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5日 星期四

全球負利率時代來臨,全球資金氾濫、消費需求不足,中國是過度投資、企業債泡沫,美國是稅過高企業投資不足 ( Global negative interest rates came, global capital flooding, but lack of consumer demand,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face different problems in economic )

全球投資人多無助?瑞士創史上首度發售負利率10年債

歐洲小國瑞士週三 (8 日) 成為全球歷史上首個以負利率發售基準 10 年期公債的國家,反映在通貨膨脹低落的環境下,以及主要國家央行們紛紛採取史無前例的貨幣寬鬆行動,使得全球市場進一步落入未知領域。

瑞士週三成功發售總額 2.3251 億瑞郎 (2.2224 億歐元) 的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為 -0.055%,且需求熱烈。這是史上首見投資人願意付錢來借這麼久的債給一國政府,雖然負殖利率公債已是全球成長最快速的資產種類之一,達到歐洲公債的 1/4,德國、奧地利、芬蘭及西班牙去年都發售負利公債,但債期從未如此久。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歐洲公債之所以需求熱絡,原因是全球通膨降溫,導致投資人較願意接受負利率,因為他們預期物價只會緩慢上升。瑞士 3 月份物價較一年前下滑 0.9%,而歐元區通膨率也降至 –0.1%。

全球央行為了回應物價下跌,紛紛降息及採取大規模收購資產行動,包括歐洲央行 (ECB) 上個月收購了 525 億歐元的歐元國公債,是為總額 1.1 兆歐元的量化寬鬆 (QE) 措施首波行動,以刺激歐洲經濟。

匯豐 (HSBC) 固定收益研究部全球主任 Steven Major 指出,央行們正採取非常態的貨幣政策,就得預期會出現異常結果,其中一種便是公債交易已不像公債交易,而像大宗商品交易──投資人會去炒作價格。


大陸國家統計局昨(10)日發佈最新數據顯示,主要受豬肉、蛋等食品價格大幅上漲的影響,8月大陸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2%,創今年以來新高。值得注意的是,作為通脹衡量標準的CPI同比漲幅,超過了1.75%的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水平,與銀行實際執行的2%左右的一年期存款利率基本持平,隨着未來幾月CPI漲幅可能繼續上升,大陸又一次進入實際「負利率」時代。

專家分析,未來CPI將緩慢上行,但在經濟下行背景下,工業領域通縮加劇,未來仍需寬鬆政策來穩增長,降低準備金率的政策空間大。

香港《文匯報》報導,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8月CPI同比上漲2%,漲幅比上月擴大0.4個百分點。食品價格仍是推動CPI上升的主要原因。8月食品價格同比上漲3.7%,漲幅比上月擴大1個百分點,其中豬肉、鮮菜價格同比分別上漲19.6%和15.9%,合計影響CPI上漲1.05個百分點。

從環比看,8月CPI環比上漲0.5%,豬肉、鮮菜和蛋等食品價格環比大幅上漲。8月豬肉價格環比上漲7.7%,影響CPI上漲0.25個百分點;受高溫、暴雨等天氣影響生產運輸,鮮菜價格環比上漲6.8%,影響CPI上漲0.21個百分點;蛋價環比上漲10.2%,影響CPI上漲0.08個百分點,但8月價格仍低於去年同期。豬肉、鮮菜和蛋三項合計影響CPI環比上漲0.54個百分點,超過8月CPI環比總漲幅。

在食品價格帶動CPI上升的同時,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卻在7月份跌至近6年來最低點後,繼續向下「破位」創出新低。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8月PPI環比下降0.8%,較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同比下降5.9%,比上月擴大0.5個百分點。至此PPI月度數據同比下降已持續42個月。而PPI長時間同比回落的景象,過去僅僅在2008年至2009年、1997至1998年等經濟疲軟的時段出現過。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表示,當月,主要工業行業價格大多呈現下降態勢:其中,石油加工、石油和天然氣開採、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價格環比分別下降6.1%、5.7%和1.5%,降幅比上月擴大3.8、3.6和0.8個百分點。

對於未來一段時間的物價走勢,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預計,豬肉價格仍將持續上漲,蔬菜、鮮果等時令性強的食品價格在季節波動中上漲的概率較大,商品房銷售回暖也將帶動相關的商品消費增長,未來CPI仍有緩慢上行的可能,部分月份同比漲幅可能高於2%,但全年CPI漲幅將低於3%的年度目標。不過從PPI數據看,工業領域通縮加劇,進入三季度以來工業生產形勢嚴峻,產出能力走弱。近期大宗商品價格低位震盪中趨於下降,國際原油價格繼續下跌,輸入性通縮壓力不減。

國泰君安宏觀分析師任澤平指出,雖然8月CPI同比增長2%,但去掉豬肉價格因素後基本是通縮,貨幣政策寬鬆將繼續。按照真實GDP增速和剔除豬以後的物價測算,降息空間仍大,同時貨幣政策還將更多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和降準對沖外匯佔款減少。

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則表示,PPI降幅超預期擴大至5.9%,多數行業價格均出現下降,石油加工、黑色金屬冶煉等尤甚。儘管食品價格大漲,經濟其它領域通縮態勢未有改善,政策寬鬆仍應繼續。

《星島日報》報導,招商證券宏觀研究主管謝亞軒預期,第四季度通脹水平仍會溫和上升,全年可能接近2.5%。而人民幣貶值亦可能增加通脹上升的壓力,短期內實際利率為負的局面會持續。

民生證券分析指出,CPI通脹不足懼,PPI通縮才是威脅。8月PPI跌幅之大超出預期,原因包括近期大宗商品價格回落幅度較大,鋼鐵、水泥等上游產業仍需去產能,同時房地產、基建等固定資產投資放緩,導致工業品需求回落,以及全球貿易萎縮、外需低迷。

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認為,預計年內人民幣還有再次降息25個點子的空間,因為新匯改已主動釋放了貶值壓力。匯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稱,儘管食品價格大漲,經濟其他部門鮮有改善,寬鬆的經濟政策應會延續下去。


《MarketWatch》週六 (10 日) 報導,從美國聯準會 (Fed) 幾位相關官員近期表態來看,他們似乎不排除在下回經濟嚴重衰退時,採取負利率政策來對抗。即使在 2009 及 2010 年金融危機最淒慘的時期,Fed 也還拒絕使用這個政策選項。

例如紐約聯邦儲備銀行 (New York Fed) 總裁 William Dudley 週五 (9 日) 接受《CNBC》訪問時表示:「有些 (歐洲的) 經驗暗示,我們或許可以採取負利率,且這麼做的成本並沒有預期高。」他補充,Fed 之前在美國經濟表現最差、距離央行目標很遠的時刻,也決定不採取負利率,因為有些擔心付出的成本大於獲益。

Fed 前主席伯南克 (Ben Bernanke) 在金融危機期間,曾考慮使用負利率,但最後還是打消念頭。他前週接受《彭博社》電台訪問時解釋,原因是他「害怕」零利率會對貨幣市場基金帶來負面衝擊,擔心他們的管理費無法負擔支出,以及聯邦基金市場可能無法運作。當時 Fed 內部人員告訴他,這樣的政策效益不太大。

不過歐洲過去 1、2 年的發展,已令他改變想法。包括歐洲央行 (ECB)、瑞士、丹麥及瑞典的央行都採取小幅負利率,使得伯南克如今表示,一些歐洲國家採取的負利率政策有效,使得他認為,未來 Fed 可能會考慮這麼做。儘管伯南克補充,這項工具並非萬靈丹,但會是提供額外的政策支撐。

事實上,立場最鴿派的明尼亞波里斯聯邦儲備銀行 (Minneapolis Fed) 總裁 Narayana Kocherlakota,在 Fed 上個月發布的官員利率預期點狀圖中,已預見負利率。他表示願意將利率往下推,以提振美國就業市場;因為後者繼去年表現強勁後,已呈現停滯。

贊成負利率的密西根大學經濟學教授 Miles Kimball 說,這就像我們習慣的降息一樣,在許多方面有效。但若要讓負利率產生重大效果,便必須接受實質貨幣貶值,讓有些人難以接受。例如存在銀行的 100 美元,過些時間只值 98 美元。正因為爭議性大,Fed 不太可能會是第一個大規模嘗試負利率的國家。

儘管如此,負利率的優點仍持續吸引人,尤其考量到美國面臨生產力成長低落的前景。Kimball 便表示,採用負利率後,經濟總體需求將不再難得見到。

US money supply M1 growth rate from 2008 is about 110%, also cannot overcome deflation effect from China

歐洲央行去年6月首次實施負利率政策,政策實施將近一年,歐洲多支貨幣的負利率現象有蔓延跡象,匯控(0005-HK)昨(19)日宣布向香港、英國及德國的銀行客戶實施負利率 ,受影響的是機構性客戶的歐元、瑞士法郎、瑞典克朗及丹麥克朗存款,變相存錢入銀行,不但未能收息,還要向銀行倒貼息。外電引述分析指,歐洲這輪的量寬可能導致800億歐元(約6939.92億港元)的資金流入新興市場。

香港《文匯報》報導,匯控表示,已通知受影響的銀行機構客戶,於下月1日開始將向存有歐元、瑞士法郎、丹麥克朗及瑞典克朗貨幣的銀行機構客戶收取負利率,而該行表示,實施負利率是因為過去數月,部分歐洲貨幣大幅下調息率,而匯控至今在有關貨幣的利率下限仍定在0%。

該行表示,不能無了期承受相關的虧損,因而作此決定,但企業及零售客戶則不受影響,而該行亦未有計劃向企業及零售客戶收取負利率,該行又表示,如要向企業及零售客戶收取負利率,需要改變相關條款,而該行將來或會考慮改變條款,但是否實際收取負利率則要取決市況。

中銀香港(2388-HK)亦指因應最新環球金融市場發展情況,對瑞士法郎存款設有相關服務收費,又表示該行會綜合考慮多項因素,包括市場情況、客戶需求及成本效益等,以不時檢討各項服務收費政策,強調是次收費只用於企業客戶。

愈來愈多銀行向歐洲多隻貨幣實施負利率,永隆銀行存款部主管龔志明表示,現時該行歐元的存款利率為0.001%,暫時未有實施負利率及未有向企業客戶有關存款收取服務費,但他指,如果大部分銀行都實施有關收費時,該行亦不排除會收取有關費用,以避免有企業將存款調至未收取有關費用的銀行,增加銀行成本。

他表示,有關貨幣於該行的存款量不多,因此在負利率環境下,對該行影響不大。龔志明又指,在歐洲多隻貨幣出現負利率及人民幣存款利率下調的情況下,很多人都不願意持有相關低息貨幣,而當銀行收取負利率時,相信令現時存有歐洲貨幣的客戶改為持有其他貨幣。

此外,彭博引述摩根士丹利新興市場固定收益策略全球主管Paolo Batori的研究報告指,鑒於歐洲央行量寬政策,迫使歐洲保險公司和養老基金調整目前投資曝險不足資產的類別,可能導致800億歐元的資金流入新興市場。

而百利好金業研究部董事黃耀明指,歐元區正實行量寬,而銀行於持有資金時出現成本問題,因此出現負利率等措施,他指就現時情況,負利率情況或會維持至明年。

《星島日報》報導,繼滙豐、中銀香港後,渣打香港(2888-HK)亦向專業客戶就歐元、丹麥克朗大額存款徵收負利率,持有大額日元存款都要「倒貼比息」,但渣打零售客戶不受影響。暫時銀行客戶「貼息」情況尚未涉及零售層面,惟中銀早前已陸續通知零售客戶,於7月生效的經修訂服務條款指明,可採用負利率計算存款結餘利息,即日後有權向零售存戶收取負利率。

歐洲大舉放水,部分歐幣實施負利率,影響終波及香港。除滙豐確認向銀行機構客戶收取4隻歐幣存款負利率外,渣打香港發言人接受本報查詢時也表示,會向專業客戶就歐儸、日元和丹麥克朗大額存款徵收負利率,非專業客戶包括零售客戶則不受影響。

渣打發言人解釋,徵收負利率主要由於多國推行量寬,某些國家更實行負利率,金融市場處於超低息甚至負利率環境已一段長時間,期間的成本一直由該行承擔,但由於負利率環境持續,有需要向專業客戶在某些貨幣徵收負利率。暫時只有香港地區受這安排影響,渣打繼續密切留意市場發展。她指,由於涉及巨額存款才會被徵收負利率,所以實際受影響的專業客戶不多。

據了解,渣打已經向專業客戶收取負利率,惟至今個案不多。日元大額存款亦要徵收負利率,或與日本短期國債因當地加強量寬而出現負孳息有關。

滙豐下月起將陸續向銀行機構客戶歐元、瑞士法郎、丹麥克郎及瑞典克郎存款收取負利率。中銀香港較早前開始向企業客戶瑞郎大額存款收取1%年息服務月費,即變相收取負利率。

中銀近期通知零售客戶,由7月1日起,該行可採用負利率計算存款結餘利息。換言之,中銀日後有權向零售客戶收取負利率,當然並不表示該行會行使這權利。

對於有銀行向客戶收取負利率,金管局表示知悉此事,並已提醒銀行在落實相關措施時必根據客戶協議,確保與客戶作出恰當溝通及充足的事前通知。

其他銀行對徵收負利率一事暫都按兵不動,恒生(0011-HK)、東亞(0023-HK)等多家銀行均指,目前未有向存款收取負利率或服務費,但密切留意市場的發展。永隆銀行存款部主管龔志明表示,不排除同業會仿效中銀對負息貨幣大額存款收取服務費,永隆亦在考慮。浸大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指,部分銀行徵收負利率只是將有關成本轉嫁予客戶,其他銀行會否跟隨,則屬商業決定。

中國中鋼集團是第一張骨牌?陸鋼廠倒債潮迫在眉睫

中國製造業產能過剩,企業債彈隨處可見,而新一波違約潮直指產能多到破表的中國鋼鐵業。最先面臨市場考驗的是中國中鋼集團公司(Sinosteel Corp,簡稱中鋼集團),據彭博社報導,如果債權人動用選擇權,中鋼集團將被迫提早兩年償還一筆20億人民幣(3.15億美元)的債務,若還不出錢,中國中鋼將成為大陸有史以來第一家違約的本土鋼鐵廠。

券商認為,若政府不插手,中鋼集團違約的風險非常高,且中鋼集團應該不會只是個案而已,據中投證券(China Investment Securities)表示,中國鋼鐵業上半年整體營收大幅衰退兩成,且超過一半處在虧損狀態,換句話說,這些鋼廠的財務狀況近期都明顯惡化。

如果鋼鐵廠真發生違約潮亦不令人意外,一方面是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已做過政策宣誓,將放手讓體質不佳的企業倒債,另一方面,這也有助於汰除鋼鐵業過多產能,有利大陸經濟轉型。換個角度想,這或許也不是件壞事。

又有泡沫要破?中國債市槓桿飆新高 或爆恐慌拋售

今夏中國股市由大量舉債吹起的泡沫破裂後,同樣的槓桿策略已燒向中國債市。中國 Wind 資訊調查顯示,中國投資人以債券為擔保的借款金額已衝上歷史新高。分析師指出,當中許多用這些借款買進更多債券,刺激發債熱潮升溫,殖利率探低,但也造成中國債市扭曲。

《華爾街日報》週二 (13 日) 報導,借錢來投資中國債市的方式,大致和股票融資相同,投資人以手中持有的債券為擔保品,向券商借得短期貸款來買更多債券。但和股票不同的是,散戶並不能參與,僅限銀行、證券公司及財富管理公司等法人,透過債券附買回合約 (bond repo) 向其他券商等金融機構取得融資。

根據 Wind 資訊調查,第三季中國債券附買回總額已較前季躍增 13%,由 137.3 兆元人民幣飆上 155.8 兆元人民幣 (24.64 兆美元),創有史以來單季最高紀錄,且較去年同期的 86.1 兆元人民幣暴增近一倍。且部分機構投資人將許多以押債借得的現金,又用來買債,如此循環數次。

美國銀行美林 (BAML) 駐香港利率策略師 Yang Chen 指出,有證據顯示,數家機構投資人的槓桿已超過 3 倍,部分結構性產品的投資人槓桿甚至高達 10 倍。按照上述統計,中國押債借款的規模,是中國債市 44.06 兆元人民弊 (6.97 兆美元) 規模的 2.5 倍。在中國經濟前景不明之下,買債券比買股票受歡迎。但分析師們警告,靠大量舉債來買債券正造成市場扭曲,擴大企業債價格漲勢,並使得與安全得多的公債殖利率差劇縮。Chen 直言,債券殖利率差太小,已不符合經濟基本面。且一旦債券跌價,投資人可能被迫賣債還債,爆出的債市恐慌拋售恐複製今夏股市崩盤。

中國 AAA 信評等級企業債與中國公債間的殖利率差,上個月已跌到 8 年來最低點 0.8 個百分點,目前也才回升至 1 個百分點,是去年的一半。匯豐 (HSBC) 駐香港中國研究主管張之明警告,中國債市風險並未正確反映在價格上,從中國企業在境外發債殖利率遠高於境內殖利率,顯示國外投資人更擔憂違約風險。

分析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