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6日 星期四

Big Data 時代來臨!海量資料分析成為新產業! ( Big Data Trend came, Data Analysis become new profitable business and industry )

思科:2018年全球行動資料傳輸量將暴增至190 EB


「行動(Mobile)」一詞過去曾經只涵蓋手機、平板電腦,現在則已泛指各式各樣的穿戴裝置,例如智慧手錶、健康狀態追蹤器、谷歌眼鏡(Google Glass)等等。思科(Cisco System)認為,這些科技新品將帶動資料傳輸需求,預期到了2018年,全球行動資料傳輸量將暴增至190 exabytes (1 exabyte等於十億gigabytes)。

CNBC、Re/code報導,思科5日在年度預測報告中指出,2018年190 exabytes的行動資料傳輸量等於較2013年的傳輸量跳增11倍,也相當於42兆份影像、或是4兆片影片。這也是2000年固網、行動網路總傳輸量的190倍。

在行動資料用量快速增加的環境下,使用這些資料的行動裝置數量也將在2018年由2013年的70億台跳升至100億台。根據聯合國統計,2018年全球人口僅76億人,意味著屆時行動裝置的數量會是全球總人口的1.4倍。

行動資料傳輸量有如此爆炸性的成長,主要得益於穿戴科技的普及,思科把智慧手錶、Google Glass等穿戴裝置統一歸類至「機器對機器的連結」類別(大多屬於物聯網領域),這個分類在2013年僅佔全球行動資料傳輸量的1%,預料到了2018年會增加至6%。另外,思科也預估,2018年全球有在使用的穿戴裝置數量將由2013年的不到2,200萬台躍升至接近1.7億台。

Big Data淘金!資料分析商Tableau賺翻 股價飆13%
Tableau provide big data analysis and visual display

海量資料(Big Data)席捲而來,資料分析軟體也開始大受歡迎,Tableau Software Inc.在這波潮流的帶動下,本季營收有望創下佳績,激勵公司股價在5日飆漲近13%。

資料分析暨視覺化軟體商Tableau 4日於美國股市盤後公佈2013年第4季(10-12月)財報:營收較2012年同期跳增95%至8,150萬美元;授權金營收年增93%至5,800萬美元;本業每股稀釋盈餘達0.20美元。根據Thomson Reuters I/B/E/S調查,分析師原本預期該公司Q4營收將達6,710萬美元,本業每股盈虧則損益兩平。

Tableau指出,Q4期間該公司擴大了與亞馬遜雲端服務「Amazon Web Services (AWS)」的合作關係,支援在AWS平台執行的Tableau伺服器,並為亞馬遜雲端資料倉儲服務「Amazon Redshift」增添新的資料連接器。

此外,Q4期間還完成179筆價值超過10萬美元的銷售訂單,並新增超過1,800個客戶帳號。

Tableau執行長兼總裁Christian Chabot在新聞稿中表示,市場商機仍在不斷增加當中,該公司希望在2014年協助更多客戶透過資料洞悉未來營運的方針。

Thomson Reuters、barron`s.com報導,Tableau 在電話會議上預估本季(1-3月)營收將介於6,100-6,300萬美元之間。根據Thomson Reuters I/B/E/S調查,分析師原本預期該公司本季營收僅將達6,030萬美元,Tableau 5日聞訊大漲12.82%,收89.61美元,創2013年5月17日掛牌以來收盤新高;掛牌迄今漲幅已達76.6%。
海量資料需求夯,除了Tableau創下營運佳績外,磁碟陣列大廠Dot Hill Systems Corp.也在1月9日調高上季財測,這激勵該公司當日盤中股價狂漲逾25%。

Dot Hill Systems執行長Dana Kammersgard當時在聲明稿中表示,2013年期間該公司與許多垂直市場的重量級客戶敲定合作契約,這會成為2014年在海量資料、石油與天然氣、多媒體暨娛樂業中繼續成長的主要基石。

海量資料分析架構Hadoop每年成長55% 創辦人吃驚

儲存、處理、分析海量資料(Big Data)的開放技術架構「Hadoop」已成為產業最熱門的關鍵字,研究估計相關市場每年的成長率高達55%,速度之快連創辦人 Doug Cutting 都嚇了一跳。

英國商業科技新聞網站Computing 7日報導,根據市調機構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的預估,全球Hadoop市場目前平均以每年近55%的速度快速成長,預計2018年市場規模將上看209億美元。對此,Cutting在接受專訪時表示,他當時完全不知道 Hadoop 會獲得如此大的迴響,就連甲骨文(Oracle)、IBM與微軟(Microsoft)也都還未發覺管理、儲存海量資料會有如此高的需求。

Cutting指出,開放原始碼(open source)是Hadoop能夠續存並強化的關鍵,人們不喜歡太過依Google Inc.)以及大學實驗室卻能藉此贏得優勢。
賴由某一業者控制的平台,但這種作法卻非上述傳統軟體業者所長,而雅虎(Yahoo!)、谷歌(

如今,Hadoop已成為全球企業儲存、處理與分析海量資料時的核心技術,且目前還在繼續演進當中。Cutting在2009年離開雅虎,接手Hadoop開發商Cloudera的架構長一職。目前,財星五百大企業的生產專案中,已有60%採用Cloudera的技術。Cutting表示,目前Cloudera大多數的業務成長都來自現有客戶,未來替換需求應該會高於新客戶所帶來的業務量。

IDC:2012-16年台灣巨量資料市場CAGR達40%
world wide big data revenue by service segments

IDC 2012-2016年亞太區(不含日本)巨量資料市場分析與預測報告(APEJ Big Data Technology and Services 2012-2016 Forecast and Analysis)研究顯示,亞太區(不含日本)的巨量資料市場成長力道強勁,估市場規模將從2012年的3億美元成長到2016年的17.6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CAGR)達47%。另台灣巨量資料市場規模則估可從2012年的1130萬美元成長到2016年的4610萬美元,年複合成長率也達到40%。

IDC亞太區巨量資料與分析研究總監Craig Stires指出,面對仍在持續不斷演進的巨量資料分析技術以及多元的市場需求,廠商們除持續不斷推出各種解決方案,亦積極於投資、訓練合作夥伴,以提供企業客戶更完整的諮詢顧問服務。而根據IDC的觀察,目前以金融、電信、政府、零售、製造與能源產業對於數據資料分析的需求最為強勁。

同時台灣市場對於巨量資料分析技術需求也在逐步提高。IDC台灣市場分析師蔡宜秀指出:「台灣的金融、製造、電信與零售等企業客戶正在嘗試、或者是計畫透過巨量資料分析技術,優化營運績效。在越來越多的企業客戶紛紛釋出對巨量資料分析技術的興趣後,將有更多的本土廠商、諮詢顧問投入該塊市場,進而逐步完善台灣的巨量資料生態系統。」

分析
Enhanced by Zemanta

2014年3月1日 星期六

馬總統下的勞工只是繳稅工具? 台灣勞工是全世界公認被政府苛待,政府支出給勞工勞保歲出比重更是世界低之比重

美人權報告 指台勞工受苦、官員貪腐
每次增稅, 間接衝擊就是勞工薪資及勞工工作機會,
難道, 馬總統不知道嗎?

美國國務院今天公布2013年全球人權報告,台灣部分,從總統馬英九2012年連任以來進行討論,問題主要在於勞工、家庭傭工權益遭剝削以及官員腐敗等,並提及洪仲丘案、前行政院秘書長林益世涉貪案、9月政爭等案例。

 雖然馬總統認為勞動部已經很努力,不該因關廠工人的單一事件使外界有勞工很慘的「錯覺」,但美國國務院的報告仍指出,勞工遭到剝削,是台灣的人權問題的一大問題。

 報告稱,台灣因疲弱經濟表現和國外製造的遷移,導致勞工的實際薪資水準倒退,即使有最低薪資的保證,仍有許多勞工只能領到微薄薪水,並且,對部分領域而言,公司違反法律,讓勞工超時加班是常態。外籍勞工方面,尤其是家庭看護,至今沒有最低薪資和加班費的保障,且缺乏休假和休息。

 報告也訪問勞工公會和民間團體,他們指出,勞動部(報告稱勞委會)只有294名稽查員,監察率實在太低,導致勞動違法行為和工作條件不安全的情況普遍,政府無法對企業行承有效的威懾作用。

政府找錢 從三大稅負下手
勞保新制下根本還沒有多少人領勞工退休金, 勞保基金怎會錢少這麼
多?主因是勞『勞工保險條例第2條規定, 普通事故保險包含生育、
傷病 ... , 原來馬政府選舉開的勞工福利是從我們跟雇主籌的退休
勞保基金來騙我們的票.

健全財政中長程四年計畫出爐,政府未來將視國家財政改善程度,決定是否再增稅,增稅財源優先指向三大稅負,包括調整房產稅、開徵能源稅及特定政務附加捐,例如「募兵捐」。據指出,年底之前,將先確定有無需要開徵能源稅;明年著手研議調整房產稅。至於以募兵、12年國教等特定政務支出所需財源不足時,也將考量在營業稅或房屋、地價等財產稅上,加徵一定比率的附加捐。

財政部強調,中、長程健全財政方案有關稅制改革或增加財源的計畫,仍要視短期財政改革措施對改善國家財政的實質成果而定,目前只是策略方案,還沒有具體增稅的計畫。財政部長張盛和說,如果國家財政已經步上健康的結構,政府絕對沒有再增稅的必要。

財政部昨(27)日向行政院院會提出財政健全方案報告,此項為期四年、涵蓋短中長期健全財政策略的執行計畫,江宜樺責成各部會依方案內容落實辦理,並由副院長毛治國擔任專案小組召集人,監督落實成效。

張盛和周一已先公布健全方案屬於「短期」(一年內完成)的執行計畫,包括自104年度起控制舉債上限不超過前三年平均國內生產毛額38.6%,同時將調增綜所稅率一級至45%(富人回饋稅),恢復銀行、保險本業營業稅率至5%,並且調降股利所得可扣抵稅額比率至50%。估計僅增稅部分,國庫一年可淨增700億元。

短期計畫預定今年上半年完成所需修法工程,最快下半年、最慢明年即實施。財政部昨天也一併向行政院提出財政健全的中、長期計畫。根據財政部規劃,公平合理的稅制將持續性滾動檢討,年底前財政部將協同經濟部、環保署先研議有無開徵能源稅的必要;2016年之前,需就不動產課稅制度提出改革方案;2017 年之前,再視特定政務需要開徵附加捐,例如,財政部提出加徵「募兵捐」的建議。

台灣公務員平均退休福利比勞工退休福利好三倍以上,嚴重苛待勞工
台灣若要提供這麼高的工務員福利, 需開除 65%之公務員?

台灣勞工長期缺乏政府稅收資源分配之概念,因此被兩政黨夾持走所有利益,其實勞工是繳稅大眾 超過986萬勞保人數,含眷屬超過 1800萬人,是否愛台灣其實由 (勞保給付+勞委會勞工福利支出)/政府歲出合計 就看出來。

台灣政府會不會花太多錢,政府一年花超過1.93兆之浪費造成的債務,其中83%都非勞工花費而政府人事與退休經常性支出,人民沒錢養政府,真正問題就會造成台灣政府組織過大經常性支出過高,幾十萬中央及地方政府人員一年花掉近3兆而真正用在刺激民間經濟卻低於300億, 真正勞工勞保及就業福利才685億占中央歲出之3.08%; 相較於勞工繳的綜所稅總額近3000億占總繳稅比重24.5%,1000萬勞工不覺得奇怪嗎? 這是拼經濟拼財政健全嗎?
這政府仍是極權體制的政府歲出分配比重, 請勞工告到美國及世界人權組織, 讓台灣關系法增添勞工人權監督部份

美國每年撥給勞工之歲出超過 23%,台灣真正勞工福利才約中央歲出之3.08%,政府造成債務不應該由人民負責。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日本都是繳稅十年以上,老人退休金及勞工社會福利就由政府稅收來支出,為什麼台灣變成由勞保基金來支出?政府補助勞保基金僅有10%是全世界民主國家最低的,政府如此苛待勞工,勞工竟被政府增稅拉近『貧富懸殊』騙了幾十年。勞工我們是這國家繳稅最多的族群,人數也已經1000萬人,為什麼這麼被政府苛待呢?

郭台銘:贊成富人稅 但應監督政府不要亂花錢!
勞工及公務員退休金來自稅收分配比率相差實在太大, 而且勞工
退休金給付只有 10%來自政府支出, 政府支出分配太不公平, 也
就是說終身勞工平均得到之政府退休金給付支出只有24.3萬, 而
勞工30年累計平均繳給政府綜所稅約超過98萬, 政府嚴重苛待勞工

對於財政部擬針對年收入千萬元以上者,將所得稅率拉高至45%,鴻海集團(2317-TW)董事長郭台銘表示贊成「富人稅」,不過政府花錢要監督,「不要讓政府亂花錢」。郭台銘並建議,應該成立「繳稅聯盟」,監督政府,讓錢都花在刀口上。

郭台銘遠在西班牙參加MWC大展,但當國內記者詢問相關「富人稅」議題時,郭台銘表示,他早就提出不要徵證所稅,改徵「富人稅」取代,因此他贊成富人多繳稅。郭台銘表示,「我不算富人,因為我的財產已經信託捐出去了,而且忙到沒有時間花錢,現在都投資在高科技產業」,「政府要我怎麼繳稅,我贊成」,有錢人應該多繳一點。

不過郭台銘特地強調政府花錢應該要監督,建議成立「繳稅聯盟」監督,讓政府不要亂花錢。

分析
  • 要請馬政府列出增稅支出給『募兵、12年國教』細目,以『2012國防部支出透視』可看出真正政府大幅經費在養退休軍人,我們根本不相信馬政府,人民期待『募兵制』是節省軍事經費及精兵化,不期待馬政府再增加經常性支出;
  • 要實施『募兵制』時應先修正退休俸制度將它降到 65%或公務員退休俸限制在月領43900 ( 因為勞工勞保最高保險薪資也被限定在43900,以致勞工勞保退休給付月領小於21900 ):主因是以士兵24.9萬人全為志願役之二等兵最高薪資計算,台灣每位軍官含士官之一年經常性支出是95萬,遠高於民間平均薪資支出比率,其實最嚴重問題是軍公教95%替代率之退休俸制度,它使得軍公教退休相關經常支出高達 4358億,約占政府經常支出 27%,它讓政府無法有政策消減浮爛支出,因為優退人員也是拿 90% ~ 95% 薪資之退休俸,既使人員因優退而減少,政府開銷改善幅度很低,除非更改 90% ~ 95% 薪資之退休俸制度將它降到 65%,政府開銷才能因優退而大幅改善經常性支出浮濫之問題。人民養不起馬政府,沒錢就不要做嘛,人民不在乎『募兵、12年國教』
  • 美國每年撥給勞工之歲出超過 23%,台灣真正勞工福利才約中央歲出之3.08% ( 是中央+地方歲出之2.28% ),政府補助勞保基金僅有10%是全世界民主國家最低的,政府應該將調高政府勞保補助比率來提升勞工福利,因為勞工繳的綜所稅總額遠遠高於政府給勞工相關補助之支出,勞工最高綜所稅調高為45%,與福利國家之55%很接近,且1000萬勞工總共繳綜所稅已經是台灣繳給中央總稅收約24.5%,福利國家支出給繳稅勞工之福利占政府支出超過30%遠比台灣高出6倍,政府根本苛待勞工。
  • 從勞保退休制度、政府歲出給勞保補助小於3%及政府挪用勞保基金來支出勞工社會福利看,台灣政府真的是苛待勞工,而且,違反全世界勞工人權
    • 為什麼勞工繳稅比重占稅收24.5%而政府歲出補助勞保小於3%?( 註:若在考慮中央政府經常性支出占歲出83%,意味勞工繳的稅都去養公務員,很奇怪的歲出分配制度)。
    • 若仔細估算勞保退休制度,為什麼勞工勞保繳費超過33年且繳稅也超過30年還需要65歲退休?( 註:將勞工勞保最高投保薪資限制在 43900,繳稅卻沒有上限,就很明顯迫害勞工,還要一定壓迫勞工超過33年嗎?而相較於軍教,平均退休年齡才51歲,勞工不覺的奇怪嗎?怎會要求勞工工作超過33年去養對經濟貢獻最低的公務員呢?)。
    • 若再估算整體勞工繳的綜所稅約3000億及勞工對經濟貢獻產生之稅收如營所稅、營業稅、貨物稅,勞工理應得到政府最好照顧且勞工社會福利也應由稅收來支出,才能讓整個國家更有經濟力,怎會如此虧待勞工呢?那國家經濟成長率會越來越低。
  • 成立「繳稅聯盟」監督,讓政府不要亂花錢,同時監督政府勞工繳的綜所稅總額約2900 ~ 3000億是否100% 用在勞工福利,讓政府歲出更公平分配;
  • 更何況,根據"十二年國教通過之法規"在免學費部分,根據三讀條文,高中職及五專前三年均採「符合一定條件者免納學費」,由教育部編列預算補助學生。依教育部規畫,高職及五專前三年全面免學費,高中則排除家戶年所得超過一四八萬元者;但未具我國國籍、重讀及入學方式未依規定的私校生不適用免學費制度。結果造成大部分中所得以上之勞工都無法享受免學費制度,這免學費制度根本大部份都是砍到中所得以上之勞工福利,中所得以上之勞工繳稅及健保的等級較高,卻將勞保最高投保薪資限制在 43900,根本迫害勞工
  • 台灣需要直接由人民監督政府,因為總統及立委根本只重視高官及公務員利益,才會讓勞工長期受政府苛待,不要再相信馬政府,它只想一直想把人民口袋的錢透過增稅及國營單位漲價變成政府經常性花費,以馬總統 633、黃金十年、『選後不會漲價』都形成騙局,這次「財政健全」政策很明顯又是騙錢拐錢,從薪資、身障扣除額 各調高2萬元,全體上班族才少繳約80億,多收的800億之90%又分配養黨國肥貓與退休軍公教。 就看出馬總統是最會拐納稅錢及騙人民的總統
  • 馬總統執政這幾年,每年都提出增稅議題,真正問題就是不敢面對退休俸制度錯誤及組織龐大無效率,政府增加稅收來解決軍公教人員逐年增加之費用, 也是不可行,因為稅收增加率根本比不上軍公教人員逐年增加費用之成長率,再度證明我們預估是對的,最後倒楣將是那些年齡低於39歲之公務員勞工須記住我們必須盡快拿回勞保基金管理及監督權,既然這些錢都是勞工的,根本不能給一個將要破產的政府來管理;( 註:勞保基金只要結合勞工繳的綜所稅來經營,勞工繳的綜所稅100% 用在勞工福利上,以勞工65歲退休年齡計算是永遠不可能倒,但軍公教的退休福利制度只要依政府逐年增加之經常性支出是必倒的,現在國債都是他們造成的卻不去修正錯誤制度,是不會有救的 )。
  • 最近,立法院社福衛環委員會昨天初審通過勞工保險條例,決議勞保生育給付將由一個月提高為給予二個月的平均月投保薪資,雙生以上者則依比例增給;這些勞保條例規定是挪用勞保基金之惡法, 生育、傷病、失能給付由政府歲出來支出給付應由稅收來支出. 否則就造成勞保基金大失血, 用你我退休之基金編出之勞工社會福利是騙勞工選票; 
Enhanced by Zemanta

2014年2月28日 星期五

人工器官及幹細胞技術結合DNA疾病掃描將啟動人類壽命延長 ( Growing New Organs Combine With DNA Pre-scan Technology Will Extend Human Living Life Longer Than Imagination )

New organs grow in the lab by human stem cell with same DNA
這是一幅 掛在哈佛醫學院 Countway 圖書館的畫。 它描繪著史上第一次的器官移植。 在前排,你可以看到 Joe Murray 正在調整病人狀況,使其適合器官移植。 在房間的後面,你可以看到 Hartwell Harrison, 哈佛泌尿科主任, 正在採集腎臟。 腎臟是第一個 成功移植到人類身上的器官。

那發生在 1954 年, 55 年前, 他們仍然面對著許多跟數十年前 相同的挑戰。 當然進步了許多,救了很多生命。 但是可供移植的器官數量極為短缺。 過去十年間 等待器官移植的病人數量倍增。 在此同時,器官移植的術例 幾乎完全沒有增加。 這是因為我們的平均壽命延長了, 我們變老了。 醫學使我們的壽命 延長了。 但是在我們變老的同時,器官也更容易衰竭。
New skin and new organs replace with old one and make women age
 60 like teenager

因此,這是一個挑戰, 不只是器官,人體組織也一樣。 嘗試移植胰臟, 嘗試移植可以幫助帕金森氏症病人的神經組織。 這些是重大的問題。 這邊有個非常令人震驚的統計數據, 每卅秒, 就有一個病人因為疾病死亡, 但其實這個疾並可以藉由組織再生或更換來醫治。 那麼,我們又能夠做些什麼? 我們今晚已經聽過了關於幹細胞的演講, 那是方法之一。 但是從將幹細胞注入病人體內, 直到真的對器官層次發生療效,這路途還很遙遠。

如果我們的身體能夠自行再生,那該多好? 如果我們能夠掌握身體自我治癒的能力, 那該多好? 這其實不是個什麼新奇的概念,事實上, 在地球上,這類的事的每天都在發生著。 這是一張蠑螈的照片, 蠑螈擁有不可思議的再生能力。 這邊有一小段影片, 這是那蠑螈的腳受傷 的真實照片, 定時攝像,顯示那隻腳如何在 數天內再生回來。 你看到痂的產生, 然而這個痂事實上向外 長成了一隻新的腳
New organs grow in the lab by human stem cell with same DNA

因此,蠑螈能夠做到, 我們為什麼不能?人類為什麼無法自行再生? 事實上,我們可以的。 你的身體擁有許多器官, 而你體內的每一個器官 都有一個細胞的群體, 準備好當受傷時能夠立即反應,這樣的戲碼每天都在上演。 當你變老, 每十年,你的骨骼就會全部再生一次。 你的皮膚每兩星期再生一次。 因此,你的身體其實是不斷地在更新的。 困難之處在於,當受傷時, 在受傷或生病的時候, 你身體的第一個反應 是將它與身體其他部份隔絕。 基本上,它想與感染作戰, 並將戰場侷限住,不管那是在你身體的器官裡面, 或是你的皮膚,第一個反應都是 讓結痂組織移入, 將之與外界隔離。

那麼,我們要怎樣才能重拾那樣的能力呢? 其中一個辦法是, 使用智慧型生物材料。 這其中原理是什麼呢?在畫面左邊 你可以看到一個損傷的尿道。 這是將膀胱的尿液排出體外的渠道, 你可以看到它受傷了。 我們基本上發現使用這些智慧型生物材料, 你可以使用其作為橋樑跨接, 如果你建造那座橋,然後你將其與 外在環境隔絕, 那麼,你建造的這座橋,可以讓 那些能夠另你身體再生的細胞 通過,並使用這座橋來聯絡。

這就是你在這邊看到的。 這就是我們使用的 智慧型生物材料,醫治這個病人的情形。 左邊是受損的尿道, 我們在中間使用了生物材料, 然後,右邊是六個月後的復原情形, 你看到尿道被重建了。 這證實了你的身體可以再生, 但是僅限於非常短的距離, 能夠再生的最大範圍 只有大約一公分。 所以就算我們使用這些智慧型生物材料, 也只能跨接並治癒 大約一公分的距離。

Growing new skin will be very popular in new age
因此,我們再生,但是距離有限。 接下來該怎麼做? 如果你體內的大型器官受損了? 如果我們體內比一公分大得多 的構造受到了損傷, 我們該怎麼辦? 這時候,我們可以開始使用細胞。 這裡的策略是,如果病人來向我們求助, 而他們的器官受到了感染或是損傷, 你可以從那器官上取下一塊非常小的組織, 只要大約一半郵票的大小, 現在你可以將這組織分離, 分析其基本組成, 這是病人自身的細胞, 你可以將這些細胞取出, 在體外大量培養並增殖這些細胞, 然後我們使用支持材料,

肉眼看起來這材料像是你罩衫 或襯衫的布料,但事實上 這些材料非常地複雜, 而且它們被設計成可在體內被分解。 它會於數個月之後被分解。 它只是一個運送細胞的載體。 它把細胞帶入體內, 讓細胞再生成新組織, 一但組織再生完成,那些支架也就不見了。

這就是我們在這塊肌肉上所做的事。 這裡顯示了一塊肌肉以及我們從 如何建立結構到真正的能夠做出這些肌肉。 我們取出細胞,將細胞增殖, 並把細胞放到支架上, 然後我們把支架放回病人體內。 但事實上,在我們將支架放回病人體內之前, 我們必須讓它運動。 我們希望確定我們給這些肌肉 足夠的訓練,因此等到我們將之放回病人體內後, 它將知道該怎麼做。 這就是你在這裡看到的。你正在觀看一個 肌肉生物反應槽, 在這反應槽內,我們不停的往復運動肌肉。

The market of anti-aging and make people beautiful with
good skin and organs will have a great application for
growing new organs technology
直到現在,我們看到的都還只是平面的構造, 例如肌肉。 那麼其他的構造呢? 這是一條人造血管, 製作過程跟我們剛剛所提及的非常相似,但是更複雜。 在這邊我們用一個支架, 這支架可以是這邊所顯示的一張紙。 然後我們將這個支架捲曲成管狀。 然後我們就能以同樣的策略做出血管了。 血管是由兩種不同種類的細胞所組成。 我們拿取肌肉細胞, 將之貼在管壁的外緣, 就好像烘培千層糕一般,如果你這樣比喻。

將肌肉細胞貼在管壁外緣, 將血管相關條狀細胞貼在管壁內側。 現在你的支架就已經植入好細胞了。 然後我們將這個東西放入一個類似烤箱的裝置, 這裝置的內部狀態調整到與人體相同, 攝氏 37 度, 95% 的含氧量。 然後我們給它運動,就像這影片中顯示的一樣。

在畫面右側,你看到的是人造的頸動脈, 就是從你的頸部通往腦部的動脈。 這 X 光影像可以讓你看到 明顯的,功能正常的血管。 更多複雜的構造, 像是血管、尿道,這些我已經讓你們看過的例子, 它們很複雜, 因為你必須引入兩種不同種類的細胞。 但是它們最主要的功能只是個渠道。 只要能夠讓液體或是空氣 以穩定的狀態通過。 它們的複雜度跟空腔臟器比起來是小巫見大巫。 空腔臟器的複雜度要大得多, 因為你需要這些器官對於人體需求能正確的反應。

例如,膀胱就是一個這樣的例子。 同樣的策略,我們取下一塊非常小的膀胱, 比郵票的一半還小。 我們將這個組織拆解開來, 分成兩種不同的細胞組成, 那就是肌肉和這些膀胱特化細胞。 我們在體外大量的培養這些細胞。 從器官取出這些細胞後,大約需要四星期的培養時間。 然後我們拿一個我們做成膀胱造型的支架。 我們將這些膀胱特化細胞放置在內部, 外部則披上肌肉細胞。 然後我們將其放回這個像烤箱的裝置。 從你取出那塊組織的時候算起,六到八星期後, 你就可以將這個器官放回病人體內。

這是那支架的樣子。 這材料上面其實覆滿了細胞。 當我們首次對這些病人做臨床試驗的時候, 事實上我們針對每個病人量身訂做了這些支架。 這些病患於 他們手術預定時間的六到八星期前來照 X 光, 然後我們就做了一個跟那個病人骨盆腔 一樣大小的支架。 臨床試驗的第二期, 我們就只分成幾種尺寸,小、中、大和特大。 (笑聲) 這是真的。 而且我相信這裡的每個人都想要特大號,對吧? (笑聲)

因為這樣,膀胱比起其他的構造 又更複雜。 但是還有其他的空腔臟器比膀胱更複雜。 這是一個我們做出來的心臟辦膜。 一樣的製作策略, 用支架,種細胞, 在這邊你們可以看到,辦膜的葉片不斷的開合著。 在植入人體前,我們給它運動。 一樣的策略。

然而,最複雜的是實心器官。 對於實心器官,他們的複雜度在於 每一公分你需要使用的細胞量大大的增加。 這是一個簡單的實心器官,耳朵。 它現在被植上軟骨。 這是像烤箱的裝置, 一旦它被覆上細胞,我們就把它放置在這邊。 然後數星期後,我們就可以把軟骨支架取出。

這是我們做的指頭。 它們是一層層製作出來的,每次一層, 先是骨頭,然後用軟骨填充空隙。 最後再加上肌肉。 就這樣,你開始將實心器官分成一層層的看待。 的確,相對來說非常複雜的器官。 但是到目前為止,最複雜的實心器官 是那些高度血管化, 需要很多血管供給的器官, 像是心臟、 肝臟和腎臟。 這邊有一個實例,製作實心臟器 的數個策略。

這是數個策略之一,我們使用印表機。 但是我們不使用墨水,我們使用,這是墨水夾, 我們使用細胞來列印。 這就是一般典型的桌上型印表機。 它正在列印出心臟的兩個心室, 一層層的列印出來。 你看到心臟快要成型了。列印一次耗時大約 40 分鐘, 然後大約四到六小時後, 你開始可以看到肌肉細胞收縮。 這是我們研究所的道儒(音譯)所發展出來的科技。 當然,這還只是實驗性的技術, 還不能用來醫治病人。

我們使用的另一個策略是, 使用去細胞化的器官。 我們使用捐贈者的器官, 被遺棄不要的器官, 然後我們使用非常柔性的清潔劑 將所有的細胞元素從這些器官上移除。 因此,在左側, 上方,你看到一個肝臟。 我們使用捐贈者的肝臟, 使用非常柔性的清潔劑, 藉由使用這些柔性的清潔劑,我們將所有的細胞 從這個肝臟上移除。

兩星期後,我們就可以將這個器官拿出, 它感覺就像個肝臟, 我們可以像握著一顆肝臟般握著它, 它看起來像肝臟,但是它已經沒有細胞了。 只剩下 它的「骨頭」,如果你這樣比喻的話, 由膠原蛋白構成的骨頭, 膠原蛋白我們體內都有,而且不具免疫排斥性。 我們可以從前一個病人身上取下,然後用在下一個病人身上。 然後我們使用這個血管化的結構, 證明我們保存了血管供給的能力。

human anti-aging technology will
combine new organs growing
technology and anti-aging nutrition
to provide a long life
你們可以看到,事實上,這是螢光鏡的影像。 我們注入顯影劑到器官中。 現在你們可以看到它開始了。我們剛剛注入顯影劑到器官裡, 到這個去細胞化的肝臟裡。 你們可以看到這些樹狀的血管維持完整。 我們現在可以將細胞,管狀細胞, 血管細胞,我們將這樹狀血管結構 注滿病人自己的細胞。 我們將肝臟的外部注滿 病人自己的肝臟細胞。 然後我們就可以做出能正常運作的肝臟。 這就是你們正在看的。 這仍是實驗性的技術。但是我們能夠重製具有功能的 肝臟結構,至少在實驗室裡能夠。

至於腎臟, 記得我剛剛給你們看列印器官的投影片嗎? 就是第一張投影片, 90% 在器官移植等待名單上的病人, 是在等待腎臟,90%。 因此,我們使用的另一個策略, 是製造千層酥, 然後我們將它們疊在一起,像個手風琴,如果你這樣想像的話。 我們用腎臟細胞將這些千層酥疊在一起, 現在你就可以看到這些我們造的迷你腎臟了。 它們真的可以製造尿液。 但是仍然太小,我們的挑戰是把它們做得大一點, 這就是我們現在正在 我們的研究所裡面嘗試的。 我想要向你們總結的幾件事情之一, 就是我們嘗試向再生醫療邁進的策略。

如果有可能, 我們希望可以使用智慧型生物材料, 我們可以直接從藥物櫃上取得, 然後開始製作你的器官。 現在我們仍然受到距離的限制, 但是我們的目標是隨著時間逐漸增加這個距離的限制。 如果我們不能使用智慧型生物材料, 退而求其次,我們希望使用你自己的細胞。

為什麼?因為它們不會受到排斥。 我們可以從你身上取得細胞, 做出它的構造,再將它放回你體內,它們不會受到排斥。 再來,如果可能的話,我們希望使用你身上同一個器官的細胞。 如果你的氣管有問題, 我們希望從你的氣管上取得細胞。 如果是你的胰臟有問題, 我們希望從胰臟上取樣。

為什麼?因為我們寧願使用這些 已經知道是你想要使用的細胞種類。 氣管細胞已經知道它是氣管細胞。 我們不需要教它去變成另外一種細胞。 所以我們偏愛同一個器官的細胞。 今天,我們幾乎能從你體內的任何器官採樣, 除了少數幾個我們仍然需要幹細胞的幫忙, 像是心臟、肝臟、神經和胰臟。 這些器官或組織的問題,我們仍需使用幹細胞。 如果我們無法使用你自身的幹細胞, 那麼我們將會使用捐贈者的幹細胞。 我們偏好不具有免疫排斥性, 且不會形成腫瘤的細胞。

我們兩年前發表的研究,讓我們有很多 幹細胞的研究經驗, 從羊水、胎盤取得的幹細胞, 它們具有這種特性。 因此,現在,我真的希望告訴你們 我們遇到的一些重大挑戰。 你知道的,我剛剛向你們所做的簡報,一切看起來是如此的美好, 一切順利。事實上,並非如此, 這些技術真的非常不簡單。 一些你們今天看到的研究, 是由超過 700 位研究者, 在我們研究所,花了廿年研究的成果。

因此,這些是非常困難的技術。 一旦你搞清楚怎麼做以後,你將能夠複製它。 但是需要花上好大功夫才能抵達那個階段。 因此,我總是喜歡放上這張漫畫。 這是如何避免失控發生的階段。 在這邊你看到那位馬車司機, 他這麼做,從最上方開始, 他做了 A, B, C, D, E, F. 然後他終於阻止了失控災難的發生。 通常這些馬車司機就是基礎科學家, 下面的通常是外科醫生。 (笑聲) 我是一個外科醫師,所以這並不好笑。 (笑聲)
NDA scan technology will become none expensive after 5 years

但是,事實上,方法 A 是正確的途徑。 我這樣說是想強調,不論何時,我們讓這些技術 走向臨床應用, 我們一定非常確定,我們已經在實驗室中 竭盡所能的試驗其安全性, 才會讓病人接觸到這些技術。 而當我們準備讓病人接觸這些技術時, 我們都會問自己一個非常難的問題。 你已經準備好將這東西放到你心愛的人、你自己小孩, 和你的家人身上了嗎?然後我們才會進行。 因為我們主要的目標,當然, 首先要講究不傷身體。

現在我要播放一段非常短的影片, 一段病人的五秒鐘影片, 這病人接受了一個人工器官的移植。 我們從 14 年前就開始移植這些構造, 我們從 14 年前就開始移植這些構造, 所以現在我們有接受器官的病人活蹦亂跳的走來走去, 有些已經接受這些人造器官超過十年了。 我將播放一段一個年輕女士的影片。 她有脊柱裂傷,一種脊椎骨異常症。 她也沒有正常的膀胱。這是來自 CNN 的片段。 只要五秒鐘。 這一個片段你們可以看到 Sanjay Gupta

影片:Kaitlyn M: 我很高興。之前我很害怕, 怕我會發生意外或什麼其他的事。 但是現在我可以自由行動 跟朋友們出去逛, 去任何我想去的地方。

Anthony Atala: 看到了嗎?在今天結束的時候,再生醫療向我們保證的 只有一件事。 一件非常簡單的事, 讓我們的病人過得更好。 非常謝謝你們。

學界突破 科學家繪人類基因導航圖

國際科學研究團隊描繪出基因在人體細胞中的排列規則圖,堪稱史上最清晰,可能有助研究人員聚焦與疾病相關的基因。

根據發表於《自然》(Nature)的兩項研究報告,國際研究團隊描繪出人類DNA中的基因開關運作方式、時機及部位。來自20個國家和地區的250多名科學家,參與這份由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生命科學技術研究中心領導的「FANTOM5」3年研究計畫。

計畫協調人佛瑞斯特(Alistair Forrest)說:「在FANTOM5計畫中,我們首度有系統地精確研究,人體所有細胞種類中哪些基因實際運作,而哪些區域可判定基因組中讀取基因的位置。」 參與計畫的英國愛丁堡大學羅斯林研究所主任修姆(David Hume)以飛機做比喻說:「我們在了解所有零件功能上取得大進展,不僅如此,我們還了解零件如何連結,以及如何控制能讓飛機運作的結構。」

儘管仍需進一步研究,研究人員希望,FANTOM5計畫將成為參考圖集,幫助了解基因,及釐清哪些基因以何種方式引發疾病,包含癌症、糖尿病和精神疾病等。

美發現制造幹細胞新方法:讓舊細胞"泡澡"

動物細胞“泡個澡”就能恢復到幹細胞狀態,是不是十分奇妙呢?據臺灣“中央社”1月29日報道,美國與日本科學家29日分別在《自然》雜志上(Nature)發表研究指出,只要讓成熟的動物細胞在微酸性溶液中“泡澡”,就能讓細胞重新編程(reprogram)恢復到幹細胞狀態,並長成各種細胞組織。

  研究人員發現,如果讓成熟的動物細胞處于“壓力”狀態下,它們就能回到胚胎細胞的狀態。  據報道,科學家利用血液與皮膚細胞繁殖動物細胞,並讓它們處于壓力下,這些壓力包括創傷、低氧與酸性環境,都處于“死亡的臨界點”。其中最簡單的方式是讓細胞在微酸性溶液中泡30分鐘,就能使其啟動恢復到幹細胞狀態的過程。

  數天內,這些細胞不但活下來了,還自然地變成了類似胚胎幹細胞的狀態。此外,這些細胞之後還能依所處環境的不同,分別演變成不同的細胞與組織。報道指出,如果這個方法在人體上也行得通,那麼修補人類受損細胞或培養人體新器官將變得更加簡單。
( 註: 2020 基因工程及幹細胞培養新器官技術將讓人類進入新時代 ( DNA pre-scan and stem cell for organ regeneration technology will drive human to new age ) [ DNAを事前にスキャンし、臓器再生技術のための幹細胞は、新しい時代に人間を駆動する] )


Enhanced by Zeman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