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日 星期一

美軍證實欲出兵 伊朗:革命衛隊將全力反擊 - 分析與評論

The One and Only EastImage by lrargerich via Flickr

美軍證實欲出兵 伊朗:革命衛隊將全力反擊

據鳳凰衛視報導,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倫證實,美國有攻打伊朗的計劃,但他非常關注出兵可能帶來的影響,認為出兵伊朗會造成嚴重的後果,並在中東帶來難以估計的連鎖反應。對於馬倫的言論,伊朗革命衛隊回應指,如果美國犯下錯誤,伊朗革命衛隊將會全力反擊。

香港文匯網訊緩引該報導指出,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倫當天證實,美國確實有攻打伊朗的計劃,但是這項計劃只是備而不用,他認為攻打伊朗將會帶來嚴重的後果,並且在中東引起難以估計的連鎖效應。馬倫此話一出,伊朗革命衛隊副指揮賈瓦尼,立即透過國家通訊社表示,如果美國犯下任何一點微小的錯誤,伊朗革命衛隊將會全力反擊,並將使波斯灣安全局勢受到損害。

就在一個星期之前,前中央情報局局長海登對媒體表示,美國對伊朗的軍事行動似乎是無法避免的;而先前也有美國軍方人士透露,如果對伊朗的制裁失效,不排除取軍事行動。


 新一波的中、美較勁,並未隨著美、韓聯合軍演結束而落幕;美國正著手對伊朗進行新的制裁措施,很擔心中方不買帳而令制裁無力;此外,中國外長楊潔篪正在古巴進行訪問,中國在拉美增強的經貿力量說明,這處「美國的後院」似乎正發生變化,美國學者甚至直指:「美國的古巴政策是地球上最蠢的政策。」

 伊朗核問題所帶來的國際制裁,勾起中美展開新一回合的外交戰。中國外交部已對歐盟單邊制裁伊朗,發表不贊成的聲明,此一聲明,令美國憂心,深怕中國在制裁伊朗問題上與美方抗衡。

中不贊成對伊單方制裁

 美國派遣國務院高級官員分赴亞洲、南美和中東,說服各國對制裁伊朗採取一致行動,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姜瑜表示,「中方不贊成歐盟對伊朗實施單方面制裁,我們希望有關各方堅持外交解決方向,通過對話與談判妥善解決伊朗核問題。」中美立場相左似乎呼之欲出。

 此一微妙氣氛伊朗也巧妙善用。正當美國就制裁伊朗向中方施壓,伊朗保守派背景的半官方通訊社密集撰發波斯文和英文電訊,報導中國和伊朗的經貿和能源合作。

 伊朗石油部副部長向國際揚聲強調,伊朗和中國油氣領域合作總數達400億美元。中美雙方對伊朗高調的張揚,還沒有正式的反應,不過外界已經嗅到中美在伊朗問題的角力,此際各方對此的報導都可能給外交戰增加新變數。

美國不希望中國填空

 除能源外,中資企業還活躍於伊朗的建築業,計畫為伊朗修建連接德黑蘭與裡海的高速公路。

 美國政府負責國際及商務的高級官員克里斯多夫說,「儘管聯合國通過制裁伊朗決議案,但中國正饑渴地在伊朗能源領域投資。制裁措施未能改變中國對伊朗的(投資)行為。」美方的話已經說得很清楚,在「負責任的國家」(指西方國家)離開伊朗的時候,美國不希望中國去「填補空白」。



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2日訊(鄭輝)伊朗石油部副部長Hossein Noqrehkar Shirazi上週六在德黑蘭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說,中國對伊朗石油和天然氣部門的投資總額已經超過400億美元。不過,今年上半年伊朗對華石油天然氣出口與去年同期相比卻大幅減少30%。Hossein Noqrehkar Shirazi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中國對伊朗石油天然氣領域的投資大都流向了上游資源開採部門,累計已經超過290億美元,對下游石油化工和精練部門的投資僅為100多億美元。他說,中國已經提議參與伊朗境內7個石油化工廠的建設與經營。

伊朗是石油輸出國組織第二大石油出口國,但是由於受到國際制裁限制,伊朗石油出口大幅減少。Hossein Noqrehkar Shirazi說,伊朗目前仍然是向中國出口原油最多的10個國家之一,但是同時也是今年前六個月唯一一個對華石油出口大幅減少的國家。他說,今年上半年伊朗向中國出口了902萬噸原油,合每天6612萬桶,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減少了30%。

中國在2009年成為伊朗最大的原油進口國,當年伊朗對華原油出口貿易創下212億美元的歷史記錄,超過了此前三年的總和。事實上,中國發展與伊朗的貿易關係是近年來的事。15年前中國與伊朗幾乎沒有貿易往來。官方數據顯示,西方制裁對中國發展與伊朗的貿易關係提供了方便,中國不僅成為伊朗最大的原油進口國而且也是向伊朗出口商品最多的國家之一。2009年中國出口在伊朗進口貿易總額中所佔的比例高達13%。

分析與評論

  • 這事請是必須非常注意,因為美國主要目的是在伊朗石油能源掌控,就如同美國入侵伊拉克主要目的也是石油能源掌控,如果伊朗石油能源上不能在美國掌控,被中國與蘇俄控制了,等於美國能源日後將無法完整掌控;
  • 美國能源政策是不願被中國、其他國家與蘇俄掌控;
  • 許多人以為美國入侵伊拉克、金融海嘯、兩房退市都與中國經濟發展無關,我很懷疑這一點,沒有美國入侵伊拉克與布希大量儲備進口石油,布希政府有辦法控制油價讓它漲到140美元/桶,沒有金融海嘯讓中國刺激內需如何能讓中國體驗『泡沫』、沒有兩房退市如何讓創造中國千億美元損失;
  • 如果,沒有美國施壓於歐洲國家,歐洲國家會一起一至對中國人民幣上調施壓嗎?美國是以自已戰略利益、失業率、經濟利益決定方向,不是人道主義
  • 今日中國已經對伊朗石油和天然氣投資超過400億美元,如果蘇俄與德國也持續加強對伊朗投資,那會導致美國很難伊朗軍事制裁,美國在 2011 Q1 攻擊伊朗,明顯符合美國戰略;
  • 中國、台灣必須非常警惕,美國與南韓演習也許就是試探北韓與中國,如果美國出兵伊朗時,北韓是否干擾;
  • 驚慌與危機正是大機會,所以我們要警惕的像非洲獅子在旱災來臨之前站注最重要湖泊,讓大象也進入獅子手掌盤算中
  • 黃金與油價須注意,它是戰爭先行指標;



GOLD:

OIL:


Enhanced by Zemanta

2010年8月1日 星期日

平板電腦將成為亞馬遜網路購物業績的新助力 - 分析與評論

NEW YORK - MAY 06:  Arthur Sulzberger, Jr., pu...Image by Getty Images via @daylife

亞馬遜(Amazon.com)執行長Jeff Bezos 22日在公佈2010年第2季(4-6月)財報時一如過去避談「Kindle」電子書閱讀器的銷售量數據,但他對平板電腦的成長潛力則是表達了高度樂觀的看法。

Bezos指出,過去12個月亞馬遜全球各地客戶透過行動裝置所下的訂單金額合計超過10億美元。他說,智慧型手機是目前行動商務裝置的主流,但亞馬遜相當看好無線平板電腦(wireless tablet computer)的潛力。Bezos認為未來平板電腦將成為亞馬遜網路購物業績的新助力。

科技研調機構iSuppli 20日宣布將今(2010)年蘋果(Apple Inc.)iPad全球出貨量預估值由4月2日預期的710萬台大幅調高82%至1,290萬台。iSuppli表示iPad今年將囊括將近84%的市佔率,而且預估到2012年底以前都將處於主導地位。iSuppli指出,宏碁(2353)、華碩(2357)預估將在今年第4季推出平板產品,但惠普(HP)明年推出的平板裝置才可能真正對iPad構成威脅。

摩根士丹利證券去年12月指出,「行動網際網路(Mobile Internet)」商機遠比多數人想像地還要大,未來5年內行動裝置將會超越桌上型電腦成為最主要的上網工具。亞馬遜當時就獲大摩點名為已做好準備迎接行動網際網路世代的廠商之一。

亞馬遜Q2盈餘增46%…不夠利

網路零售巨擘亞馬遜公司(Amazon.com)上季獲利躍增46%,但表現不如預期,尤其成本大增令人憂心,加上本季財測也讓市場失望,股價應聲重挫。

亞馬遜第二季獲利較去年同期勁揚46%至2.07億美元,每股盈餘45美分,不如分析師預估的每股54美分。由於亞馬遜20日才傳出,電子書閱讀器Kindle的降價策略成功帶動電子書銷售、使電子書銷量首度超越精裝書的好消息,投資人與分析師對最新財報結果格外吃驚。上季營收則成長41%至65.7億美元,略高於市場預估的65.5億美元,主因是電子製品等一般商品的銷售較去年同期暴增69%至35億美元。此外,書籍和影音媒體產品的銷售表現也不遑多讓,成長18%至29億美元。

亞馬遜預估本季營業利益將介於2.1億至3.1億美元,不如彭博資訊訪調分析師所預估的3.616億美元。本季營收預估將比去年第三季成長27%至40%,達到69億至76.3億美元,中位數略高於分析師預估的71.5億美元

由於上季獲利與本季獲利預測雙雙不如預期,亞馬遜22日紐約盤後股價重挫15%,23日早盤一度下挫11.9%至105.8美元。Caris公司分析師阿加瓦爾表示,亞馬遜為了與蘋果iPad分庭抗禮,上季降低Kindle售價,恐因此侵蝕獲利。

此外,由於亞馬遜近半數的營收來自北美以外地區,在前陣子歐元兌美元匯價走貶的情況下,海外營收勢必蒙受不小的匯兌損失壓力。

蘋果稍早公布,iPad自4月上市以來銷量已達327萬台,此數據高於金融業預估Kindle銷量的300萬台。亞馬遜向來不公布有關Kindle銷量的細節,但日前曾說降價策略帶動Kindle銷量增加兩倍。亞馬遜財務長古塔克(Tom Szkutak)另表示,為擴大網站的商品品項,上季營運支出大增40%至63億美元,吃掉部分獲利。他說,本季結束前還將增聘2,200名員工,屆時營運支出還會增加。

分析師認為,亞馬遜的產品幾乎無所不包,其財報已成為消費者信心的量尺,但隨著消費者上網購物愈來愈普遍,網購趨勢帶給亞馬遜的效益也遞減。BGC公司分析師吉利斯說:「美國消費者的購物慾望如果下滑,對各種零售通路都會造成衝擊,包括電子商務在內。」


售價僅139美元的Kindle Wi-Fi問世!螢幕對比度高50%

根據科技網站Engadget所掌握到的新聞稿,亞馬遜(Amazon.com Inc.)29日宣布推出新世代6吋「Kindle」電子書閱讀器,可支援免費的3G、Wi-Fi無線通訊技術,售價為189美元。此外,僅支援Wi-Fi無線通訊技術的版本「Kindle Wi-Fi」售價則為139美元。

亞馬遜指出,新世代Kindle搭載最新電子紙螢幕,對比度較其他電子書閱讀器高出50%,體積縮小21%、重量則減少15%至8.7盎司。此外,新世代Kindle的翻頁速度也增加20%,電池續航力長達1個月,容量則倍增至3,500本電子書。

根據新聞稿,新世代KindleKindle Wi-Fi即日起在 kindle3GkindleWi-Fi 兩大網址開放預購,預定將自8月27日起出貨至全球140個國家、30個區域。

科技Forrester Research曾在2009年9月發表研究報告指出,在調查過4,706位美國人後發現,大多數消費者認為電子書閱讀器定價應介於50-99美元之間,而定價在151美元以上則不考慮購買。紐約時報報導,市調機構Forrester Research指出,價格戰可能會令電子書閱讀器售價首度跌破100美元,來到引發消費者衝動購買的價位。

亞馬遜曾於7月19日發布新聞稿宣布,第2季期間「Kindle」電子書閱讀器每個月銷售量都呈現月增與年增趨勢。亞馬遜創辦人兼執行長Jeff Bezos指出,Kindle售價自259美元調降至189美元之後便引爆商機,銷售量成長率大增三倍。Bezos並且表示,目前Kindle電子書銷售量已正式超越實體書籍。

科技市調機構iSuppli 6月23日發表研究報告指出,邦諾(Barnes & Noble, Inc.)、亞馬遜6月21日分別宣布將電子書閱讀器「NOOK 3G」、「Kindle」的售價調降至199美元、189美元,而根據iSuppli拆解分析,這些價格都來到他們的成本價,相當於材料結構(BOM)與製造費用的合併成本。iSuppli指出,在售價下滑的壓力下,生產電子紙的元太(8069)將會受到衝擊。

RIM傳將於11月推出售價與iPad相仿的平板電腦

彭博社30日報導,根據消息人士透露,黑莓機廠商Research In Motion Ltd.(RIM)計劃在11月推出一款稱為「Blackpad」的平板電腦以便與蘋果公司(Apple Inc.)的iPad競爭,此產品大小將與iPad類似,售價也與iPad接近(最低499美元)。RIM 30日終場上漲3.29%,收57.53美元,創6月24日以來收盤新高。華爾街日報6月15日曾報導,RIM正開發一款平板電腦,作為搭配黑莓機的大螢幕裝置。

蘋果7月20日宣布,4-6月iPad出貨量為327萬台,僅略低於當季麥金塔電腦(Macintosh)的347萬台(歷史新高)。許多電子大廠皆打算跨足平板電腦領域,除了惠普(HP)將推出採用微軟(Microsoft Corp.)Windows作業系統的機種外,南韓LG電子也將在今年Q4推出搭載Android作業系統的平板電腦。外電7月中報導,微軟執行長Steve Ballmer 12日在全球夥伴年度會議上宣佈,宏碁(2353)、戴爾(Dell Inc.)、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東芝(Toshiba Corp.)、Sony Corp.等約20家廠商將會在未來幾個月推出搭載Windows 7作業系統的平板電腦。

Thomson Reuters報導,Rodman and Renshaw分析師Ashok Kumar曾於4月6日指出,諾基亞(Nokia)正在開發自有的行動上網平板電腦,預期可望在2010年9-10月份上市。科技研調機構iSuppli 7月20日宣布將2010年iPad全球出貨量預估值由4月2日預期的710萬台大幅調高82%至1,290萬台,並預估明後兩年iPad出貨量將分別達到3,650萬台(年增183%)、5,040萬台(年增38%)。iSuppli表示iPad今年將囊括將近84%的市佔率,預估到2012年底以前都將處於主導地位。iSuppli表示,宏碁、華碩(2357)皆會推出平板電腦,不過惠普的產品才會威脅iPad。


各家電腦及手機廠商包括華碩、宏碁、戴爾、聯想、諾基亞、RIM等本季起陸續推出平板電腦,加上蘋果iPad熱賣,平板電腦成為第三季銷售最旺的電子產品,供應鏈成員包括觸控晶片、面板、製造、品牌等廠商接單增加,20檔平板電腦概念股可望受惠。友達、日月光、矽品、聯發科和台積電等科技大廠在法說會上,釋出對第三季景氣看法保守的看法,並預期第三季個人電腦旺季效應不似往年;不過,平板電腦異軍突起,與智慧型手機同列下半年賣最好的產品。

平板電腦需求引爆,蘋果將採收第一波豐碩果實,其他廠商華碩、宏碁、戴爾、聯想、微星均計劃下半年到明年初將大舉加入戰場,代工廠仁寶、廣達、和碩及英業達也即將出貨,就連智慧型手機大廠宏達電也評估加入戰場。

事實上,在智慧型手機打破手機與電腦的疆界後,輕巧的平板電腦可以是手持式裝置,也可以是個人電腦,隨著界限趨於模糊,智慧型手機大廠RIM、諾基亞及摩托羅拉均積極卡位平板電腦商機。下半年iPad、平板電腦概念股如面板廠洋華、友達,電池族群新普、順達,導電玻璃及薄膜的安可、嘉威、迎輝等業者業績將同步受惠。

蘋果iPad上市80天,即創下300萬台銷售記綠,研究機構iSuppli預估,iPad帶起個人電腦對於觸控螢幕需求,2010年將成長三倍,今年iPad銷售量將達1,290萬台,2011年成長至3,650萬台,2012年將突破5,040萬台。iSuppli認為,雖然其他廠商陸續加入戰場,但未來兩年iPad仍將保持領先。法人看好iPad供應鏈成員包括組裝廠鴻海、觸控面板相關勝華、連接器正崴、石英元件晶技訂單暢旺,一路紅到明年。

鴻海日前加碼投資成都鴻富錦精密電子公司,即是為擴充平板電腦等產能。勝華新廠產能第三季末到第四季加入投產,晶技為因應蘋果iPad、iPhone、iPod三大產品線進入旺季,台灣及大陸同時擴產,第三季加入量產。台積電也看好平板電腦商機,與英商安謀國際(ARM)簽約,強化布局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市場。鴻海旗下正達國際光電更切入保護玻璃市場,9月底10月初量產。
目前iPad售價約為499美元(約新台幣1.6萬元)到829美元(約新台幣2.65萬元),法人認為,今年耶誕節前將出現399美元(約台幣1.28萬元)的平板電腦,引爆價格戰,需求也將快速起飛。


分析與評論

  • iPAD 確實有很高的成長率,Window 7 及Android 平板電腦是否同樣擁有高的成長率值得注意,因為 Window 7 訴求是企業使用者,而且,開機速度很慢,Android 平板電腦則面對市場是否接受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如果Android 平板電腦成功了意味整體作業系統概念已經轉變;
  • Android 平板電腦成功將使平板電腦演進成 Android + WIN XP 及 Android + Chrome 作業系統進化,預估前者使用 HDD 或 HDD + Nand Flash 、後者全部使用 Nand Flash,所以,開始進入另一時代,Intel 與 ARM && APPLE A4 之爭;
  • 如果Android 平板電腦成功,微軟 Window 7 則正式在平板電腦 、智慧型手機 、手持上網機 、電子書變成非主流;
  • 平板電腦每台都以 299 美元在市場銷售時,正是全面啟動新的應用高的成長率,對於 Amazon 等網路經銷產業將是新成長期
  • 由於每年 Internet 新增加 2 億以上使用人口每台 299 美元平板電腦將很快進入新興市場,預估2011年總量超過 6000 萬台,新的商機正在啟動,上游零件需求也要從新計算,新的投資商機也醞釀暴炸期;
  • 相關上游概念股如 6135、6269、3042、3615、3557、3523、3622、2409、5392、2392、6134、Samsung、EWY、Sandisk;


Enhanced by Zemanta

Google、微軟雲端再交鋒 - 分析與評論

mp3 file in google docsImage by kengo via Flickr


Google、微軟之間的對戰一路從搜尋引擎打到作業系統,如今兩家業者又在雲端運算市場正面交鋒,而這次雙方爭奪的是美國聯邦總務管理局(GSA)的合約,盼能藉此取得聯邦政府雲端市場的入場券。
 華爾街日報報導,Google研發的Google Apps線上電子郵件及文書處理服務在上周四獲得GSA審查通過,並確定Google Apps達到GSA要求的資安水準。另一方面,微軟也表示網路版Exchange電子郵件管理軟體近日內也將通過GSA審查,擺明向Google宣戰。

 近年來由於各大企業與政府單位財務拮据,使得硬體成本偏低的雲端解決方案逐漸打開市場。然而,企業在省下資料中心管理成本的同時,卻要承擔機密資料交由服務業者代為管理的資安風險,因此目前仍有許多企業不敢輕舉妄動,而美國聯邦政府部門更是潛在的一塊大餅。


 GSA目前仍使用IBM提供的Lotus Notes電子郵件管理軟體,預計本會計年度結束前將確認日後合作的雲端運算服務供應商。GSA旗下各部門總計有1.5萬名員工,因此光是電子郵件服務就能為雲端業者創造龐大商機,更何況GSA的科技規格向來被視為其他政府單位的參考依據,因此更加成為Google、微軟的競爭目標。

 今年初,美國能源部附設Lawrence Berkeley國家實驗室已將旗下5,000個電子信箱轉為Google Apps的雲端服務,另外還有10多個政府單位正在試用Google Apps。然而,美國聯邦政府仍有90%使用微軟的安裝版Exchange電子郵件軟體,因此搶下GSA合約對Google而言格外重要。

 Google Apps雖免費提供個人用戶使用,但企業版Google Apps要價每人每年50美元。Google表示,目前Google Apps企業用戶已有200萬家以上,但以中小企業為主。反觀微軟提供的「企業生產力線上套裝軟體」每人每年索費120美元,但微軟發言人表示企業若同時購買其他微軟軟體就能獲得折扣。(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陳穎芃/綜合外電報導)


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週二表示,微軟公司(Microsoft)Office近20年來一直主導辦公軟件市場,其最新版本Office 2010的發售也將大獲成功。

微軟公司當天開始向全球個人消費者和企業用戶推出其辦公軟件套件Office 2010。Office 2010對Word、Excel、Outlook及PowerPoint的各項功能進行了升級改進,並首次推出四個核心組件的免費網絡版。Gartner研究副總裁Guy Creese表示,此舉意味著微軟承認了谷歌文檔對Office的威脅,同時也網絡存儲文件對消費者而言是極其重要的功能。

和谷歌文檔功能相類似,通過網絡版Office組件,用戶可以直接從 Web 浏覽器輕松訪問、查看、編輯和共享文檔。微軟首先推出了Word、Excel、PowerPoint 和 OneNote等核心組件的免費網絡版。

Creese稱和谷歌文檔不同的是,網絡版Office組件是更為精致的産品,類似于真正的文件

"這看起來和Word文檔完全一樣。微軟之所以能夠做到這個是因為他們會産生一個文檔的圖片,所以你看的是文檔的圖片。谷歌並沒有做到這一點。他們的産品落後谷歌文檔三年,但他們用這三年的時間將微軟自身的産品設計的更為精密。"

除谷歌文檔以外,Office還面臨著其他免費辦公軟件的競爭,諸如OpenOffice.Org、IBM Lotus Symphony。同時售價更為便宜的啓動程序ThinkFree和Zoho也對Office帶來了挑戰。他們的價格更為便宜,但並不具有Office的功能。

Creese指出:"他們每一個都需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提供和Office水平相當的功能。在某些情況下,他們當中的一些産品永遠無法達到這個水平。我所關注的是它不具備我需要的性能。"為了應對低價競爭者,Office推了出低價位的簡化版軟件Office Starter。該版本包括簡化版Word、Excel、Powerpoint和OneNote,售價為150美元。

即便在Office 2010發布之前,Office辦公軟件憑借無所不在、廣受好評的Excel和Word軟件就已在全球市場占據主導地位。Gartner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81%的企業在使用微軟Word 2007,其中78%用戶采用了SharePoint。只有4%的用戶使用谷歌文檔。大多數人表示,他們將升級到Office 2010,而不是改用微軟Office之外的軟件。

隨著人們對生産力套件的協作本性的要求日益增加,Office解決這一問題的能力將決定它是否能夠保持其市場份額。

Creese表示:"從長遠來看,如果Office的市場份額有所下降,這不是因為人們缺乏對該生産力套件的興趣,而是因為它未能創建協作的環境。Office十分清楚這種變化......他們正在積極創新以使Office跟上這種改變的步伐。"



長久以來,Microsoft Office系列一直是同類軟體中的最大贏家,年銷售量高達約200億美金,縱使強敵環伺,卻也一直沒有人能真正撼動它的地位,Forrester Research公司就指出,在美國大概有67%的上網消費者固定在家使用Office軟體,相較於對手中最高調的Google Docs才只有4%,更何況Google產品還是免費的。

Microsoft也的確沒有把這些對手放在眼裡,他們在今天發表Office 2010,更認為2010版最大的競爭對手是上一版的Office,因為已經有這麼多人都安裝了舊版本的Office,所以邏輯上來說,Office 2010要真的有很令人印象深刻的新功能,才會有促使用戶升級的動力。不過更精確地說,Microsoft最大的敵人應該來自使用者不知從何得到的免費版本,這也是為何Microsoft決定要一同發表免費版的Office Web Apps,讓消費者可以在瀏覽器上使用Word, Excel, 及PowerPoint。

Microsoft這樣做是很聰明的一步。第一,雲端科技顯然一定是未來的趨勢,他們便可以藉Office Web Apps將使用者帶向雲端。第二,Microsoft Office系列的用戶雖然多,但實際上付費使用的人卻不多,因此Office 2010搭配Office Web Apps的組合,其實是分別瞄準了可能會付錢升級和打死不花錢的兩群人,讓他們都變成Office系列的用戶。更何況,也說不定會有人因為用了免費版本的Office Web Apps而決定付費升級office 2010,這樣的人雖然少,但只要有就是Microsoft賺到了。第三,他們在免費版中加入了Bing搜尋引擎的功能,這有助於Microsoft從Google那邊搶到一些搜尋引擎的市占率。

經由Fortune記者實際試用Office Web Apps之後,他只能說Office真的是大勝Google Docs:格式更清楚、字型更吸引人、操作方式也和一般人所熟悉的電腦版Word較為接近。看起來Microsoft這一步棋下得不錯,再加上同樣是甫上市的另一項明星產品Kinect(靠視覺影像和紅外線將人類的肢體動作帶進遊戲的裝置,搭配Xbox 360使用),Microsoft揚眉吐氣之日也許不遠了。



微軟執行長鮑默 來台簽意向書

〔記者王珮華、彭顯鈞、李宜儒/台北報導〕微軟全球執行長史帝夫.鮑默(Steve Ballmer)昨來台代表微軟與經濟部簽訂投資合作意向書,將成立「微軟服務與卓越中心」,與台灣資訊硬體合作研發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應用軟、硬體。鮑默表示,雲端計算估計可為整個環繞微軟做生意的「生態系」帶來十六萬個工作機會,與高達八八○億元的營收。

鮑默昨日也獲馬英九總統接見,馬總統希望台灣在軟體方面獲得微軟公司更多投資,建立台灣雲端運算基礎,也希望兩岸交通便利後,相關產業發展新的營運模式。

經濟部技術處長吳明機表示,「微軟服務與卓越中心」屬於研發中心性質,由國內資訊大廠如宏碁、廣達、大同等業者共同參與,經濟部與微軟都將實質挹注資金,估計出資比重為四比六,透過微軟雲端技術合作,將可開發出結合軟硬體的雲端運算解決方案,而台灣資訊業者所創造的相關營收,可望遠大於八八○億元。

雲端服務百百種,為何獨厚微軟?吳明機解釋,台灣資訊業者出貨的八成產品,均搭載在微軟作業系統上,政府與微軟合作,是延續微軟與台灣資訊業者的合作,至於其他雲端運算業者,只要能夠提供台灣技術創新的動力,都歡迎合作。

電腦、電視、手機 製造成本降低

鮑默昨天以「運籌雲端,共創三螢」為題發表專題演講,他表示,三螢指的是電腦、電視與手機,透過這些介面精簡的終端設備與雲端運算,將可大幅改進使用者的生產力、溝通模式。

對微軟積極衝刺雲端運算領域,台灣硬體廠商認為,雲端運算將原本手機、筆記型電腦所必須具備的運算能力,都交給遠端伺服器處理,因此消費者端的硬體功能並不需要像以往強大,因此成本也可降低,對於推廣雲端運算將有所助益。


科技部落格Boy Genius Report (BGR) 1日引述未具名內部人士報導,蘋果(Apple Inc.)目前正在為iTunes線上商店打造龐大的雲端服務,預期可在近期內公佈。根據報導,iTunes雲端功能包括將音樂與電影由蘋果伺服器無線串流至PC等裝置、從使用者的家用電腦將音樂與電影無線串流至其他裝置、以無線網路將各項裝置的iTunes內容同步化等等。

根據報導,上述功能將可在任何支援無線網路的蘋果產品上運作。報導並指出,蘋果可望在今年秋季的新品發布會推出至少兩款內建數位相機/攝影機的新裝置。
科技網站Engadget 5月28日引述消息人士報導,蘋果新世代Apple TV將直接以iPhone 4為基礎設計原型,這意味著該款裝置將擁有近似的內部構造,包括A4 CPU與16GB NAND型快閃記憶體等,同時還具備full 1080p HD的高解析度。根據報導,這項裝置據傳尺寸將不大,連接埠數量非常少(僅有電源與影音相關插孔),採用iPhone OS,同時被形容為「沒有螢幕的iPhone」,售價則為99美元。報導並指出,新世代Apple TV將專注於雲端運算儲存系統,提供資訊內容串流服務,但同時也具備「時空膠囊」外部儲存元件選項供不希望內容公開的用戶使用。

蘋果先前收購的線上音樂服務提供商Lala.com已在2010年5月31日正式關閉。Thomson Reuters 09年12月5日引述未具名消息人士報導,蘋果認為iTunes線上音樂商店將會演化為線上播放模式,而併購Lala.com很可能將iTunes推進至下一階段。Lala.com允許使用者免費線上試聽一次歌曲,而每首歌可以0.1美元的代價在線上無限收聽,若要下載則須支付0.79美元。目前 Lala.com擁有800萬首樂曲。全球搜尋引擎巨擘Google近來甫與Lala.com合作提供單曲試聽服務以及音樂購買連結。此外,Lala.com也與社交網站Facebook合作提供音樂。Thomson Reuters報導,Lala創辦人Bill Nguyen曾在2009年10月份指出,Lala.com已擁有約100,000名會員。


分析與評論

  • 微軟 Microsoft Office系列雖一直是同類軟體中的最大贏家,但是微軟雲端運算領域是否成功仍然要看Google研發的Google Apps線上電子郵件及文書處理服務是否進入美國政府、學校與個人領域,以目前Google研發的進度,學校與個人領域接受機會很大,使用過Google研發的產品會發現運用Google的產品做事速度較快;
  • 微軟 Microsoft Office 系列必須更開放讓人們用它,在智慧型手機不一定要與作業系統掛勾;
  • 台灣廠商需要思考微軟 Microsoft 作業系統與 Google 作業系統雙系統之產品,必竟Google 作業系統在智慧型手持裝置將站一席之地已經是確認,人們習慣會改變,依賴微軟程度會下降,早做準備是有必要的;
  • 值得注意的是雲端之戰將出現Microsoft、IBM、Google、Apple四分天下局面





Enhanced by Zemanta