在2019年超越印尼。
5月在菲國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其中一個會議題目就稱菲國為「下一個亞洲奇蹟」。
菲國經濟主要由消費支出來帶動,其占GDP達70%。長久以來,許多菲國人到海外從事勞動工作,因此目前逾1,000萬人在海外居留,但他們匯回國內親人的金額相當驚人,去年達229億美元,成為國內消費的重要財源。
馬來西亞、台灣和泰國的家庭債務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重已經超過美國/外資若流出 亞洲挺不住
全球資金再度流入新興亞洲市場,不僅提振亞洲的資產價格,也協助壓低融資成本。但專家警告,外資流入亞洲的趨勢遲早都會結束,屆時可能對若干經濟體帶來嚴重的衝擊。
華爾街報導,去年的市場動盪曾促使政府決策者加倍努力消除潛在弱點,例如印度費心削減經常帳赤字,新加坡和香港則推出更多措施打擊房地產投機。但是花旗集團表示,外資流入激增已經導致香港、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的利率降至負值。由於利率水準低於通貨膨脹,本地融資成本飆升,對房地產投資尤其不利。匯豐銀行(HSBC)指出,馬來西亞、台灣和泰國的家庭債務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重已經超過美國。
匯豐亞洲經濟研究部門的聯席負責人范力民在研究報告中寫道,這個問題很麻煩,暗示消費者支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債務推動,因此對金融環境緊縮將分外敏感。
在最極端的情況下,資本迅速外流可能導致1997至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時的貨幣貶值情況重現,推高本地利率,引發大規模的信貸違約和經濟衰退。國際收支危機眼下似乎不太可能發生,因為各國央行為應對這類情況,已累積龐大的外匯準備,並設計出多種金融安全制度,力求減小海外投資者大規模撤離可能造成的衝擊。
但有些經濟體的絕緣性比另外一些經濟體要好。由於中國不允許資金自由進出,也不允許人民幣自由浮動,中國或許是最不容易受到資金流出沖擊的經濟體。
但一些規模較小的開放經濟體則更容易受到攻擊。例如,印度、印尼這樣經濟實力較差、又有大量外債即將到期的國家,經常帳赤字是他們最大的問題。一旦資金開始流出,們們的外匯準備便會很快消失殆盡,支付關鍵進口商品與償付外債的能力,也會因此受到限制。
台灣政府作法是什麼? 很奇怪都是不能讓經濟起來的事努力很多:
- 年金改革
- 軍公教砍18%、降低替代率,我各人看法是只要限定退休最高收入42500既可,砍太多會影響經濟;
- 勞保也將砍勞保年金給付,我各人看法是應該是提高勞保保費,而不是『勞保年金改革方案』看見政府變成謊言專家及詐欺集團,政府與在野黨請勿持續苛待勞工,只想從勞工抽稅,每年歲出給勞工福利卻是世界級低,政府應改善。
- 真正害勞保是『勞工保險條例第2條規定』, 普通事故保險包含生育、傷病、失能、老年及死亡五種給付應由勞工繳的綜所稅來支出。勞工每年繳的綜所稅總額已經超過 3000億,而政府支出給勞保及就業補助才 685億,普通事故保險包含生育、傷病、失能、老年及死亡五種給付應由勞工繳的綜所稅來支出,不應該由勞工保險來支出。這種苛待勞工,只想從勞工抽稅做法應該廢除。
- 一例一休
- 無助於吸引投資、降低政府債務、幫勞工加薪刺激消費,擾民的政策;
- 最嚴重是影響到服務業企業營運;
- 盡快修正增加加班彈性,讓喜歡加班勞工有錢可以賺,政府一例一休過於無彈性反而害了勞工。
- 台灣政府拼經濟復甦經濟作法真的太慢太無能,都不重視『吸引投資、投資優惠稅率、降低政府債務、幫勞工加薪刺激消費、鼓勵投資移民』,台灣怎麼會有未來?
- 勞工及人民生活苦,而政府官員天天在玩政治,不重視吸引投資、投資優惠稅率、鼓勵投資移民,台灣怎麼會有未來?
- 美國、新加坡、中國、菲律賓、印尼、泰國都非常重視吸引投資、投資優惠稅率、鼓勵投資移民、幫勞工加薪刺激消費,而台灣政府官員只是天天在玩政治,人民繳稅養這些政府官員根本沒作用,食安、地下管道氣爆都是政府拿罰款,被害人難得到賠償,更扯是許多詐欺吸金案,也不重視被害人賠償,不值得繳稅養這些政府官員!
2 則留言:
eToro is the ultimate forex trading platform for beginner and established traders.
Ever wanted to get free Facebook Followers and Likes?
Did you know you can get these AUTOMATICALLY & ABSOLUTELY FOR FREE by using Like 4 Like?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